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周按
陈涛,万科中西部区域眉州文化村公司合伙人。
作为一名从眉山走出来的“老四川”,一名初为人父的城市设计专业者,他以自己的职业与人生经历着笔,向世人介绍着自己心爱的
“大女儿”——
“中国·眉州文化村”
。
四十不惑,作为一个成年人重要的人生节点,四十岁绝非寻常,对于我自己来说更是如此。写下这些随感的同时,我自己的双胞胎儿子正在孕育之中,同时另一位“大女儿”已经出生。她的名字,叫
“中国·眉州文化村”
。
作为一名相对资深的城市设计专业者,我曾经历过了国内几个典型造城阶段,为城市化发展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多多少少也有那么点个人体会。
这几个所谓造城阶段,即城市新区扩张阶段、分/新校区及大学城阶段、产业新城阶段、新建景区及景区升级阶段、城市更新阶段。事实上,这几个阶段的时间周期都是相互咬合甚至交错的,与其说是造城阶段,不如说是造城类型。如今万科的“文化村”营城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开创了行业先河,为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气息。
▲ 眉州文化村里,东坡书院华灯初上。
当然,厚着脸皮说自己是“资深专业者”,也仅仅因为我混迹于业内的时间比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长一丢丢而已。我曾经历过的这十几年时间,正是国内城市剧变的十几年,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无比强大,难以预判。我们自愿跟随这股能量漩涡,无序地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振奋、徘徊、欣喜、愤恨、感动、无奈和骄傲……
“文化村”代表着我对万科品牌的印象,这伴随着我研究生阶段和初涉行业的前十年。“良渚文化村”的生长开创了整个行业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充满情怀,影响着一整代房地产从业者和消费者。“村民公约”诞生,让我好生羡慕,羡慕身为村民的那种骄傲,羡慕身为村民的那种满足,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是否也能体会到那种满足。
城市设计这个行当,不同于策划、规划、建筑、景观等,它包罗万象,涵盖了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例如我们当初的研究生论文甚至还专节讨论过城市风水的话题。
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必须能生根发芽并延续长久,得到生态的接纳,不排斥你,得到人群的认同,愿意留下来。时至今日,许多大学的建筑教育尚未完善以城市设计为核心的专业方向。
分门别类固然是理性的,但同时削弱了应有的包容和联系。所谓的规矩自有道理,但现代城市需要融合生长的发展本质也不应被忽略。良渚文化村“三生融合”的尝试,恰恰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合理性,也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并赞誉。
记得当时从猎头提供给我万科的选择项,到双方认可入职意向,前后总共花了不到一个礼拜,这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之中最快的一项决定。究其根源,只因“万科”二字,这是实实在在的品牌力量。其实对于万科,不管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是受教于父辈的经历,我都早已不会陌生。“万科”有传奇色彩,不明觉厉;有实实在在,值得学习;也有风言风语,人云亦云。
当自己真正成为万科一份子的刹那,除了熟悉的陌生感,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激动与欣喜。更为激动的是,入职半年,我像撞了大运一样,伙同一帮“乌合之众”的兄弟姐妹,被老大一声令下拉去建个村儿。这个村儿,有点文化,因为苏东坡在千年前诞生于此;这个村儿,不太大,6300亩而已;这个村儿还有个出名的远房大哥,良渚文化村;这个村儿,就在眉山。
眉山,我的故乡,父亲的老家。身为一个老四川,北漂十七年,待回到家乡的一刻还能有此等机遇,自然意义非凡,它早已超越了单纯职业生涯的机遇意义。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困难和压力。好在万科就是万科,即使再难我们也上路了,甚至比良渚大哥当年的探索还更加顺利。
我在七月下旬曾发表了一条朋友圈,叫“吾家有女初长成”。当时正是桃园湖东坡书院第一根钢柱进场施工三个月整,万科速度和完成度已经震撼了所有人。这当然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整个万科团队和外部配合方的通力合作。吾家女,初长成,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女孩子都有脾气,也难伺候。人们都说“女儿要富养”,但到底怎么养,各自理解都不一样,毕竟大伙都是第一次养女儿。还好我是个父亲,从传统观念上理解,女儿理应会跟父亲更亲;还好她有个远房大哥,随时可以帮忙,让我们也省力不少。
良渚文化村至今天已经走过了小二十年,风风雨雨,经历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许多变化,至今仍被许多业内人士膜拜和学习。
大哥的成长经验,对小妹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大屋顶的轮廓在这里添加了苏东坡的写意风采,美丽洲堂幻化为270°的临湖婚宴大厅,良渚食街进化为华灯集度假商街,亲子餐厅开灶先于村民食堂,玉鸟菜场演变为邻里中心,还有眉师附小、幼儿园、五星标准酒店、运动公园等等。
女儿总是需要优待的,我们这帮父母还给她购置了一套漂亮的礼裙——上百亩的桃园湖公园,而“村民公约”早已镌刻在小妹的宋服裙摆之上……
如今,这位漂亮姑娘正款款走来,迎面是美好的岷江水,和同样美好的眉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