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大结局了,除了剧中角色陈岩石、侯亮平、赵东海、李达康等人的走红,祁同伟也意外地引起不少人的同情。甚至有人撰文称,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同情祁同伟,却不喜欢侯亮平呢,因为祁同伟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他出生没有侯亮平好,他用多少倍的努力得到的结果,还没有人家的起点高,何况在权力斗争中,他总是遭到以梁璐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践踏。祁同伟最终饮弹自尽,似乎把这种畸形的同情引向了极致。
作为同样出生在社会底层,又经历艰难的奋斗的我而言,对祁同伟的同情,早已被他后来性格扭曲、权力欲膨胀以及为私利不择手段,给完全抹杀了。我与祁同伟的共同点,在上大学之前,我们都出生贫寒,毫无政治资源,但我们的分道扬镳,在大学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屈从于权力,为一己之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虽为一介书生,无权无势,甚至在屡遭挫败后,依然不忘初心,至今走在为百姓说话的正义之路上。
不可否认,祁同伟的遭遇,代表了一个阶层的挣扎与无奈,在中国的社会中有现实基础。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汉东政法系,当上学生会主席,本来有了一个光明的前景,但同学侯亮平进了省检察院,他却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农村司法所。就算他后来当上辑毒英雄,也是升迁无望,被迫向大他十岁的梁璐老师求婚,通过“政治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似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都与他之前的饱受磨难和打压有关。
但这并不是祁同伟值得同情的原因。向梁璐求婚之前的祁同伟,是令人敬佩的,就算梁家有高枝让他攀,他也没有放弃对陈阳的爱,不屈从于权力。那惊天的一跪,原来的祁同伟已经死了,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靠省委常委的岳父走上了公安厅长的位置。这也仅仅是道德评判上,我对祁同伟有了鄙夷,人各有志,可以理解和宽容。但他已经成为公安厅长了,却主动选择了贪污、受贿、杀人,罪行累累,则不可原谅了。
因此,在祁同伟的一生中,应该划一道线,犯罪之前的他,我们只能用道德评判,而犯罪之后的他,面对的则是法律审判。尽管他用自杀逃避审判,但他成为了他当初憎恨的人——用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比梁璐的父亲坏多少倍呢?在落马的贪官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种出生贫寒的农民子弟,像赵德汉,拥有权力后,早已背弃了自己的出身,他们本可以选择为人民做好事,却坑害人民,最后却让以“农民的儿子”来让他出生的阶层来背这个黑锅,不仅可耻,而且可恶!这种人值得同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