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季度的投资布局,如何选择好的“赛道”?
行业空间需要足够大。这是投资总监们选择“赛道”最为看重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大消费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而这在A股市场将会越发凸显。
首先,中国的消费市场足够大,消费层次足够多,参考美国、日本经验,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消费提速期,大消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进入品牌溢价的投资阶段,消费升级以及品质化、品牌化的大逻辑值得长期跟踪。
事实上,近年来表现出色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以及基金后市看好的传媒等,都与上述逻辑相通。
行业空间足够大的还包括生物医药等,在基金经理看来,就医药而言,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大病的发病率增高,而生物医药稳定性较强,能够带来的复利机会较多。从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大概率迎来了政策周期和库存周期向上的拐点。
此外,代表未来的科技领域同样值得重视,科技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但是在长期内又被低估。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均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短期来看今年是消费电子大年,加之今年是苹果十周年,预计消费性电子今年将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而中长期来看,下游应用领域的空间都比较大,比如汽车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和5G等。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行业利空已基本出尽,随着推荐目录的陆续发布以及主要城市地补出台,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加速放量。
谈及具体的“赛道”选择,洪流认为,当前弱势行情之下,要以审慎估值作为首要投资原则,同时参照海外估值体系,看好龙头公司的适当估值溢价,规避小市值高估值板块。在他看好的机会中,主要包括消费升级领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安昀则表示看好三大投资机会,其一,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看好这个链条上的消费升级,尤其是家居家装。其二,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看好下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回暖,并且目前市场关注度高的特斯拉 model 3有可能是“爆款”,预期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智能汽车均会有不错的表现。其三,如果三季度出现“维稳”行情,央行进行“放水”,那么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和汽车就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刚登峰则依旧偏好大消费行业,在其看来,中国市场足够大,消费者层次足够多,市场纵深也足够,容易给大消费领域的公司带来机会。此外,看好高端制造业、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能够抓住消费者服务升级的需求且商业模式相对完善的公司或能从中找到机会。
赵晓东则坦言,三季度市场有望进入相对乐观的阶段,目前的配置已经转向均衡。后市将继续关注金融板块以及人工智能主题,此外,部分周期股也值得关注。在其看来,金融板块大概率在二季度调整完毕,虽然缺乏短期上涨的“催化”因素,但估值具备安全边际,此外,一些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有色金属板块也存在布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