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网比较早,刚来北京那会儿,还没有移动互联网。PC端有两款社交软件:一款叫MSN,一款叫QQ。当时用MSN的大部分人都是白领,QQ相对杂一些。
我用MSN。我觉得那是一种标志。
就像现在很多人使用苹果、华为一样。
后来MSN死了。
我也没有QQ号。之后在QQ上生长起来的一系列玩法我都没接触过。
我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
淘宝刚上线那会儿,网站的功能啊,界面啊,实在是太差了。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根本不能忍。
那时候它也打不起广告,到处都是它的弹窗。
low的一笔。
顶瞧不起它。
有一些三、四线的小厂家,既没品牌也没资源,根本打不起广告,怎么和那些大品牌竞争?
好在他们脑子活泛,发现了那些年轻人的购物需求。
趁着电商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挣了个盆满钵满。
很多淘品牌都是那时候成长起来的。
我当时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和我之前对待拼多多和趣头条的态度是一样一样的。
直到很多年之后,淘宝做起来了。
我才搞明白那背后的逻辑。
就像马云说的,
一开始是看不见,然后是看不起,再后来是看不懂。到最后是来不及。
他说的很对。
一开始是真看不见。你的格局就在那儿,你又怎么看得见呢?你当然不能承认那是你的问题。问题一定是别人的。是QQ的,是淘宝的,是拼多多的。反正就不是你自己的。你当然就看不起了。
后来发现人家做起来了,你傻了。完全看不懂。等你看懂了,也来不及了。
用我们
老
家人的话说,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其实我接触互联网特别早,差不多95年那会儿就已经触网了。也不知道它能干个啥。就觉得很牛逼。我不是觉得它牛逼,我是觉得在别人眼里,“我上过网这事儿”应该很牛逼。
至于它给我带来了什么价值?
好像除了吹牛逼之外,也没啥了。
知道,和知道之间差了10万8000里。
好在我知道了。
后来快手出来的时候,我也不太喜欢。
但我不敢瞧不起。
拼多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不太喜欢。
但我不敢瞧不起。
我可以不喜欢,但我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懂。尽可能做到来得及。
我还是慢,要消化很久。
我比较笨,
但同时我又开始有点聪明了。
所以半懂不懂的,将将巴巴能赶个晚集。
昨晚我看新闻说,
今日头条的“圈子”功能开始测试,创作者能通过“圈子”自建粉丝交流群,同时,创作者可以自己为“圈子”定价,粉丝付费加入。
我看到下面有人留言:“我以为有啥功能呢。不就是小密圈吗!”然后blah blah blah blah一通长篇大论。
看着他的留言我突然乐了。
因为我看到了自己。
放在10年前,我会鄙视这个功能,我甚至会罗列出它的哪些功能是从哪儿抄的?我会找到一大堆的理由来证明我的观点。
反正我就是不喜欢它。
现在不会了。
因为我还会看到另外一个角度。今日头条的这个功能它意味着什么?还会带来哪些商机?
事实上我确实看到了。
如果你看
我的上一篇文章
,你就知道我在说什么。
今日头条具备以红利2为基础,
为红利1提供服务的能力。
那就是机会。
前两天疯人院里有人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