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东部战区发声! ·  昨天  
半月谈  ·  两架飞机在美国相撞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全程戴手铐脚镣,他们被这样驱逐...... ·  2 天前  
瑞安论坛  ·  温州市政府,新任一名党组成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AI越来越“万能”,人类学习还有意义吗?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2-12 12:14

正文

这几年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万能伙伴的出现,让人欣喜之余也多了不少忧虑,有人认为AI会使人产生依赖,降低人的思考能力,也有人开始疑惑有了AI之后学习是否还有意义…… 未来,我们该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水课作业用AI写是天经地义的。 @Minecraft1.12.2
第一阶段:沉迷AI。

第二阶段:发现AI限制了自己的思考、AI不如自己的思考,决定从AI中抽身。

第三阶段:AI不断升级,发现AI确实有独到之处, 沉迷AI。 @哈哈
我家小孩不会写作文,我让她问AI,一篇小作文马上就出来了。 如果以后都这样,是害了孩子还是帮了她? @智能码表
每当用手机判卷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孩子会不会觉得很不公平,“凭什么我辛苦做了那么久的试卷,你看都不看,用个手机一秒就说我不对” ,心里是不是有些委屈。 @coco
错题本和笔记都让AI做的话, 所有犯过的错误都变成名义上的了 @文浚文博
若AI使用漫无边界, 只会让学生慢慢产生惰性与依赖性,学术上的创新则无从谈起。 @玉玉
没有深度的学科学习,连有价值的问题都提不出来, 不建议学生过早、过多依赖AI。 @信马红尘
就如同键盘输入和手写汉字, 会产生诸如提笔忘字这样的后遗症 @🍔
一手好字不能从AI软件里获得,灵敏的身手不会也不能从AI软件里产生 ,人类之所以活得生气勃勃,正是从亲力亲为里诞生的精彩。 @豆豆鞋kk
学习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记住学习的内容。就好像你问《论语》,AI只能告诉你:它是什么、有什么,但是 只有学过了才知道那是什么,才能娓娓道来,才能在生活中使用或者利用起来。 @ 0残魂0
路径依赖会大大地削弱思考力。 刷多了短视频,表达能力、耐心变差也是类似的道理,沉溺于表层的快感和被动的知识积累,用听觉、视觉、感觉替代行动,个人行动力会下降得很快。 @一棵菜

我也会从AI的回复中一次一次寻找逻辑缺陷,怎么会失去自主思考呢? @争渡
我家孩子现在就在用AI写寒假作业的作文和英文名著读后感。 考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进入社会是开卷,随意抄,最主要的是掌握工具。 @月色百合
曾经让AI出一道题目,它出的题让我印象深刻。因为AI给出的就是我想要的题,而这道题由于太难太新,在目前任何教辅上都找不到,AI一口气帮我出了十几道 ,而且我认为如果继续问的话,它能出无数道,不服不行。 @赛博小A

用AI出卷, 把课件PPT导入进去,让它根据课件出你想出的题型,然后再挑选,审核一下,案例分析都可以搞定。 @陈皮糖语录

我是大学老师,偶尔也会用AI来辅助教学。其实国家早就开始推行数字化教育了,如何使用互联网等工具也是大学生的必修内容。AI整体逻辑其实是你提问框架的扩散,如果你只是给几个字让他直接写,基本是套话。如果想要详细的东西,你差不多得提200字的问题,然后让他回复你800-1000字的文字。 其实类似于老板开会组织了一个头脑风暴,最后秘书(AI)写了一个会议内容记录,然而没有人会说功劳不是老板的。 @豆腐彗星
用AI后我不必翻阅千古也能了解传世经典, 梳理一二三四便可炫耀七八九十 @Kaa-dada
这几天一直在研究一款App,它真的很强大,感觉它能解决几乎所有问题,哪怕不完全,但也会对你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能买到一本这样的教辅,我们都会很高兴,怎么变成AI就要惧怕了呢?说到底,我们惧怕的还是失控,无论是自己失控还是AI失控。 @姜吉利
人类会用火,并不是进化成火,而是利用火造出各种玩意。 人工智能也一样,再高级它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工具,我们可以用它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事物。 我们拔剑的速度更快了,能做的事情更多了,生活只会更加美好。 @南宁-7
我始终认为AI的出现是让人们从繁重的劳动里解放出来 ,让人们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画画、搞音乐之类的,而不是让AI去绘画、搞艺术而让人去搞重劳力的。 @炫阳吖

其他领域不是很清楚,身边有许多从事插画行业的朋友,还有高校的艺术教师,他们给的答案大致相同, 基本上都认为这就如同手绘板和油画的画布一样,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和手段 @理塘王_不抽芙蓉王

现在AI基本上已经成为常规的辅助工具,未来一定是大趋势。 学校应该考虑出一门课或者讲座什么的,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使用AI工具,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 @无我
需要思考AI论文代写现象的底层逻辑, 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自己创作论文的趣味和意义,大多数是应付型心理,引导学术研究的热情、兴趣,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NEOL

像电脑和手机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是物理限制,而是引导小朋友以工具的视角了解、实践和持续练习,以期更快地步入工具化阶段,与世界产生高效链接。 @Sophia

我儿子成绩班里倒数,把我急得不行,人家和我说,以后大多数专业都被AI取代了, 他喜欢做饭、做甜品,会注入很多爱,人们吃了就会感受到幸福,这个是有感情的,机器人做不到,所以他有自己的方向。 @香缇瑜伽

以后AI会越来越聪明,而如何用好AI必然会是一项核心技能,包括关键词提问引导、逻辑推理等等, 所以我平时用AI的时候,有在训练自己的提问能力,和聪明好用的AI一起成长,这样才能用好AI,进而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前方观查

作为一个文案,对于AI带来的喜与忧深有体会,喜是在AI帮助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忧是担心自己被替代,也担心自己的创造力在习惯性依赖AI后会慢慢枯竭。 所以我有个折中的办法就是:问AI之前自己要有个大概的想法,问的时候也要尽可能详细,这样出来的AI结果,才不算是完全脱离于自己思维的、不属于自己的产物。 @文卿

AI是好,自律才行 ,否则又多了个摸鱼的机会。 @惜别
有没有可能,你不学习,AI给你的答案看不懂,也不会用 ……甚至连提问AI也不会。 @k499

AI只是辅助学习工具,不可以更不可能,代替学习的过程。 所有人使用的知识,必须要自己先学一遍,才能以最佳状态使用AI。 @矿工02号
不能遇到任何问题都想问AI,尽可能自己解决 ,有一些重复性工作或者资讯检索这种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丢给AI好一些。 @灰海宽松

我们总说要避免被AI取代的命运, 不是通过不使用AI,而是通过引导年轻人往AI无法涉足的方面发展自身能力。 @嘎吱令
蒸汽机发明时,担心会取代人工;内燃机发明时,担心会取代人工;计算机发明时,担心会去取代人工……事实证明,工具是为人类所服务的, 合理地利用工具才能推动人类进步, 而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不被任何事物所取代。 @Thomas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把知识塞进硬盘,而是点燃灵魂的火种。当AI能1秒生成《岳阳楼记》解析时,或许我们更该带孩子去看真正的洞庭湖——技术永远在迭代,但春夜里望月的感动,秋雨中听松的禅意,才是人类最珍贵的“算法”无法计算的教育——说得好吧!但这是AI说的。当AI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作为人类,应该惧怕被替代还是思考未来该何去何从? 我的答案是利用好AI,启发好自己的思维,利用只有人类具有的思想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说实话,我自己是不一定能想象出它那么多那么有诗意和优美动人的话的,但是,经过它的启发,我经常会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就是它一下子提醒了我,发散开来,我能够想到更多。我觉得这就是AI的价值所在,也是它相对正确的打开方式。科技不是对立于人类,它是服务于人类的。非竞争,而是合作,才能共赢。 @米菲米妮

近几年,AI的快速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其在教育领域是显而易见的,AI自动阅卷、自动生成定制化错题集、完成诗歌文章的创作等等,似乎开启了教育生态的新篇章。但与此同时也引得很多人提出了质疑,甚至找不到我们继续学习的意义。

AI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未来的趋势,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坐等AI给我们提供一切答案,而是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同进步。拥抱技术,“驯服”AI,让它成为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把AI梳理出的知识和资讯当作我们向上攀登、创造价值的阶梯,因为我们的创造力、情感感知力、价值判断力都是AI无法替代的。

AI越来越“万能”,人类学习还有意义吗?我们也问了AI这个问题,它是这样回答的:“当AI接管重复性劳动后,人类学习可能回归本质——不再是生存竞争的被迫选择,而是出于好奇心的知识探索,以及通过创造价值获得存在意义的根本途径。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那些无法被算法量化的能力:提出新问题的勇气、在不确定中决策的智慧,以及赋予技术以人性的温度。”希望我们都可以在技术的不断升级演化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意义,用我们特有的创造力,在技术的洪流中不断向前。

你认为

AI越来越“万能”

人类学习还有意义吗?

你有什么使用AI学习的好方法?

留言区说说吧



来源:半月谈

策划:张子晴 苏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