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广电总局通知! ·  13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见证历史!春节档百亿票房背后,谁猛赚?谁血亏? ·  22 小时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昨天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昨天  
望京博格投基  ·  现金牛+高股息+月月分红,现金流ETF厉害了! ·  昨天  
香帅的金融江湖  ·  初五迎财神:香帅原文 vs DeepSeek仿写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历史钩沉 | 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跨越之路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 2024-08-04 18:30

正文

文 · 本刊记者 刘青山

通讯员 王小

《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7期

2024年5月30日,武汉市第13座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主墩首桩开钻,标志着该项目基础施工正式开始。
如今,在宽阔的长江上,已有梁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各类桥梁一百多座。昔日天堑,早变通途。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江上还没有一座跨江大桥。长江沿岸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前,武汉三镇每日依靠轮渡和木筏来往的人数高达11.5万人次,每年水上遇难人数平均超过300人。中国南北大动脉——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在武汉被长江一分为二,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资都要经船舶转运,人称“武汉一大怪,火车需要轮渡载”,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通过《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
“为建设长江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三年来,日日夜夜,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不畏洪水骇浪,英勇搏斗,表现了工人阶级无比的英雄气概……长江大桥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记录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1957年10月15日,在数万名建设者、市民的欢呼声中,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了。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区龟山之间,全长1670米,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更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它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
历经沧桑,屹立如初。图为2007年的武汉长江大桥
近70年来,武汉长江大桥遭受70多次船只撞击和多次特大洪水侵袭,依然巍然挺立,被赞为“桥坚强”。由此出发的中铁大桥局这一支建桥大军,从武汉起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友谊之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修好武汉长江大桥,集中了全国上下的优势兵力。
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了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将全国的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抽调到这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等人担任大桥局的顾问。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王任重同志兼任大桥局首任党委书记和政委。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副司令员的彭敏出任大桥局首任局长,几位副局长由原铁道部物资总局、基建总局等局的几位正局级领导干部担任。从海外归来、立志建桥报国的汪菊潜、顾懋勋、梅旸春、王序森、刘曾达等专家也纷纷汇集武汉长江边。
此外,铁道部还聘请了由苏联桥梁专家西林为组长的28人苏联专家组,与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并肩作战,并提供技术指导。几年下来,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1957年10月15日的通车典礼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表示大桥建成“是中苏友谊伟大的又一个标志”,并于当天晚上代表周恩来总理授予西林等人“感谢状”。《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西林的头像,桥头纪念碑也刻上了“西林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二十八人应聘来华进行技术援助”的内容。
1983年,苏联派出一批中国人的“老朋友”组成访问团来华,成员中就有苏联工程学院院士西林。他来到武汉,便赶到魂牵梦绕的武汉长江大桥,看到象征“管柱钻孔法”成功的纪念碑,看到镌刻着的自己的名字,一时禁不住老泪纵横,久久不愿离去。
1990年夏,西林以友好使者的身份再次访问中国,到九江长江大桥工地考察。他在北岸已架好的几孔钢梁上,仔细询问了工程建设情况。当他得知九江桥钢梁是用56毫米高强厚板焊成,用的是直径27毫米高强度螺栓,且采用了很多种先进方法架梁时,十分惊喜。他说:“你们在桥梁建设不少领域已超过我们。”
1996年,西林的外孙女叶卡捷琳娜到武汉接受汉语培训,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外公参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她说:“中国元素已经浸入到我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将这份真挚的中国情不断传承下去。”

创新之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方案,是采用桥梁界惯用的气压沉箱基础法。但是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水位接近40米,已经达到气压沉箱法的极限深度。在水位以下35-40米的气室内工作,如同在载重汽车的轮胎中工作一样,人体器官的承受力已达极限,呼吸困难,极易疲倦,同时易出现氮麻醉现象,即“沉箱病”。另一方面,长江的地质情况(如岩面不平)也不适合使用沉箱基础。
建设者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地质勘测和艰苦的试验研究,最终决定使用大型管柱钻孔基础。这一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江上施工,不受丰水期、枯水期的限制,还不会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虽然此方案优点明显,但其中涉及的新技术就连苏联专家也没有实践经验。
曾在苏联莫斯科铁道工程运输学院求学的李秀芝学成回国后参与了建桥工作。据她回忆,当时为选择钻头就经过了8次方案改进。经过中苏双方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管柱钻孔法”终于试验成功。
1956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道称:“新的大型管柱钻孔法的运用,不仅保证了桥墩基础工程的速度,并且使工程造价大为降低。”
当时,大型管柱基础施工法是世界上建桥实践中最新的筑墩方法,它的创新使用和武汉长江大桥的成功建成,不仅是我国技术水平和国家建设上的跨越,更是我们国家创新、实事求是、发愤图强精神的体现。
至今,当初的试验管柱还默默伫立在莲花湖公园的一角,陪伴着繁忙的长江大桥。武昌岸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也是以管柱为原型的。这一施工方法,引领了新中国桥梁的建设和发展。
此后,武汉长江大桥所用的这种方法被进一步创新发展,许多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都脱胎于此。武汉长江大桥的桩基础直径为1.5米,而如今在建的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桩基础直径已经达到6.3米,这一飞跃凝结着无数桥梁建设者的心血。
为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水流状况以及实用需求,桥墩基础更是发展出双壁围堰钻孔桩基础、钢沉井加管柱(钻孔桩)基础、浮运承台与管柱、井柱、钻孔桩基础以及地下连续墙加箱形基础等多种组合。

焦点之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外领导人目光聚焦之桥。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四次亲临工地实地考察、视察。
1953年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三,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视察武汉。他登上武昌蛇山实地考察后,同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6年6月,毛泽东到湖北调研。当他看到大桥雏形已经初步显现,江面上工人们一派热火朝天紧张施工的建设景象时,深受触动,挥笔写下了“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诗篇。
大桥竣工前夕的1957年9月6日傍晚,毛泽东在大桥局领导杨在田、杜景云等陪同下再次视察武汉长江大桥。他亲切地看望了建桥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详细了解了大桥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投资状况,并翻看了介绍大桥建设情况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书,表示对大桥建设非常满意。大桥局领导代表全体建桥职工请求毛主席为大桥工程题词。几天以后,毛泽东派人送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题词,这给了广大建桥人以巨大鼓舞。至今在中铁大桥局的画册、书籍上,贵宾接待室的墙上都可见到这两句题词,并成为激励中铁大桥局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这次视察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将来在长江上修20座、30座,黄河上修几十座,到处都能走。”在几代中铁大桥局人的努力下,这一愿景已成为现实。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等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先后来参观。这座桥梁也为向世界宣传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起点之桥

1955年4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大桥工程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中铁大桥局党委正式提出“建成学会”的方针,即要把武汉长江大桥建好,并运用学到的先进技术去修建更多的桥梁,真正地实现建桥技术自主自强。
1956年,国务院批准原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鉴于当时形势,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切建设必须自力更生。
“当时国务院派人来问我,‘没有苏联专家,你们能不能做下来?’我斩钉截铁地说,‘没有苏联专家我们也能修!’”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1968年12月,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我们承诺,以大桥质量为生命,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1999年,中铁大桥局在芜湖长江大桥施工现场发出的质量宣言,是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
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从芜湖长江大桥主跨312米,到天兴洲长江大桥主跨504米,到铜陵长江大桥主跨630米,再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跨1092米,中铁大桥局不断刷新着公铁两用斜拉桥跨度纪录。
据统计,中铁大桥局集团在长江大桥建设中的参建率达到88%,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纪录。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公路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一批跨江大桥正在建设中。
如今,中铁大桥局已经不满足于长江,开始走向远海,走向世界。
桥梁建设从内陆向海洋迈进,从浅水迈向深水,所面临的环境、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都特别复杂,其设计、施工都极富挑战性。
“你们实在了不起!”2018年10月23日,全球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中铁大桥局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谭国顺的手称赞道。
2024年6月30日,中铁大桥局参建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该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
中铁大桥局还利用桥梁主业优势,构建基于“桥梁+”的发展格局,已发展成为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的领军企业,从“浅蓝”迈向“深蓝”。
进入新世纪,中铁大桥局开始参与国际化市场竞标。2003至2013年,大桥局通过与中外其他公司组成联合体的方式,陆续中标港深西部通道(香港段)、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赞比亚芒古至塔博公路、坦桑尼亚尼雷尔大桥等工程。
2022年6月25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从此,该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摆渡往来的历史彻底结束。这座被当地居民称为“梦想之桥”的工程是中铁大桥局“走出去”的探索过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揽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合同额近100亿元人民币。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孟加拉国五分之一人口将因此桥而直接受益。
目前,中铁大桥局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40余个项目。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评选中,中铁大桥局被评为国际十大桥梁承包商之一。
“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起步,一代代大桥人用敢闯敢试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智慧、舍我其谁的担当,引领新中国桥梁事业实现了从学习到自强、从追赶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敏表示,70年发展历程中,中铁大桥局特别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未来,将继续以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为契机,深化桥梁建造前沿科技研究与技术攻关,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建造、装备研发”有机融合并贯穿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控各层级、全过程,始终保持桥梁建造领域领军地位,为建设桥梁强国不断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广电总局通知!
13 小时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昨天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昨天
香帅的金融江湖  ·  初五迎财神:香帅原文 vs DeepSeek仿写版
4 天前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  ·  如何在不同浏览器中运行Selenium WebDriver?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