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DeepSeek日活超过豆包,这意味着什么? ·  昨天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5.02.12星期三 ·  昨天  
第一财经  ·  机票价不得低于200元?多家航司这样回应→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年入百万如何实现?靠投资or靠努力? | 投资人说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0-10 09:10

正文


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投资人说


刘一桦,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双学士、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在国内中小板IPO、房地产集团公司债权融资和矿业并购、操盘PE/VC/天使股权投资领域颇有建树。曾被评为“2015年中国文化互联网优秀投资人”、“2016年中国优秀青年投资家”。



这是《财经郎眼·投资人说》的第004期


普通人有可能实现年薪百万吗?


刘老师您好,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实现年薪百万?有人说创业能够实现年薪百万,有人说做投资可以,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我觉得普通大众很难实现,因为年薪百万的人群在总体人群中应该连1%都不到。 创业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但是创业也是个九死一生的事,我认为投资也一样,做一个优秀的投资人,难度不亚于做一个优秀的创业者。 而且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许多先天基因来决定的。

我们用数据说话。比如天使投资,天使投资项目中大概只有10%的项目能够走到A轮,A轮以后能够具备独立的、稳定的经营能力,能独立的造血,不依赖资本活下去的项目,大概又不到30%。接下来,能从A轮走到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发展了将近30年,一共只有3000多家上市企业,但中国每天的新增企业是1.5万家。所以大家可以算一下这个比例,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创业实现最终的财富跨越的概率是很小的。 所以创业成功不是一条可以复制的路径,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企业家再成长为资本家,这是一条极少数人能走通的路子。

那么能不能通过投资实现我们财富的跨越式增长呢?曾经有一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始人说过,通过投资理财我们可以实现百万或者千万级的财富增值。关键在于对投资理财业务的PR(项目评审),前提是除非你选择具备稳定的年化复合收益的投资能力,比如说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他的年化收益率一直超过22%,所以我们把他叫做“股神”,这种做法对投资能力的要求其实非常高。 它意味着你要准确地、不间断地投资到高收益的产品,而且你要能够准确地避开许多投资的坑。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叫做《投资过程当中的117个坑》,大家要是有空的话,也可以找出来看一看。


我这里还有一个数据跟大家分享。2016年,中国股市人均亏损2.5万元。而仅在2017年上半年,股市人均亏损2.5万元,换句话说,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就亏掉了整个2016年全年的亏损额。而在2016年股市最高点当天,有接近30万人买入,成了被收割的韭菜了。


所以投资之所以不容易做,根本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是市场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这使我们大部分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存在着认识的偏差,所以我们要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的笼罩下去做投资决策,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小众行为,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找准出手点。 第二就是当我们在做出一个投资决策的时候,其实大部分人还存在着行为偏差。 换句话说,一个好的投资人,你会发现他是反人性的,同时他也是反市场的。


比如说一个股票或者一个项目,我们买进之后判定它存在很大的风险,那么对一个理性投资人来说,他应该选择止损,投了100块钱,哪怕只能取回50,那也应该果断取回50。但大部分人想的总是如何翻盘,如此他们就会继续下注,结果往往越赔越多。


另一个是反市场。大家都应该牢记巴菲特说的那句话: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逢低买入,逢高卖出”大家都知道,但事实上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人都是高买低卖。

这些都要依靠深入的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是很难的,所以我并不认为纯粹的投资能够实现财富的增加。



对于大众来讲,我们通过投资和理财的组合如果能够跑赢通胀,那么就算基本达标。而如果我们要寄希望于投资来发家致富,这个需要全面、持续、系统地学习投资,积累案例和经验,还要有好的运气。


选择和努力谁更重要?


对渴望实现年薪百万的人来说,是不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这是一个老话题,其实选择和努力都很重要,只不过事业就像划船,勤奋就决定你划得快或慢,而选择就意味着你是否向一个正确的海岛划去,如果不看方向,划得越快离目标也就越远。 所以我个人认为选择要大于努力,方向比勤奋更重要。

如果你对事业和收入有较高要求的话,首先应该是选择一个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行业,或者是选择一个“离钱比较近”的行业。 包括现在的互联网、AI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环保科学以及营销传播等等。比如新媒体领域这两年就很火,有一个知名大学在中文系里开设了一个新媒体传播和书写专业。新媒体的兴起就让传统的中文系再现生机,也非常棒。这些都是现在的发展趋势,认清大势很重要。在90年代,如果你从事商贸或者家电行业,那你可能能赚很多钱。如果2000年后,你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或投资了房地产,那你又有机会完成财富积累。2005年以后的那批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又完成了新的造富故事。 洞察未来的大势,再匹配自己的基因,这是事业的第一步。

同时,他们还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不设限地学习,而且能够树立行业口碑。要沉住气,愿意等待、愿意积累。 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第十一年的收入比他前面十年的收入加起来还要多,这就是沉淀的力量。而我同时也认识一些极其聪明的人,他们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会跳一次槽,转换一次职业,似乎每次跳槽都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几年过去,他们并不具备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总结来讲就是三句话“坐得住”“够努力”“有专长”。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和一个好的领导很重要。 特别是大学毕业的前面几年,大家不要用月薪来衡量从事的工作,而应该用技能的成长和行业的稀缺性来做一个考量。应届生的月薪收入差距不会太大,但工作6—8年以后,甚至10年以后,薪水会逐步拉开差距。所以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应该用复利增长的思维来帮助决策,自己早期究竟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积累什么样的能力,能够支撑今后指数级的快速增长。

一个年轻人可以有一个远大的职业目标,但是不能完全围绕着薪资去做所有的职业规划。 套用犹太人的一句老话: “当你追着钱财的时候,那钱财会远离你,当你专注于事业的时候,钱财会追寻着你。” 因此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这个专业的技能上,在自己的综合素养上,让自己多去经历一些事,不管成功失败,形成快速跨界的学习能力、形成洞察力和判断力。当你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高手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生活。


下期预告

实现财富增长也需要知识、经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呢?敬请期待下期《财经郎眼·投资人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