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可能比较值得关注的消息,就是5月份的新增社融数据了。
新增社融的增速下滑,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整个社会的融资需求是偏弱的。
其实你要说社融本身在票据和政府债券的对冲下并不是很差,只是M1回落比较超预期。
说回落速度超预期,是因为预期M1回落只有-1.7%,但是实际的回落速度达到了-4.2%
除了M1的回落超预期,同时我们也看到,M1-M2的剪刀差还在继续扩大。
M1-M2的剪刀差继续扩大,也意味着经济整体上的预期还是
相对
偏弱。
因为经济学里面通常会认为这个剪刀差,反应的是居民和企业部门对未来的预期,
你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信用和经济的前瞻性指标。
M1增速=M2增速
在M1增速=M2增速的情况下,说明大家的收入整体是在增加的。
在货币供应量总体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同步增加的。
M1增速大于M2增速
在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情况下,说明市面上的活钱变得越来越多了。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大家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乐观,存款活期化,活钱增多了。
因为对未来的盈利预期增强,所以有更多的钱开始流入实体经济,所以经济活力比较强。
增加的这部分活期存款,由于存在即时消费需求,所以这些钱如果短期内流入股市和楼市,比较容易形成资产泡沫。
所以我们会看到,M1-M2的剪刀差回到零轴之上的时候,也就是M1上穿M2的时候,有很大概率伴随着楼市或者资本市场的走高。
当然如果这些钱很大一块流向实体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物价水平,形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M1增速小于M2增速
在M1增速小于M2增速的情况下,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大家对未来信心不足,所以死钱越来越多了。
在市场投资和盈利机会减少,大家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存款定期化死钱增多就是大趋势。
这时候我们会看到整个市场经济活力比较弱,大家都不愿意把钱投入到实体经济。
这时候即使货币宽松刺激经济,我们也会看到更多的钱,流入到金融市场空转。
但是这时候不搞货币宽松刺激经济也不行,因为本来经济就有下行趋势,再不刺激恢复起来就更难了。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M1-M2的剪刀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非金融性企业经营的活跃情况。
当企业经营情况不错而且活跃的时候,我们大概率会看到M1的快速增长,而且增长幅度是高于M2的。
也就是二者存在正剪刀差,因为M1的构成,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经济比较活跃的时候,钱的流通速度一定会更快。货币的快速流动,也会对实体企业的促进作用变得更有力。
如果M1-M2存在负剪刀差的时候,则表明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保持谨慎的态度。
这时候我们看到企业会减少投资,有大量的定期存款放在那边,活期存款变少了。
就会体现出M1增速小于M2增速,也就是M1-M2的剪刀差是负值的情况。
目前我们就处在这个阶段,从上面这张图里面,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上图中浅蓝色的部分,就是M1-M2的剪刀差,目前还是处在负值的位置。
过去几年时间里,M1-M2的剪刀差出现转正,是在2021年一季度的时候。
后面在货币收紧的情况下,又遇到了地产、教育和互联网三大行业的调控。
在这之后M1-M2这个数值,又落回了负值区间,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实现在市场上现在流动性并不缺,整体利率水平也比较低。大白话说就是市场不缺钱,借钱的价格也不贵。
但是钱有了价格也便宜,只是扩张信用的必要条件。还需要大家有信心贷款,才能扩张信用刺激经济复苏。
从五月的贷款融资这块就能反应出来这个情况,我们看到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贷款融资都在减少。
这里面居民部门贷款主要是房贷,其实
从过往历史数据看的话,商品房销售增速和M1增速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这里面的基本逻辑是居民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居民储蓄存款直接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从而带动M1增长。
对于居民部门来说,
房地产这块毫无疑问是最大的的消费,也是目前信用扩张的主力。
如果说销售状况在持续刺激以后还是没有起色,就要盯紧几家大的房地产公司现金流变化了。
因为后面可能会遇到房地产企业《
火烧连环船
》的状况,这是下半年最需要注意的事情。
所以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楼市是非常值得观察的,尤其是各大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情况。
今年不是517楼市出了刺激嘛,从五月的销售情况看,这波刺激的效果并没那么明显。
从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变动情况看就比较清晰。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只有上海和太原2个城市环比上涨,其他68城均环比下跌。
其中五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这里面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1%、1.4%和0.8%,上海上涨了0.6%。
二三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了0.7%和0.8%,降幅比上月扩大了0.2%。
要知道这是在517国家出台一系列楼市新政之后一个月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这波新政之后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
居民和企业部门信用扩张乏力,这时候只有通过政府融资大幅增长6682亿,来补充居民和企业部门信用扩张的缺口。
而政府部门现在遇到的情况,可能是发债融资虽然已经落地了,发债和项目落地之间还有个时间差。
所以我们看到财政存款同比多增了5000多亿,这可能是新发债融资回来的钱比较多,暂时还没有合适的项目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