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妮妮的日知录
个人品牌践行专家妮妮, 关于个人品牌的观察与理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检察  ·  AI带你品宋词,梦回汴梁 ·  昨天  
河南检察  ·  AI带你品宋词,梦回汴梁 ·  昨天  
青塔  ·  更名大学,获官方支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妮妮的日知录

7个心得,最后1个是写给我的,也是写给你的。

妮妮的日知录  · 公众号  ·  · 2019-11-15 08:02

正文

日更第2年的第317天。

终于在昨天,把《妮妮的文案课》课件整理完了。

比原计划的进度快多了。

有7个心得想记录一下。

001 拆解任务,是让想法落地最主要的1步。

2天1夜,拆解成4个半天与1个晚上,再把要讲的内容也对应拆解成4块;再将4个大块继续拆,拆成小块。

然后再按:内容,案例,行动清单,资料清单;进行补充。

每次面对的,都是1个具体的工作,所以执行起来特别快。

002 日常的积累很重要。

有些小版块之前有过零星的分享,做过很多个ppt。

这次在整理时,打开这些ppt时,常常会有『哇,这是我写的吗?』的感觉。

在一个ppt里看到一张,当时写的听一本书的收获,昨天看到时突然想到:这个我可以用在另外一个地方呀。

所以,多积累,常整理。

003 闭环思维。

昨天刚开始也常常卡壳。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上午完成1/4;下午完成1/2;剩下的晚上完成。

上午整理的那部分是最难的。除了偶尔会被事情打断外,最重要的是创业的7个思维,怎样让大家听得懂,还能用得了?

不断跟自己说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

继续觉得不太好的地方先用颜色标记,继续往下;待完成这个模块后,再从头开始梳理,依然是先完成再完美。

所以,每一次,整个模块的内容都是完整的,但是每一次都会迭代调整很多。

第1个模块在下午1点完成;后面的就快了很多,1个是因为熟悉,之前案例多,整理出来的内容也多;另1个原因是,自己日常做的和思考的多。

所以,晚上还有时间在群里主持了同事的分享会,以及跟出差的同事聊了几句。

004 最大的收获,是你自己。

在准备开课前,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真的值得做吗?

为什么这样问?因为整理课件加上招学员的宣传沟通花了太多时间。

而在重新审视这件事情时,我问了自己4个问题:

1.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如果不是兴趣,没有内驱力,事情是做不好的。

2.是否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认知;当然,不仅对我自己,对自己,对公司,对客户,都是很有帮助的。

3.是否有复利效应。有,内容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梳理出来的内容,对我自己工作方法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工作方法的提升,也将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4.会有黑天鹅出现吗?有可能哦!在哪,我不清楚。

而在整理这个课件期间,工作效率很高,想要分享这个点时,会说:为什么不在我们自己公司先试一下呢?

比如,不到2天时间整理的《销售红宝书》,在公司内部分享了《销售红宝书》之后,趁热打铁,组织了每晚8点的同事分享会。

比如,梳理了几个日常工作中的流程,再跟同事开会讨论,然后再迭代,成为可执行的流程。

想法,测试,总结,迭代 ,让想法落地的4步,跑得非常顺畅。

所以,这次课还没开,我自己已经收获了很多。

005 以课之名,重新看了对我来说重要的书。

在深圳住的地方有2个书架,加起来有近400多本书吧。看过一部分,不记得具体内容,但是想到什么知识点,知道在哪里书里去翻。这次,不仅趁机将对我有启发的书重新再翻了一遍;还将那些,我明明在用这个知识,却不用看的书,准备整理掉。

所以,计划在月底利用一个周末将书架清理一下,不再用到的书,准备送人。

006 是该分享:这个知识点的全部?还是分享:只要知识这个知识点,这样操作就好了?

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好久。

后来我选择了后者。

毕竟,大家都是创业者,学习的目标并不是为了了解这些知识点,而是为了知道我在做这件事时该用什么方法,哪些步骤?

所以,基本上在11月10号前,我从知识的角度梳理的内容,在11月10号之后,从使用的角度全部推翻了。

007  两个小故事

前几天圆圆过来,讲了一个身边人的故事,从品牌商到平台商,再到短视频培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