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了我那天关于老俞和小董的说法。
被感动坏了,然后决定要投资入股。
你感动是好事,说明我写到你心坎里了,但是投资就算了。
因为我已经说到位了。
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其内在蕴含的信息量,是一模一样的。
我可以说,老俞把小董这样一个上市公司核心资产剥离,是涉及了很多问题的。
事后一定不乏股东起诉他。
这里面有法律问题呀,不光是情感问题,就好比你投了一家公司,回头核心团队出走,还是董事长放走的,走之前还给了出奔的核心团队以利润分成。
那中小股东不和你拼了才怪呢,何况这是上市公司,人家和你官司有得打。
你老俞和小董的私人交情越好,打官司的时候,人家越是往利益关联,利益输送的定性上引导。
这是一种描述方式。
但是我当天没有用这种方式,我换了一种说法。
我说,老俞是好人,有情有义,于私,他作为老师作为老板,对弟子,对员工情意深重。
你打着灯笼找不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板,这年头读个研,师父都是剥皮的,何况私企老板,那是真把你当亲儿子了。
于公,小董不想卖货,他想要做文旅赛道,本身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所以说老俞有格局,大格局。
于私他成全了小董,于公他成全了社会,唯独他自己,要独自面对上市公司股东方的巨大压力,和后续无尽的官司问题。
他能怎么做?他只能卖身,把自己抵押出去,给中小股东们一个安抚。
你看,同一个信息,我可以用两种方式去解读,信息一模一样。
里面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是个投资人,你应该没有情感。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无论哪种说法,是前面那种尖酸刻薄的,还是后面那种感情充沛的,骨子里都是不建议你投资的呀。
投资是根据什么?根据利益呀。
巴菲特讲现金奶牛三要素,哪三个?
第一个,护城河,就是能否垄断。
第二个,稳固性,就是有没有重大变数。
第三个,是否股东利益至上。
就这三条,我讲过的。
你觉得你要投的这个,哪一条符合?
当年罗振宇,放着好端端的网红不做,为什么非要搞平台?
因为他想上市。
你想上市,就要尽量剥离掉个人因素,否则很不利于你的获批。
当然,他搞到最后,也没上成。
你想想看,这种依托于个人的公司,为什么上市获批很困难?
因为风险太大了呀。
你依赖一个主播,万一这个主播一不留神出点事儿,或者像李子柒一样,人家就是不想播了。
作为投资人,你找谁哭去?
所以这种生意完全没有稳固性可言,我给你多少倍的估值合适呢?
按照科技公司,给你20倍的估值?你确保这个网红能干20年?
实话实说,我给你1倍的估值,我都提心吊胆。没有一个网红敢打包票,自己明年还在舞台上。
至于第三点,就更不用提了,现成的,给你上演了。
巴菲特这个人,你可以喜欢他,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怀疑他的眼光。
他要是眼光有问题,可不可能在舞台上活跃了60多年,都没被市场给收了?
你想想看,这得是什么级别的妖孽。
巴菲特有个最大的原则就是股东至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员工和股东之间,你可以背叛员工,服从股东利益;在客户和股东之间,你可以背叛客户,服从股东利益;在道德和股东之间,你可以背叛道德,服从股东利益;
在理想和股东之间,你可以背叛理想
,
服从股
东利益。
他才会投你。
所以高盛的老大是怎么称呼巴菲特的?
主人。
听清楚这个词儿,不是老板,不是资方,是主子。
用李卫回答邬先生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头上飘着哪朵云彩,我知道我是一个风筝,线头,攥在四爷手里。
如果我哪天忘了主子,就像树枝上的树叶,它就没了根,就会枯萎。
邬
先生说,孺子可教。
这就是投资,
邬
先生在扮演查理芒格,而巴菲特,这辈子就是在当四爷。
四爷的投资模式,和巴菲特,如同师兄弟,如出一辙。
四爷让李卫推行摊丁入亩,但是,又让他供应年羹尧的军需。
这是在考他什么?这是在考他,看看李卫在理想与主子之间,怎么选。
李卫怎么选?选主子。
军需为重,先要保证年羹尧打赢,这样四爷才稳,四爷稳了,才能推进理想。
你看那个投名状里面的庞青云,刚上位就问慈禧请求免除地方三年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