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常有人来向我咨询,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有不少人普遍很自信。觉得自己的内容好,很努力,但为什么就是没办法知识变现?大概是因为自己不会推广吧?酒好也怕巷子深啊。
秋叶老师对一位想做培训的人说:
你出去多和几家培训公司的人谈谈,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
人最怕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市场不见得这样认为。
内容好,自己优秀,有可能是错觉。
比如开一个班,报了50个人,其中有10个人表现很积极,这算是不错了,但是,这并不能说“很不错”,也不能说,另外的40个人如果全部听完课程就会有好评,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不听完?有哪些办法可以激励他们听完?
我观察过BM搞的训练营,完成率都非常高,是老师讲得好?有一定因素,但不是全部,还有无微不至的运营,这都是水磨功夫,一般人不愿意付出那么多的精力。
打磨不好产品甚至都不是大忌,大忌是“
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
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的,自己的路线都不清晰,资历浅,又如何服众呢?
做情感咨询的,自己的情感都处理得一塌糊涂,还出来讲课,那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有些东西是可以速成,比如工具类,但是有些并不是如此,比如经验,这得缓慢积累,我现在接一个在行咨询,诊断速度越来越快,就是因为前面已经有过很多的案例,还有20多年的职场积累,以及从未间断的学习,还有众多高参,我有困惑的,可以咨询他们,尤其是有行业特性的。
曾经有人向我反馈一位讲师,说ta根本没有经验,做咨询都是照本宣科,华丽的包装可能会引人上门,但是在过程中会原形毕露。
有些人会说我输出了多少原创模型,多少文章,对不起,如果没人看,这就不是成果。
有办法解吗?
当然有。
踏踏实实地钻研,做人谦逊一点没错,打铁还须自身硬,你做哪个领域,先看看自己身上的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你得真正有料,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地就出山了,然后说自己怀才不遇,不要总觉得一切都是因为推广不行,先练好内功再谈推广。
推广也是要锻炼的,不能怕苦怕累。懂推广,就可以从推广倒推来打磨产品,在产品中就增加推广因素。
求助外援也可以,不过得舍得分钱。
2
很多人成名了,架子就大了,动手能力就弱了,就脱离一线了。
这也是大忌。
秋叶老师,从上周一开始,坚持每天晚上刷2~4个群,为“秋叶PPT”头条号增粉。
整整坚持了10天,每天都累得够呛,从7010个粉,终于破万。
一个小目标终于达成。
秋叶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为什么要粉丝破万?是因为,这样的话,头条号“粉丝可见”功能会打开,阅读量高,文章容易得到保护,这对秋叶PPT团队很重要。
很多人以为“秋叶PPT”自带流量,做很多事情很容易。不如说他们愿意一个个去做去拼,定的目标一定要完成。
秋叶和我,做起事来,都是如果达不到上的,不脱层皮是不收兵的,还好天道酬勤,我们确定自己可以做到。
如果你愿意见证秋叶PPT的头条号成果,欢迎你们在今日头条APP里搜“秋叶PPT”,关注他们。如果你还不了解为什么秋叶团队对头条号如此重视,你可以阅读《
[知识IP大本营]今日头条爆款写作训练营第二期报名
》里的说明。
我自己一个人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喜马拉雅知识管理课程、在行、分答、饭团……再加上顾问、线下培训等,也没觉得多吃力,之所以能够敏锐地把握各类机会,和始终愿意努手是有很大关系的。
饭团虽然有嘉宾团和助手团,但初期大家都还没怎么出手,主要是我一个人,加上阿布的每日图文,我就是要挑战一下看看自己的运营能力,现在一个人做到将近500人,也没觉得多辛苦——累和辛苦不是一回事,累是肯定的。
截止到现在,幸福生活家已经接近480人,过了500人,就涨价到30元1个月,268元1年,将会成为千余饭团中最贵的以及增速最快的。
再过500人,还会涨的,原因很简单,内容更丰富,势能更强。
经常有人让我帮忙出主意,说这个活动怎么办那个课程怎么开,其实,最应该问的,是目标用户,永远不要脱离用户,永远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永远都不要让自己没有动手能力。
不要一味追求格局,格局不是凭空而来。
想玩转互联网,你就缺少不了
动手能力
!
有人想知识变现,却根本不了解有多少平台适合自己,在行、分答、饭团、喜马拉雅、得到、小鹅通、十点课堂……都不去研究,就等着别人给自己现成答案,这怎么可能呢?这甚至不是付费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算花钱,也得看扶不扶得起。
我写《
友金所,你可以这样玩
》,有人说:广告!
看了这样的评论真是可惜,有这样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和赚大钱是绝缘了,因为友金所的首投也罢、随手网的记账也罢,其实都是锻炼动手能力。
一般人只知道,这个馒头好吃,看这样子,也挺好做。
如果是自己做一下,从和面开始,到出笼,就会明白,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
多练手,多拆解,就会保持住鲜活的神经和快速的手力。我以前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外面吃饭,其中一个乐趣就是,看到上桌的菜,就思考是怎么做的,然后回家告诉我妈妈,让她做给我们吃,那时候我还是惯会纸上谈兵的王语嫣,光说不做,现在已经是自己动手试,而且是各种试,试的范围,不只是互联网,早晨还用铁锅煮了百合糖水吃,因为这样比较快,但同时又不象养生壶一样让百合粉化。
3
打磨好产品、动手能力强,就够了吗?
还不够。
得有人脉相帮。
大家合伙赚钱。
IP营为什么势能大?为什么花三千块钱进IP营是值得的?因为这里汇聚了高手,稍一点拨,就可以免进很多坑、免走很多弯路。(这个不算广告,因为三期反正已经满了。)
事实上,一个人在IP营里投入的,往往不只是三千元,因为在行约见高手,是另外付费的,但是懂得花钱的人,才会懂得赚钱。
很多人不懂得积累人脉,平常的时候眼高于顶,老子天下第一,把人都得罪完了,或者是拉不上交情,关键时刻就都用不上。
自己有实力,又谦逊,这样的人最受欢迎,狂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有实力垫底,别人觉得你牛,还是会帮衬。但是没礼貌就是大忌,比如有些人经常把我的名字写错,还来找我帮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是“香菇,然后拒绝。”
回归到我们IP营、BM、幸福生活家饭团等,其实都是社群,如果单线联系不上大牛,参加有大牛在的社群是较好的途径。
即使没有大牛,一个好社群,也会加快一个人的进步速度。
为什么?
社群这个词,这两年间突然热起来,其实,这不是一个新名词,只不过,它以前可能用别的名词存在,比如论坛、社区、部落等。
我从1998年开始上网,就同时开始了社群生涯,可以这么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和社群是分不开的。恋爱结婚、工作,全是社群搞定。
在知识管理中,有一个专业名词,“CoP”(Community of Practice),意思是“实践社区”或“实践社群”,说的就是团体学习胜于个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