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强军路上,我们更需要这份共产党员的良知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28 19: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为全忠接待上访群众 权 东摄

善后办的一名信访干部,何以打动人心?


在军改攻坚之年,他的思想境界、他的奉献行动,的确具有时代意义。


北京军区善后办老干部处处长全忠,人如其名,凭着作为共产党员的良知,忠诚使命,甘愿在善后岗位当先锋、打头阵。


全忠也曾有醉卧沙场的豪情,向往子弹呼啸的声威。面临军队改革调整,每位官兵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但组织却安排他“善后”,仍然接手令人一想就头疼的信访工作。


大事难事见担当,面对纷繁复杂信访工作,他毫无怨言,他经常说“只有边缘的心态,没有边缘的岗位,在哪都是为党工作,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良知。”


图为全忠到山西长治将残疾证交给退伍战士王帅的父亲  权东摄


他以真心换真情,在善后办成立一年多来,全忠先后接待了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的80多个问题,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全忠深知:善后工作就是为党分忧,是对党性修养的一次检验。改革强军要轻装前行,不能带上“坛坛罐罐”。信访工作没有退路,难解决的事情创造条件也要解决。


良知是灵魂的声音,是心灵深处的裁判官。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访工作是一个最需要牺牲奉献、最需要苦干实干、也最能检验党性良知的岗位。


伴随改革强军向纵深推进,我们越来越需要像全忠这样有良知、有担当精神的军人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支持改革、服务改革、保障改革、助力改革。


樊怀乾



常摸摸自己的良心


一位同学对我说:正团干了7年,临了,把你安排到善后办,组织有点亏欠你。到我这儿吧,给你个副总裁!我听了呵呵一乐:摸摸自己的良心,没有党有你今天的富有?有我今天的成绩?


到善后办负责信访,第一天上班接待上访群众,两句话没说完,一杯水冲着我泼过来:你们摸摸自己的良心,为什么不给我们解决问题?面对上访群众,我手捂着胸口:“我以党员的良心向你发誓,依法依规,问题见底、挂账清零!”

1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我“不为”,人家会“胡来”。党群关系若因我而乱,我心何安


有诉求合理的,也有提无理要求的。我知道,所有“麻烦事”无不和党群关系、群众福祉丝丝相扣。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位置,我就得讲良心:对得起党、对得起部队、对得起人民群众……


转业干部白健勇因个人物品在部队清房时丢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上访,越访越穷,越穷越访,且要求赔偿的金额越来越高。接手这件信访案件时,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我“不为”,人家会“胡来”。党群关系若因我而乱,我心何安?


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白健勇后来把我当兄弟,一夜夜促膝长谈掏心窝子,主动降低了赔偿要求。后来,我帮他介绍了一个媳妇成了家。开启新生活的白健勇送来了一面锦旗:“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锦旗时,我流下了眼泪,这不是成就之泪,而是白健勇重新站到了党的旗帜下,从失望指责到信仰回归,让我再次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我若不敬业,群众无福,党旗无光……


图为全忠近照 张国平摄


那天,一位90多岁的老人带着70多岁的儿子来上访。当年,老人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投奔人民军队,战伤后退休回家,但不能按“退休”身份领取福利。老人说的话让我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我当初的投奔是不是错了?


信访是代表党、军队来和人民群众对话,每一句话、每一个关怀、每一个政策的解读与执行,无不关系人心向背。可以说,我若离,他必弃,绝不能因为我们的不作为让追随党的人民群众感到寒心!


经过军地双方多部门的不懈努力,此事在政策框架下合理解决。这名90多岁的老军人在70多岁的儿子搀扶下向我鞠了一个躬,看着他们蹒跚的背影,我想此刻党旗在他们心中又亮了起来……

2


不当“收发室”,要当问题的“终点站”。我对群众爱有几分,群众对党的信仰就增几成


“好汉不愿干、孬汉干不了。”这是不少人对信访干部的评价。有人劝我,别尽想当“救世主”,这些问题应付应付得了,他们又不是你爹你娘、你兄你弟!


我说:他们就是我爹我娘、我兄我弟!人家反驳我:你爹你娘、你兄你弟咋还咬你打你呢?我笑了,锅碰瓢、碗碰勺,化解矛盾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右手大拇指至今还有一处咬痕,这是一名来访妇女咬的,当时鲜血直流。我也质疑过自己这么干图个啥,可当她一家子在问题合理解决后连说“感谢党、感谢部队”时,我心里乐开了花。群众利益无小事,我对群众爱有几分,群众对党的信仰就增几成。我不能当“收发室”,要当问题的“终点站”,推三阻四,问题越积越重,他们就会去骂党。而要解决这些,就需要我怀着深厚感情,付出极大努力,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来访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问题当成自己的家事。


图为全忠到陆军总医院看望百岁老红军杨德千 张国平摄


其实,我有点洁癖。在一名上访户搭的“上访棚”里和他一起吃饭,吃着溅有他唾沫的饭菜时,我也皱过眉头,但还是硬咽下去。后来,组织上补偿5000元钱就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他告诉我,要的不是钱,是公正和情感。


隆冬的京郊,我走在街上,身上没有一丝寒意,心里反而温暖如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党言党、替党分忧不能唱高调,实实在在、踏踏实实为党做事,赢得人心才能赢得信任。对党的信仰,走群众路线,其实就在自己的情感之中,不在口号之中。


几年前,一名战士在部队患了精神疾病,退伍时担心回去不好找对象,主动放弃了伤残证的办理。没想到回家后病情越来越重,打伤了父母,点火烧掉了自家和邻居的房子,欠下了一大堆债,全家生活难以为继。为了重新取得伤残证,全家开始了上访。


退伍多年以后补办伤残证,面临着诸多政策限制,协调难度特别大。生硬套用政策,这类上访可以不予受理,随之而来的将是这一家人的苦难加深,甚至生离死别。奔波于多个省市,协调了多个军队部门,当一张来之不易的伤残证送到他们手中时,纯朴的老父老母说不出动人的感谢之词,只是紧紧握着我的手,泪如雨下。


帮他们擦干泪水,我感到胸口一阵发悸。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如果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如果这名战士是自己的亲兄弟,我们会作何感想?人民是天,人民是父母,我不能忘了党的性质宗旨……

3


只有边缘的心态,没有边缘的岗位。好事往前拱,难事向后躲,就对不起党员的良知


我是一名军人,当兵时就梦想领兵打仗,可军队改革展开后,组织却安排我去“善后”,接手的还是令人一想就头疼的信访。


但做人得讲良心,我是农民的孩子,组织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军官,我就不能好事往前拱,难事向后躲。只有边缘的心态,没有边缘的岗位,在哪都是为党工作,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也需要殿后的。我向组织表态,难啃的骨头我啃,难出彩的工作我干!


我原来体重160斤,现在只有135斤,到善后办从事信访工作后,胃溃疡也越来越重。那天一个老中医一看舌头一搭脉,便谆谆告诫我:如果你不想倒下去,就要做到两点——一不生气,二不晚睡。我说,别的都能做到,只有这两点做不到。老中医说:你自己掂量吧!


到善后办后,我共接待了2000多名上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学习政策、说服劝导、跑各个部门,甚至要在人群中高分贝地劝说解答。两部手机一天要充三五次电,从白天到黑夜,没有休息时间与工作时间之分,一个上访者的电话有时一接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也是个有血性的军人、男人,但干了信访,无论多大的委屈都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憋屈得我回家后有时也忍不住冲着老婆孩子大喊大叫。爱人急了:这日子你还想不想过下去了?


图为全忠上门解决上访人反映的问题 权 东摄


那天下大雨,女儿在学校哭着打来电话,爸你来接我吧,我腿不知怎么疼得走不了路了。正在接待室与上访者讲政策的我,声音嘶哑地对孩子说:宝贝女儿,爸就来。在雨中,女儿左等右等不见影,只好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到底有没有爸爸啊……


爱人气往上涌,下班后冒雨要冲到接待室和我理论。当她站在玻璃门外,看见我站在一群上访者中间,受尽委屈的样子,哭了。夜里,她对我说:咱们明天去好好做个胃镜吧,你要是有个闪失,我和女儿……我擦着她的泪,禁不住泪流满面。


改革强军的大幕拉开,曾经的七大军区撤编了,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我们善后人在短期内予以全部解决,我们没有退路,我们要对得起历史。


在善后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梳理的182件遗留问题,到今天已解决了101件,还有81件已挂账,需要我和战友去一一解决。这些都是“钉子案”“骨头案”,每一件上访案的解决都关乎党的形象,每一个上访者背后都是几个家庭的幸福。让改革转型的人民军队轻装前行,让每个上访者的诉求在政策范围内得到依法合理解决,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我和战友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徐叶青、高志文、郭晨)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7年3月28日02版


相关链接


军改之年,善后办怎么办?请看全忠大校的接访路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