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林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林斋

这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古村落

书林斋  · 公众号  ·  · 2018-07-24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后台回复「 书林斋 」可查看文章集锦

这是一座被历史遗忘很久的古村落。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曾经是古燕国的辖县所在,叫做厗奚县。到了西汉时期,由于匈奴兵时常从这里进入中原,杀害守军和县官,汉武帝决定将黄河两岸数万居民强行迁到这里生活和耕种,很多年过去,这里逐渐成为了商业繁荣的北方重镇。

两千年时间过去,你已经看不到这里曾经是当时最繁华所在地的痕迹了。

历史吹跑了几乎一切,但吹不跑很多东西。

历史吹不跑两边连绵的山峦,这样的地形使得这里成为中原通往东北和内蒙的要塞,甚至在很多时候它成为唯一的通道。


所以你知道,这里的战略位置有多么得重要了。自古以来形容这个地方的专用语是:「 南控幽燕、北悍肃漠。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断语,在军事地理上有过类似殊荣的无非是函谷关、潼关等寥寥数关。

但这样的重要,体现在战争时期。

所以你看到,在「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的山峦上,建起了巍峨壮阔的长城。

这是明长城,是著名的山海关长城和著名的居庸关长城之间的一段长城。在所有开放的长城中,是唯一未经人工修缮而保持历史原貌的古长城,基本保持了明长城的原始样貌。

修建这座长城的两个人大大有名,一个叫戚继光,一个叫谭纶。


他俩修的这座长城有多坚固呢?

五百多年过去了,这里仍然坚固如初,风吹雨淋没法侵蚀掉它,地动山摇也奈何不了它,甚至现代战争的炮火都没法摧毁它。

这里发生过现代战争,而且是非常著名的一场大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枪,长城抗战,就发生在这里。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逐渐攻占山海关与热河,为了进一步进占中原,势必要向长城发起进攻。1933年01月01日23时,日军裹挟着中国人的血肆虐在了燕山长城的边界上。

长城,终于又一次看到了侵略者的身影。

南京政府消极抗战,最终以何应钦签订《塘沽协定》承认了日军的实际侵占,但在这数次交锋中,中国人死伤殆尽,光此地,就足足有几千人阵亡。

1933年03月,来自中央军25师145团的7名蚌埠籍的战士,固守在小小的帽山上,用手榴弹、步枪和石块对抗关东军的大炮和飞机,在毙伤一百余名敌人之后,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因为日军死亡人数太过骇人,关东军少佐不得不猜测我方究竟有多少兵力,等许久没有动静再偷溜到帽山后,这才惊讶地发现,歼灭自己一百多士兵的,只有小小的七个年轻人!

日军找来一块180公分高的方棱木,关东军少佐在上面写下了「 支那七勇士の墓 」几个字。

历史吹跑了几乎一切,但吹不跑很多东西。

七十多年过去了,那块木牌早就没有了,但是这七个人的名字和精神却永远地留存了下来,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现如今这里已经被树了一座抗战七勇士纪念碑,访古者来到这里,方才知道曾经发生过多么惨烈的事情。


当然,看到这一切发生的长城,远远不只有明长城。如果追溯过去,那么自打北齐开始,就有长城始终注视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了。

在这片厚德载物的土地上,孕育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比如七勇士纪念碑不远处,有一座杨家将庙。


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杨家将的故事,从杨业到杨六郎,从佘太君到穆桂英。


但有意思的事情是,杨令公(杨业)从来没有在这里和辽军打过仗。

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知道,杨令公杨业是北宋初年的历史人物,而在北宋末年,当苏辙来到这里时,就有写过一首七律《谒杨无敌祠》:「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也就是说,早在北宋末年,这里就已经有一座杨令公祠了。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查阅这首诗的来源时会看到,这是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的一首,也就是说,这处杨令公祠,其实是在契丹(辽国)境内的!

顾炎武曾经在《日知录》里就说:「 是业生平未尝至燕。况其又在燕东北二百余里,地属契丹久矣,业安得而至此?且史明言雁门之北口,而以为密云之古北口,是作志者东西尚不辨,何论史传哉。

这种解释是可以的,但是其实是不对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就驳斥了这种观点:「 杨令公祠在古北口内,祀宋将杨业。顾亭林《昌平山水记》,据《宋史》,谓业战死长城北口,当在云中,非古北口也。考王曾行程录,已云古北口内有业祠。盖辽人重业之忠勇,为之立庙,辽人亲与业战,曾奉使时,距业仅数十年,岂均不知业殁于何地。宋史则元季托克托所修——托克托旧作脱脱,盖译音未审,今从三史国语解——距业远矣,似未可据后驳前也。

按照纪晓岚的意思,这里本来就有杨令公祠,就算是辽国境内,有杨令公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我们知道,这里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这儿是战略要塞,是两个文明的交界点,在这里建造一座杨令公祠,有利于彰显战功。

其次我们还能看到,在杨令公祠被立了一千多年后,日军也同样给七勇士立了纪念墓,一方面可以表示对敌人的敬重,另一方面还可以收买人心。


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竟然有着北齐长城、有杨令公祠、有明长城、有抗战烈士墓,但这些都已经随着历史的硝烟而去了。很多年过去了,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这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古村落,它叫做古北口村。

但我相信,有人不会遗忘。


这几天我住在一家郝姓的农民家里,他就一直记得这里的历史。他的祖先正是跟随清兵从这里入关的,后来一代又一代地在这座院落(原来是一座将军府)接待过历代帝王,建国前家里还有几百亩地。说起建国后的事情时,主人略有些愤慨,但很显然他自豪于祖辈。

无论历史带走了多少,但我相信只要有人,那么这里就不会被遗忘。


历史吹跑了几乎一切,但也吹不跑一切。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 你中了状元,也救不了明朝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全球健身指导  ·  看你还吹不吹牛!活该被甩
8 年前
拳皇98终极之战OL  ·  【同人小说】新的旅途(69)
8 年前
云部落平台  ·  谁说VR冷?谁说游戏冷?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