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霄,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陈荣华,之江实验室党委委员、副主任陈伟为本次活动致辞。之江实验室副主任何水兵主持活动开幕式。
特邀报告环节由之江实验室人才合作咨询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超主持。
之江实验室前沿基础研究中心主任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袁小聪作题为《智能计算前沿基础研究发展思路》的报告。袁小聪分享了智能计算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以及实验室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定位与目标。他介绍道,算力是智能计算的底座,算法模型是智能计算的核心,传感是获取数据的重要渠道。在基础研究领域,实验室将基于数学和物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探索解决算力、算法和计算传感等面临的极限和瓶颈问题。此外,袁小聪还介绍了实验室践行开放科学的理念和平台载体,阐述了其关于人才培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过敏意作题为《智能计算时代的云基础设施构建及系统设计》的报告。过敏意从内涵、实现和应用三个角度对智算云作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算力池化、云原生化和智能特化三个技术难题及突破的思路,以及智算云的技术产出、技术应用和研究展望。他表示,智能计算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将为科技进步与技术落地提供新动力,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智能计算时代的新需求对智算云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构建智算云平台的应用、算力、系统三个维度的能力体系尤为重要。
围绕《高性能智能计算技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李东升教授从高性能智能计算的迫切需求、技术发展态势和技术创新探索三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他指出,目前,定制加速增强了核心智能计算性能,新型架构提升了综合智能处理能力,并行成为提升智能算力的重要途径。瞄准未来发展需求,李东升阐释了面向典型领域的智能应用,倡导以领域智能算法为牵引,推动建立高效的领域智能芯片、智能计算机、智能计算支撑环境为主体的软硬件协同创新发展的体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广艳教授在《面向智算平台的文件扫描负载缓存加速》的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内核页缓存管理方法StreamCache,通过验证其在真实负载上的性能表现、不同负载参数下的性能表现和各个技术点的贡献,表明此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后台写回对前台写入的干扰,优化内存分配速度。
下午的分组研讨会环节,来自之江实验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阿里云等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研究人员,围绕大数据与大模型、高效能智能算力系统、AI for Science三个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共话技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