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1、主流网盘,普遍强制要求下载其客户端,否则 ... ·  11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中东变革之路 ·  2 天前  
河北音乐广播  ·  高峰到来!河北交警发布重要提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血管时间

清晨血压日 ∣ 高血压患者看过来,不可忽视的「清晨时段」!

心血管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6-04 18:38

正文


血压在 24 小时内不断变化,呈现「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其中,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猝死、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 4~6 小时 [1] 。2023 年 HOPE Asia Network consensus statement 再次强调清晨高血压应成为亚洲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的首要目标 [2] 。对于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而言,除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学原因外,更多可能是血压管理不善所致,即所使用的降压药物无法有效控制 24 小时 血压 [3] 。临床上,应优先推荐使用半衰期 > 24 小时的长效降压药物,对清晨血压作用优势更明显 [1,3,4]


清晨时段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血压的昼夜节律在清晨最为显著,此时,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这种现象即为「血压晨峰」 [5] 。2003 年,Kario 教授等首先对「血压晨峰」这一概念进行论述,发现血压晨峰独立于 24 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1,3,6] 。但是,血压晨峰测量依赖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重复性较低,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难以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3]


研究显示,血压晨峰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主要取决于清晨时段的血压水平,因此,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逐渐从血压晨峰转移到清晨血压本身 [3] 。清晨血压指清晨醒后 1 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 2 小时或早晨 6:00~10:00 间的血压。与血压晨峰相比,清晨血压定义更明确,可通过家庭血压测量、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诊室血压测量手段获取,操作简便易行,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1]


清晨血压在一定范围的升高属生理现象,但如果家庭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 ≥ 135/85 mmHg 和(或)诊室血压 ≥ 140/90 mmHg 即为清晨高血压。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早在 1985 年,Muller 等即已发现, 清晨血压过度升高,可能是清晨时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1]


图(1)未治疗高血压患者 24 小时 血压;图(2)全天不同时间段心梗和卒中发生频率 [7]


清晨高血压始终是亚洲高血压管理的首要目标


2023 年 HOPE Asia Network consensus statement 再次强调 清晨高血压应成为亚洲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的首要目标 [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清晨高血压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尤其在亚洲人群中 [8] 。前瞻性观察性 HONEST 研究表明,无论诊室血压如何,家庭清晨高血压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降压治疗后诊室收缩压 < 130 mmHg 患者中,与家庭清晨收缩压 < 125 mmHg 患者相比,家庭清晨收缩压 ≥ 145 mmHg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了 2.47 倍。由此可见, 不论诊室血压是否控制达标,清晨血压过度升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都明显增加 [3,9]


总体而言, 目前我国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不佳。 2023 年中国第一个动态血压达标现状(REACTION-ABP)研究结果显示:4,408 例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诊室血压控制率为 65.7%,清晨动态血压控制率为 34.1%,夜间动态血压控制率为 27.6%,只有 21% 的患者的 24 小时血压得到了完全控制 [10]


清晨高血压治疗策略——使用真正长效实现 24 小时血压完全控制的降压药物


通常降压药物在晨起服用,降压作用低谷期往往也在清晨时段,因此,清晨血压控制是目前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盲点」 [3] 。与中、短效药物相比, 半衰期超过 24 小时的长效降压药物可平稳控制 24 小时血压,应优先推荐使用,对清晨血压作用优势更明显 [1,3,4]


一项对比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 24 小时动态血压降压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24 小时动态血压分别降低 22.6/12.6 mmHg 和 17.7/11.4 mmHg,白天血压(07:00~23:00)分别降低 23.3/13.9 mmHg 和18.8/13.0 mmHg,夜间血压(23:00~07:00)分别降低 18.5/8.0 mmHg 和 14.0/5.8 mmHg,其中降压作用差异最大的时段为清晨 5:00~10:00 [3,11,12] 。VALUE 研究的动态血压亚组分析中,氨氯地平组与缬沙坦组相比,在服药 20~24 小时后,清晨时段动态收缩压水平降低(平均差异为 -2.7 mmHg, p = 0.030) [13] 。上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每日 1 次、晨起服用的高血压药物而言,不同降压药物对 24 小时血压的控制情况有所差异,尤其是清晨时段 [3,11]



2023 年 12 月发表的《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关于清晨高血压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包括:①所有高血压患者应通过家庭血压测量和/或动态血压测量的方式常规监测清晨血压以及时发现清晨高血压;② 使用真正长效每日 1 次服药能够控制 24 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③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者,目前无相关干预研究证据,建议综合夜间和清晨血压情况,个体化调整服药时间 [4]


总结



清晨血压升高与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而我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新版国内外指南均提及了诊室外血压监测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均应开展家庭血压和/或动态血压监测,准确识别高血压临床亚型,尽早发现清晨高血压。长效降压药因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或作用持续时间,即使每天服用一次,在下一次服药前的最后几小时也能产生稳定的降压效果,其中半衰期超过 24 小时的长效药物,应优先推荐使用,以实现每日服用一次即可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包括清晨血压。


专家简介


舒燕 教授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高血压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

hypertension 杂志中文版编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