专栏名称: 乡恋
介绍鄞州镇乡街道特色,推介新闻,新鲜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青春本就是一片液态的疆域 ·  4 小时前  
浙江大学  ·  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珞珈青年社交观察局|当代青年的“聊缩力”困境 ...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图集|愿除旧妄生新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乡恋

棒冰,那一口少年时冰冷的快乐

乡恋  · 公众号  ·  · 2018-07-02 16:28

正文



棒冰,最早在中国发明

在老舍的笔下,夏天西瓜甜、香瓜香;在梁实秋心里,夏天最惬意的事是来一碗酸梅汤;汪曾祺爱在夏天里到天井乘凉;苏童则看到了棒冰的魅力,他在《夏天的一条街道》中写道——

“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在朗朗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让家里人能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这就是棒冰,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夏日冷食,止渴解暑。

从早期的赤豆棒冰、白糖棒冰,到后期的豆沙雪糕、麻酱雪糕,后来又延伸出琳琅满目的冰淇淋,棒冰经历了品种越来越丰富、味道也越来越美味的过程。

相传,世界上最早制作棒冰的国家是中国。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皇宫里又有了类似冰淇淋的食品,叫做冰酪,并教给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而我们的记忆,莫过于幼时在弄堂里做作业昏昏欲睡时,远处传来令人振奋的叫卖声……


棒冰车沿街吆喝

“卖棒冰,卖棒冰咧,赤豆棒冰,绿豆棒冰……”

红猛日头下,一声声吆喝自远而近。一个穿汗衫背心的小贩,披着土黄色的衬衣,脖子挂着一条蓝毛巾,头上戴着草帽,推着老旧的脚踏车,在巷子里叫卖,他的脚踏车后座,驮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箱子。

每当这时,孩子们就赶紧跑回家,问爸爸妈妈讨钞票。讨来了钱,飞奔似地跑向小贩,围着大木箱子,踮着脚,蹦着、嚷着,要买棒冰吃。

这是70后周丹峰的“棒冰记忆”,也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

对孩提时代的周丹峰来说,棒冰箱子简直就像魔术师的箱子一样。他又想起童年时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盖棉被会热,棒冰盖棉被反而会冷?“每次我们想看看箱子里装了什么,小贩都不愿意,一拿出棒冰就立刻把棉被盖上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棒冰的品种屈指可数,不过就是白糖棒冰、盐水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之类的。

整支棒冰表面留有一层薄薄的白霜,一股淡淡的雾气夹杂着丝丝凉意一下子钻入鼻孔。周丹峰说,天知道棒冰有多么好吃,凉爽爽、甜丝丝,如果狠狠咬上一大口,含在嘴里慢慢融化,凉爽清甜的感觉就从舌尖传遍了全身,别提多么沁人心脾了。

周丹峰把棒冰的故事讲给儿子听,儿子有些不屑,笑说他太夸张了。“不是我夸张,是现在好吃的东西太多,孩子永远无法体会吃到一支棒冰的快乐了。”

“太阳火辣辣,吃一支灵桥牌白糖棒冰多少爽啦!”周丹峰说,那时候“做人家”,几分钱买一支白糖棒冰,还舍不得咬,用舌头舔舔,舔到棒冰化了,才用舌头兜住化掉的糖水。“糖水滴下了,还会挨骂,大人一把抢过来,用棒冰纸绕着底部的棍子圈成一坨,这么一来,糖水滴不下来。”

而脸上挂着汗珠的父母通常是不舍得尝一口的,他们在稻田和晒谷场之间忙碌奔波,汗流浃背,脸和胳膊都被晒得很黑,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往下掉,渴时喝点白开水,或是用手掌劈开自己种的西瓜和脆瓜。

“那时候自己哪里舍得吃啊!”今年57岁的包阿姨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带孩子去儿童公园过“六一”节,两个女儿看到甜筒特别新奇,非要吃,“9块钱一只,两只18块钱,花掉了我三分之一的月工资。”包阿姨至今想起来都“肉痛”。

不少人的暑假记忆,和各种棒冰是分不开的。盐水棒冰,全年龄通杀;光明冰砖,放到瓷碗里用勺子挖着吃;大布丁、小布丁,纯纯的奶味;大脚板,喜欢先把脚趾头舔平;紫雪糕,裹着一层巧克力的外壳,后来被梦龙代替;三色杯,香草味、巧克力味、草莓味三种口味装在一个盒子里,先吃哪一种都要纠结好久;七个小矮人,七种不同颜色、不同味道,超级划算……

“娃娃雪糕”是上世纪90年代最流行的棒冰,网友“@天道勤酬”说,那时候的“娃娃头”五毛钱一根,绝对是“土豪”才能吃的奢侈品,每当自己吃着两毛钱的小冰棍,看着一旁啃着“娃娃头”的同学,心里总是充满了羡慕。只有过儿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好几根“娃娃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棒冰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多,但再也找不回那种简单的甜和简单的凉,带来的简单的快乐了。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情愫,记录童年的载体一直在变,社会的变迁就更明显了,勾起了人们怀旧的心思。


推陈出新 变化多端

出生于1987年的阿杰,最难忘麻酱棒冰。“麻酱棒冰不好看,但我觉得它很好吃,现在想买也买不到了。”阿杰无法描述麻酱棒冰是什么味道,有芝麻香味,似乎还带点咸味。

上个周末,天气有些热,阿杰心心念念,尝试自己做麻酱棒冰。

“家里正好有牛奶和芝麻酱。”阿杰说,他对照着网上的步骤,把这两样东西倒入锅中混合搅拌,用小火加热,再倒入红糖不断搅拌,又用淀粉加水调成了糊,一直到所有材料都均匀粘稠,最后倒入棒冰模具。

“因为芝麻酱本身就很香,所以做出来的冰棍非常香口,孩子和老婆都说好吃。”阿杰说,虽然比不上小时候好吃,但确实找回了一些味道。

阿杰刚毕业的那些年,每年都会到附近的钟公庙菜市场、姜山菜市场批发棒冰,放在冰箱里,想吃的时候拿一根。“零售价一块钱、两块钱,批发算下来只要五毛钱、八毛钱。”对于棒冰的品牌,阿杰如数家珍:五丰、祐康、梦龙、八喜、和路雪、冠生园……

祐康集团是杭州家喻户晓的企业, “棒冰袋回收箱”的发家故事,一直是商界美谈。记者早些年采访祐康集团创始人戴天荣时了解到,1992年,“祐康”初创时只是一家小食品厂,为了掌握市场情况,他带着员工定期在大街小巷翻找棒冰袋回收箱,了解哪种品牌和口味最畅销。

戴天荣带记者参观了国内冷冻食品行业的首个“全透明”工厂,大家可以通过参观通道看到“祐康”的整个生产过程。“祐康”每年推出十几种新品,从以往单纯的解暑降温产品,转变为具备高附加值的休闲品。

这两年,戴天荣辞世、祐康创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一听到棒冰老品牌破产,很多人都在网上唏嘘不已。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停产,所有生产线正常运营。这个夏天,我们依然可以吃到“祐”牌雪糕。

传统棒冰“老树开新枝”,推出巧克力+棒冰、粮食+棒冰、水果+棒冰,酸奶+棒冰,以及俄罗斯风味、法式拿破仑雪糕等新型冷饮新品,还有冷饮界当仁不让的新晋“网红”——手工黄酒棒冰,黄酒、糯米、奶制品、水等做出来的棒冰,自带流量,卖得很火。

二十多岁的周曼婷也是一个有棒冰情结的人。几年前,在香港工作的她见到了一种之前所未见过的冰淇淋,迸发出做爆炸冰淇淋的想法,“就是视觉上像炸弹一样在冒烟,尝过后会觉得是一次对味蕾的轰炸。”周曼婷说,她去求教冰淇淋制作技术专家,先后带领团队到多地考察,最后决定从香港回到家乡宁波创业。

2014年12月25日,第一家品味香港炸弹冰淇淋的店在鄞州万达广场顺利开张,这种冰淇淋端上来时仙气飘飘,由于采用反传统的零下196摄氏度液态氮制冷科技,将食材迅速冷却,相对一般冰淇淋口感更细腻柔滑,深得消费者的心。

复古棒冰异军突起

如今市面上,冷品层出不穷:哈根达斯的大球、小球,DQ皇后的暴风雪、梦幻雪,爱茜茜里手工冰淇淋,GODIVA巧克力冰淇淋,价格都在几十元甚至超百元,而形状简单的复古棒冰如中街1946、马迭尔等,在琳琅满目的冰淇淋中闯出了一片市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