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晨报
一网打尽新闻晨报当日重要新闻详细报道、晨报读者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 ·  昨天  
人民日报  ·  这封来自时光的邀请函,给你! ·  2 天前  
新华社  ·  首日,超1700万人次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晨报

【迎接党代会·精心】“老伴的生活,没有我再需要操心的了”

新闻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5 08:36

正文





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如何安放更多的养老床位,如何更好挖掘城市空间为养老服务,正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令人欣喜地是,一批创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正纷纷涌现,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这些小型照护机构,有的单独设置,有的综合设置,主要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中短期的照护服务,嵌入社区的形式既能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又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碎片式的空间。因为它的小型,因为它的功能齐全,有人甚至也称其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工程。


长者综合照护家园餐厅里的餐具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 /晨报记者 岳强


见习记者:王 丹


从2016年12月开始,叶漱菊走钢丝般的日子才一去不复返。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每天都提溜着一颗心。曾因脑梗和脑髓体瘤动过手术的老伴,在去年6月和8月两度摔倒并且导致不同部位骨折。叶漱菊每次外出,哪怕只是在家附近买水果的时间,她都一直在想:留他一个人在家,万一又摔倒怎么办;夜里每逢老伴要上厕所,叶漱菊都会醒来帮忙,她担心行动不便的老伴将床单弄脏……


一下子,叶漱菊失去了原本丰富的生活,包括跳舞、唱歌和约上一群老友去上形体课。那段日子她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在跳舞过程中将自己的手也弄了个骨折。


看着每天轮流前来照顾自己和老伴的朋友,她的精神压力大到极点。


叶漱菊和老伴吴锡良今年74岁,在上海时他们从不与儿子儿媳一起生活。2014年6月,老两口在孙子考完大学后就双双离开上海,去儿子在海南省的一个住所预备安度晚年。后来因为身体上的变故,两人又不得不在去年年底重返上海。


这几年来,像叶漱菊这样的纯老家庭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老龄化现象成为社会各界重要的议题。老年人数量的增长要远远快于社会养老机构床位的增量。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末,上海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超过13万张,按照规划要求至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将达到15.9万张。


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如何安放更多的养老床位,如何更好挖掘城市空间为养老服务,正考验着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创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正纷纷涌现,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这些小型照护机构,有的单独设置,有的综合设置,主要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中短期的照护服务,嵌入社区的形式既能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又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碎片式的空间。因为它的小型,因为它的功能齐全,有人甚至也称其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工程。


随着这些创新性养老模式的日渐成熟,有关部门透露,长者照护之家至2016年年底已建成73家,2017年年底,全市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街镇全覆盖;去年年底,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全市已经建成30多家,目标于2020年完成全市街镇覆盖。


“这么小的空间就可以涵盖老人需要的各种服务”,叶漱菊不止一次赞叹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去年12月,叶漱菊将老伴委托给了照护家园,她这才松了一口气。


 /晨报记者 岳强


很安心:老伴的生活“不管了”


眼前是一座与小区风格极不相称的两层欧式小楼,小楼被缠满枝枝蔓蔓的铁栅栏包围着,透过栏杆的间隙可以窥见在小楼前辟出的一块水塘,里面种着睡莲,也安置着小型假山。这里就是坐落在隧成小区里的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了。


第一次来到这儿考察的叶漱菊看到此情此景,已然暗暗决定要为老伴预定下来。


照护家园占地仅1060平方米,原本是陆家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38000人”,陆家嘴街道服务办主任说,为了让有需要的老人能在熟悉的环境内养老,2015年年底,陆家嘴街道将这套公建用房交由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改建成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


综合照护家园需要承担24小时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术后康复等多种丰富的功能,因此,不大的空间必须隔出社区护理站、康复站、日间照护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人康复需要的花园、家庭照护增能坊等区域,“这对空间的设计和利用要求比较高”,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维说,在保证床位数量的前提下,他们要让上下两层楼的客厅足够大,大客厅既可以同时容纳需要日间照护的老人、也可以给24小时住养的老人活动,“不像房间的私密性那么强,四五平方米只能留给一个人”。


同时,人多的客厅还承担着社交功能,像小社会一样,“老人有情感交流的需要,不希望一直躺在床上。”家庭照护增能坊的设计,是陈维最苦恼的事情。


增能坊的设计理念是:当家属将老人送到家园时,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来增能坊学习照护老人的技能,以便等老人康复回家后,家属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照料。


“增能坊肯定得要”,但如何让它不占用老人为数不多的空间呢?最终,陈维选择了外搭,在综合家园的一侧外搭一个狭长的过道空间作为增能辅助用房。


在陈维的心目中,没有哪个角落的运用是不充分的,“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的成功设计,基于我们这七八年三百多个项目累积起的经验”。


此前,陈维的团队就已经参与运营了上海市多家社区嵌入式护理机构。


“老伴的生活我基本不管了。”说完之后,叶漱菊紧接着又重复了一遍“不管了”。


无论是空间设计给老伴带来的便捷还是精细化的服务,她都觉得没有再需要自己操心的了。


小心思:“家”,有迹可循


叶漱菊的老伴在床头放了一张老两口爬山的照片:他们对着镜头憨憨地笑着,叶漱菊的身子微微向老伴倾斜。


“都是福苑让摆的啦。”叶漱菊故作埋怨状后自己又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陈维说,让老人放张家庭合照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离开家,“家”是有迹可循的。


在长者综合照护家园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小心思,譬如放置复古的上海式留声机,那有可能会唤起老人年轻时的美好记忆、圆润的桌角设计可以防止老人发生磕碰、水池里一个水龙头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开关,那是考虑到失能的老人……


能让叶漱菊对老伴的生活撒手不管,除了如上精巧周到的硬件设计,核心的理由还有护理人员的服务。


95岁的贾升在综合照护家园已经住了半年多,他的老伴因为身体原因在社区医院治疗着。和叶漱菊一样,贾升最满意的也是综合家园的服务,每次只要他想老伴,就会有2位护理人员陪着他去医院。


在陈维看来,良好的服务态度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专业性才是护理的关键,“8名护理员中大多具有初级护理员的资质。”


除了生活上的护理,医疗护理对于入住的老人也必不可少。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有两名专职护士,“他们会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写明具体用药指导以及应该给予哪些常规的医疗护理服务”。


不久前,陈维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每周到家园一次,帮助解决老人的一些常见病。至于老人出现的更加细化的病症,也可以交给已经签约的二甲医院的医生,院方每个季度会派医生上门诊断或者开健康讲座。


“这些措施还能保证医生和我的专职护士之间有良好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社区养老机构通过和医院签约的方式以惠及老年人,这一模式源于上海市养老政策的要求。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达到50%,2017年将实现全覆盖。


大辐射:以大带小的共享模式


叶漱菊打算让老伴在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一直住下去。但她不知道的是,家园为每位失智或者失能老人最多提供两年服务。


由于床位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对等,陈维必须保证综合家园受照顾人群的流动性。他说,原则上每位老人只能在家园“修整”一年,如果一年时间内没有康复,可由其家属申请延期一年,但两年绝对是极限。


“万一我老头没有好起来,这个养老问题不还是没有解决嘛”,综合照护家园的工作人员从未跟叶漱菊说过时间问题,此刻她有些惆怅。


在陈维眼里,叶漱菊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时间到了,我可以推荐他们去社区的敬老院。”如果把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比如为一个“螺蛳壳”,那其外围类似社区敬老院等养老支持就是这个螺蛳壳的“道场”。


陈维丝毫不担心到时家属会拒绝他的提议。经陆家嘴街道服务办主任确认,距离综合家园一公里左右的崂二敬老院将于今年五月也交给陈维的团队运营。


“敬老院的服务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陈维相信,自家团队的运营一定能改变老人家属对传统敬老院的刻板印象。


其实,接手敬老院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实现“以大带小”的模式,也就是让敬老院这种大机构能够在资源上和社区养老这种小机构共享,在养老事业还没有找到盈亏的平衡点时,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社区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


关于对社区养老机构的补贴,市级层面大约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建设补贴,其二是以奖代补,从内设医疗机构、招用专技人员、品牌连锁经营三个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予以奖补。上海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区镇也会根据相关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运营和其它补贴。


政府的财力支持从侧面印证了陈维的烦恼:短时间内社区养老机构很难盈利。因此除了通过以大带小节省成本外,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也将服务辐射到居家养老方面,家园可以给有照顾老人需求的家属提供辅助用具的租赁,以及派专人上门进行生活照料,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帮助家园增收,也可以让综合照护家园的专业服务辐射到整个社区。


严把控:养老服务不可能暴利


最近,叶漱菊算了一笔账。


在长者综合照护家园,她需要每月为老伴支付六千左右的费用,包括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半年前老头住院的床位费和护理费加起来跟这个差不多。”


由于运营时间只有半年,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的入住率在40%左右。叶漱菊的老伴独自住在一间有六张床位的房间,“这里从环境到空间比医院不要好太多噢。”


叶漱菊越盘算越觉着划算。


实际上,上海社区嵌入式托老机构制定的价格由政府严格把控。


“根据陆家嘴这里的市场行情,床位费、伙食费加护理费一天可能需要160元,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需要的护理层级和价格也不一样,但最多不会超过180元。”陈维解释说,“养老服务本来就不可能有暴利”。


相比于其他区域,陆家嘴的价格稍稍高出一点。陈维认为这样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其一是床位,作为金融中心的陆家嘴本就寸土寸金;其二是护理,“专业护理人员越来越少了,价格低人家不愿意做啊”。


为了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的养老服务,上海市政府对经评估,身体状况等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及低于企业月平均养老金水平的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低保老年人全额享受,低收入和低于企业月平均水平养老金的老人分别享受80%和50%的养老服务补贴。据公开资料显示,低收入和低于企业月平均水平养老金的老人,若是无子女家庭或已满90周岁及以上高龄,在以上待遇基础上再叠加享受20%的养老服务补贴。


“按照2016年的补贴标准,每月补贴金额在570元至1000元之间,2017年,根据小时工资的调整,补贴标准将有所增加。”市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养老服务补贴只是解决老年人支付问题的一种方式。目前,徐汇区、普陀区和金山区已经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居民保险或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在经过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后,身体等级在2级及以上的老人可以通过长护险结算85%-90%的护理费。


市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长护险的推行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支付困难,另一方面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护理需求。


 /晨报记者 岳强


新模式:同心圆构成五个圈


根据市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市社区养老模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同心圆构成的五个圈。

最小的圈必定是以家庭为基点,主要有老伙伴计划、护老者培训、以及对困难老人家庭居室的适老性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撑;

第二个圈层即睦邻圈,一个基于老人互助的圈层。中心城区里的一些老人会出于各自的爱好,而结成邻里间的互助关系,农村一般以村组为单位建立睦邻点,方便老人聚在一起交流、吃饭,奉贤、浦东、崇明都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农村睦邻点;

第三个圈层是老年人活动室,主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多居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评弹、送戏下乡等等”,目前全市标准老年活动室的数量在5500个左右;

第四个圈层是多功能、嵌入式的社区托养圈,主要包括长者照护之家和老年人日托活动中心;

第五层圈层是以街镇为单位的综合为老服务圈。


“我的朋友们都特别羡慕,上海能有这样的社区养老模式。”尽管如此,叶漱菊还是想给综合照护家园提个意见,她觉得家园应该再准备些室外健身器材,“就像梅园公园里的一样,给失能的老人锻炼锻炼。”


[对话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维] 

想尽办法把每个空间利用足



新闻晨报:你们提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理念,在养老机构空间设计上主要体现在哪里?

陈维第一,大方向上一定要有“家”的概念,能让老人感到温馨;第二,必须在空间设置和物件的定制、摆放方面体现适老化;第三,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我们集合三支团队:设计、专业技能以及运营,不同团队充分互补,比如,设计就负责美观、专业技能人员要注重老人的康复功能设计、运营就要考量到这种设计在后期服务时会不会有风险、会不会不方便,几支团队合作最大化的利用空间。


新闻晨报:设计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陈维:我们的公司主要在上海中心城区做项目,最大的也是一直比较难解决的就是空间问题,城区房屋的结构、面积都比较小,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把每个空间利用足,同时辅助空间还要最大功能化的提升。


新闻晨报:可否举出一个最满意的设计?

陈维:里面所有的设计都是我们在考量所需空间后,精细做出来的,可以说都很非常满意。比如无障碍卫生间就需要大点的空间,这是适老化的要求,进门的宽度宽是为了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进出,同时在宽敞的卫生间里,老人即便坐着轮椅也能转圈,不用怕磕着碰着。另外,卫生间的门锁也花了心思,如果老人在卫生间出现什么问题,他可以通过呼叫电铃求救,接到消息的护理人员就算拿一枚硬币或者其他房间的钥匙也能及时打开卫生间的锁。


新闻晨报:助浴室具体“助”在什么地方?

陈维“助”是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借助洗浴,也就是护理人员帮助老人洗浴;另一种是自助洗浴。助浴室不仅向日托老人、长者照护老人开放,对整个社区老人也是开放的,只要陆家嘴街道附近有洗浴困难的老人,都能在每周四下午到我们设施点来洗浴,我们会在洗之前帮他们测量血压。目前,这个功能已经推动了三个月时间,算是配合溢出效应的一种服务吧。


新闻晨报:对上海养老未来发展的展望?

陈维:社区居家养老是主体方向。形成政策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行业局面。未来长期护理保险的全面铺开,将从终端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问题,这是大家共同关注和期待的重要问题。社会力量的参与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围绕于此,养老服务必将更加专业化、细分化。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保基本”的照护、康复等养老服务,长护险也将帮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有能力共享基础养老资源;有条件的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养老机构购买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例如个案康复等。


来源|新闻晨报

编辑|吴繁

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