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后悔没早点发现这本书,拒绝精神内耗就靠它了 ·  昨天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生建议:千万不要长期待在家里 ·  4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河南“鹤岗”火了:10万元买8套房,最便宜2 ... ·  1 周前  
左岸读书  ·  世界的腾龙洞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了解法国,可以读读这十本书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08 09:02

正文


当地时间昨天晚间、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法国总统大选落幕。39岁的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龙赢得大选,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同时,这轮大选也昭显出笼罩在恐怖主义阴霾和民粹主义的欧洲政坛未来重要的风向:向来富于浪漫气息且素喜革命的法国人民此番做出的抉择,也关乎欧陆大国法国本身的前路,也牵动着以法德为轴心的欧盟未来的命运,甚或能引领西方诸国的政治情绪。


波诡云谲的政坛风云根植于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民族特性,如何理解法国的政治选择?马克龙的当选将如何影响法国及欧洲的未来?也许可以在下列的书单里找到答案。




撰文   |   吴学锐



1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

作者:[美]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吕健忠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06年4月

 

在推荐的第一本书里,我们希望呈现的是一本“对读者友好”的书,《屠猫记》正是这样一本深入浅出的佳作。本书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浮世绘,不过采取的是从小窗口窥一斑见全貌的方式:1730年代巴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屠猫行动,印刷厂学徒们折磨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这种残酷的仪式何以在他们眼中如此“好笑”?那时候的法国人如何讲述民间故事,背后有怎样的道德母题和社会环境?那时候的警探如何审视形形色色的档案文件,这些案件叙述又有什么样的潜台词?

 

透过作者的叙述,十八世纪法国文化的珍奇、怪诞、隐喻都一一呈现而出。作者采取的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我们对法国文化的距离感,同时增强了我们体味不同民族心态时的临场感。更有甚者,从文献里寻找时代印记的蛛丝马迹,兴许能给读者以推理小说的乐趣。

 

 

2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 
译者:冯棠 

版本:商务印书馆 1992年08月

 

时间演进到法国历史和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历史节点: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是如此重要,以致有关的论著卷帙浩繁,但托克维尔不满足于“空想”法国革命,而借助于扎实的史料研究,探寻那些似乎自相矛盾的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的农民恰恰是这些国家中境况最好的,受到的压迫也是最轻,但革命就是从压迫最轻的地方爆发起来——在压迫少的地方,人民反而最无法忍受;而颠覆性革命也不是在压迫最为深重的时候,反而是旧制度寻求变革的时刻爆发起来;革命的人们以为革命就是使命,而忘却了自己参与革命真正想要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本书中肯地展现了旧制度和革命中法国的精神面貌,并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描绘法国的民族历程。此外,也因为本书所写的法国革命是大众彰显自身影响力和破坏力的最好证明,因此在大众化只增不减的今天,这本书无论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法国,还是前路不明的欧洲,甚至惴惴不安的世界,都提供一个反思的路径和契机。即使它被推荐过千次万次,它仍然常读常新,不仅裨益理解法国,更帮助我们审视现代化。

 


3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作者:米歇尔·维诺克

译者:吕一民等 
版本:中国人民大学  2006年5月


知识分子一直是法国历史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思考方式影响了法兰西的民族性格。这本书呈现的是19世纪那些知识分子捍卫自由之原则的不懈努力,在动荡不安的19世纪,维克多·雨果、托克维尔、埃德加·基内、乔治·桑等精英知识分子活跃在不同时期,描绘着法国专制体制下捍卫表达自由原则的艰难轨迹。

 

维诺克的这部书是那时知识分子的群像画,读者在此可以看到血肉真实的思想家们,甚至是超乎想象的真实:雨果、于斯曼等人情感生活丰富,左拉的小说素被视为色情作品,司汤达一直忧心仕途,等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定义了“知识分子”必需的普世关怀,即能够超越自身境遇和利益,为一种可欲的普遍性立言。此时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结构和生态兴味盎然,深信自由精神是政治秩序的正义所在,进而甘心为一种普遍性的正义身体力行。

 

 

4


《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

作者:[英] 托尼·朱特 
译者:章乐天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07年9月

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变,成为检验法国知识分子的试金石。托尼·朱特在《责任的重负》一书中提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中期,“三种形式的集体和个人的不负责任互相重叠、交叉,塑造和损毁着法国的公共生活”。

 

首先是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即君主主义者代表的党派都显得极度无知,仅以各自党派利益惟利是图;其次是道德上的不负责任,尤其在3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上,大批知识分子放弃了自己基本的道德操守,向纳粹投怀送抱;此外,还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不负责任”,不去思考这个身份所要求的关怀与品性。但正直的人,都严肃地在对待自己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审慎的参照:知识分子应当如何肩负“责任的重负”。

 

 

5

《知识分子的鸦片》

作者:[法]雷蒙·阿隆 
译者:吕一民 / 顾杭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2年6月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雷蒙·阿隆在冷战初期,针对当时法国特别是法国知识界的情况而作的一本法国人反思法兰西病的著作。作为记者的雷蒙·阿隆一直以“介入的旁观者”自居,在此书中,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本身进行了剖析和批判:自20世纪初德雷福斯事件(犹太裔军官被诬叛国罪)以来,法国左翼知识分子风光无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发酵,左翼甚至成了法国知识分子的代称;与此同时,右翼的反击也显得极端叛逆与情绪化,用激烈对抗激烈。

 

雷蒙·阿隆所做的正是一种平衡的工作,给头脑发热的极端主义知识分子浇了一盆冷水,重拾知识分子的品格,并希望法国文化界能够良性地发展下去。成为激进分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时代裹挟中拒绝激进。雷蒙·阿隆以“拒绝”的姿态承担着法国知识分子反思的责任,在清冽冷峻之下包含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关怀,所抒发的是私人主张,更具有知识社会学的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知晓战后法国文化界如何崇尚虚妄的革命,又能体会到有一些批判者如何为之痛心。

  

 

6

《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

作者: [法]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译者:胡茂瑾

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德斯坦是1974年—1981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在这本书中汇集了他作为活动于政坛达30多年的政治精英的深刻思考:全球化的今天,法国在这第三个千禧年中能处于何种地位?法国人的思考方式和传,以及对激进式改革的渴望,将把法兰西引向何处?

 

德斯坦得益于一览众山小的宏观视角和个人独到的观察力,对法国国际地位、政体架构、政治运行机制以及国民禀性等几重维度进行剖析、立论和展望,辅以敏锐的法国社会现实观察,探寻了法国人心理与国家政治兴衰的相互关系。在此书中呈现给我们的,是骄傲的高卢雄鸡,以及这种骄傲同时带来的脆弱感。通过横纵时空对比,字里行间透着德斯坦对法国民族的充满历史感的自豪,也不无对当下法国身处变数的忧虑,例如对法国移民问题及无力的政府管理的论述,对我们辨析法国困局极具启发性。


德斯坦在政治评论方面著述丰富,尤其热衷于探讨法国民族特性和政治生活;由于政治家的敏感和责任意识,德斯坦希望分享其执政的经验所得,旨在以史为鉴、照亮前路。正是因为这样,本书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于冷峻剖析的人情味。

 

 

7

《鲨鱼与海鸥》

作者:  [法]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译者:  马胜利 

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是2005年—2007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理。在此之前,他有长达25年的外交官经历,这使得他对法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法国的外交政策有独特的观察和认识。作为政治家,德维尔潘的理念是重振法兰西昔日的辉煌。而作为一个法国人,德维尔潘怀有令人难以抗拒的浪漫与优雅,记者称他为“时代的错误”,因为他实是乏味政坛的一股清流。


在《鲨鱼与海鸥》中,德维尔潘以“鲨鱼”和“海鸥”为喻,阐述了美国式政治思维和法国式政治思维的不同:美国的思维是达尔文弱肉强食的生物进化论,倡导暴力和霸权逻辑,即“鲨鱼”精神;而法国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世界精神”,主张世界稳定,即德维尔潘倡导的“海鸥”思维。从国际关系理论来看,德维尔潘实质上复兴了理想主义的理念,以法国的诗性气息将启蒙思想以来的普世主义引为己用。而从历史传承来看,德维尔潘沿袭了戴高乐以来的“独立自主”传统,力图摆脱美国的利益绑架,追求国家自主,实际上也隐含着大国复兴的期许。


活在昔日荣光的法国难以舍弃称雄的渴望,德维尔潘用“海鸥”精神来呼应法国人内在的冲动:“我们难道不能打赌说:以认同、文化和象征为内容的第3次全球化将会使法国的雄心再度迸发?”显然,德维尔潘和所有法国人一同期待对法国主导今后的世界潮流。

 


8


《记忆之场》

作者:  [法] 皮埃尔·诺拉 
译者:  黄艳红

版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说到法国,你会想到什么?埃菲尔铁塔、《马赛曲》、环法自行车赛?而法兰西人自己如何认识、如何记忆这些民族符号?《记忆之场》给出了探索的路径:通过探询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概念为核心,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

 

作者精心选取了法国民俗、音乐、建筑、体育、出版、文学等方面的叙事和象征,基本构成了社会生活史的全部图景,也完整地构建了“记忆之场”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历史叙事中,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战二战是其中永恒的母题,通过叙事的起承转合,历史节点里纷争动乱的情状也以管窥的方式得以展现。此外,记忆所系的事物由于其本身的重大影响,以及后来的机缘被重新挖掘、重新解读,深切反映着法兰西民族对历史的浓厚关切,同时国家对历史的塑造和打磨也成为国民认同感的重要倚赖。


本书提出的“记忆之场”概念掀动了历史研究的变革,历史编纂和隐喻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意涵。“记忆之场”也因此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在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组成法国的符号背后的渊源,也能够知会这些意象被国民塑造为象征的历程。

 

9

《公民的加冕礼》

副标题: 法国普选史

作者:  [法] 皮埃尔·罗桑瓦龙 
译者:  吕一民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公民的加冕礼》是当今法国史坛最具影响力的史家之一、法兰西学院近现代政治史讲席教授罗桑瓦龙的扛鼎之作,作者罗桑瓦龙从历史沿革角度来探讨法国普选史当中一些重要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他娴熟地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概念来进行剖析,对普选的概念和制度做出了精辟的概括:“选票箱面前的平等,是民主首要的条件……普遍选举是整个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基石。”


但本书最值得称道的是,对普选的接受史和认同史的刻画:法国在1792年提出普遍选举的倡议创立、1848年普选制的确立和它真正被广泛和最终接受之间,相隔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其中充满着斗争、革命和牺牲。


虽然法国大革命就已提出天赋权利,但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国民认知的缓慢发展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持续存在,法理化、普遍化的公民身份与旧制度残余的社会生态、有限性政治权利构成了几种矛盾交织的图景,本书也系统表现了与此相关的三类历史:制度史、认识论史和文化史,每一种历史都有自身的时间性。三种重叠的历史在法国并没有展现规则的关系,其显示的仅仅是一种创新和拟古、先进与迟缓的错综复杂的混合。它们时而互相分开,时而互相接近。法国也正是在这样现代化的纠结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10


《法兰西政治模式》

副标题: 1789年至今公民社会与雅各宾主义的对立

译者:  高振华

作者:  [法] 皮埃尔·罗桑瓦龙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年4月

 

罗桑瓦龙的另一部著作《法兰西政治模式:1789年至今公民社会与雅各宾主义的对立》,转而探寻法兰西政治模式:从思想与社会的双重面相,对法兰西政治模式进行了富有历史纵深的考察。如作者本人所说,本书意在“从革命民主的一元主义和对某种多元主义的社会憧憬之间的激烈对立的历史分析出发,对法兰西模式的整体提供一种新的诠释。”


在说明新的诠释之前,什么是法兰西模式的旧诠释?在罗桑瓦龙眼里,传统的理解以托克维尔为代表,他们采取的是一种静止的社会学方法,符号化地将法国政治模式锁定为雅各宾专制主义,法兰西政治就是激进主义的或革命民主主义的雅各宾模式。这种定性,不仅使得法兰西模式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甚或影响着如今我们对法国人的认识。


作者努力破除“一刀切”的思维惯性,富有穿透力地揭示了法兰西的公民社会是如何从雅各宾绝对主义原则中演变出来的,又是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相互对立格局里摆脱出来的,最终成为一个多元的“中间体”,让我们对于法国政治社会的面有了一个客观而真实的认识:法兰西公民社会实际上在对立的意识形态中努力寻求自主性。


也就是说,法兰西政治模式并不如大家设想的那么富有激进情绪和破坏性,而是跟西方国家有很多的类同,或者说是可对话的层次。从另一种意义来看,罗桑瓦龙试图为法国政治模式的合理化正名,也隐含着对极权政治的拒斥。

  

 


本书单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吴学锐;编辑:罗东,张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民的名义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养猫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春日赏花 | 原生家庭 | 2084 | 婚外恋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安·兰德 | “爱国主义” | 共享单车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朋友圈 黄永玉 | 高房价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推荐文章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后悔没早点发现这本书,拒绝精神内耗就靠它了
昨天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3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生建议:千万不要长期待在家里
4 天前
左岸读书  ·  世界的腾龙洞
1 周前
读万卷书聚正能量  ·  破解同学聚会的本质,句句戳心
7 年前
AI地产数据时代  ·  试点城市租购并举相继落地 楼市迎来新格局
7 年前
阿尔法猎手  ·  锂电池+5G+三季报=赚钱!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