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结构学
《结构学》:生命体在其生存结构中的求存之道! 特训营:觉悟社 (小红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6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提示丨明起,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6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查!分!啦! ·  12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查!分!啦! ·  12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明天(2月24日)出分!还有复试攻略→ ·  12 小时前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17 小时前  
掌上南通  ·  明起,出分! ·  17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19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结构学

A446:天子骄子杀人,高校的内卷!

结构学  · 公众号  ·  · 2022-01-19 05:30

正文

复旦数学系一位简历非常漂亮的教师用刀杀死了他们数学系的院长。抛开宏大的叙事框架,就从个体来说,这两个人都正值中年,应该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而且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管怎么说,任何家庭培养出这样的人都是付出过巨大成本的,毁了都是很可惜的!如果不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个人恨另一个人得恨到什么程度,才能激发出不共戴天的杀人动机呀。


死胡同


中国的高校不仅有编制,甚至有行政级别。一个著名大学的校长对应的是副部级的行政级别。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不屑于与普罗大众为伍,知识分子作为中国文化的祭司,天生就属于特权阶层。一个再穷酸的秀才,一旦中举瞬间就会变成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我记得好多年之前,有个发小考上了人民大学。当地人都来道贺,说人民大学是培养后备干部的大学,他毕业之后,不是进部委就是外放当地方官。那已经是21世纪了,许多人的脑子里还是状元中举的那套观念。可见,被熏染了两千年之后,这种观念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什么样的土壤就长什么样的果子。当周围的人都对你有这样的赞许和期待的时候,你也就不自觉的开始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未来,并慢慢的进入角色。人一旦活在自己的人设中就难免会不断的给自己加戏,慢慢的活得越来越累。红尘热闹白云冷,我从来不喜欢热闹。不管你是谁,一旦开始慢慢把自己当个人物,其结果就会慢慢的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为什么呢?因为神灵与其说被供奉,不如说被众人所操弄。无事不登三宝殿,任何被捧上神坛的偶像,本质上都是木偶,是大众的某种诉求把它抬上去的,换句话说,你就不得不去满足大众的诉求。这是一个驯化的过程,最终神灵的样子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取决于大众的口味。


俗话说,红颜薄命。为什么红颜会薄命呢?所谓红颜就是长得漂亮的姑娘。按道理说,漂亮的姑娘谁都喜欢,这样的姑娘与同类比起来往往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更多的照顾,都会有人开方便之门。为什么反而会活的很糟糕呢?有点姿色的女生从小就有一堆人围着她转,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各种迁就和包容不断的纵容着她们的自我和任性。她们能轻易的从别人那里获得同类费九牛二虎之力都难以获得的认可和恩惠。如此一来,就会造成一种失衡。就如同打游戏的时候给英雄提升技能永远只加一个点。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部分低于常人的缺陷都在不断的透支美貌这个唯一的优势。一旦这个唯一的优势不再具有那么明显的竞争力之后,其它方面的各种缺陷都会集中涌现,而且重疾难返,无法改变了!


知识分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如同美女。因为周围人的哄抬和期许,造成了自己习惯性装逼——这种装逼不是贬义词,而是在表达一种不断把自己弱化的过程。当年孔丘的学生去请教如何种菜,孔老夫子就很鄙视他。认为知识分子不应该去干体力劳动,这种趋势发展到极端状况就变成了,世家大族的知识分子甚至不应该去了解任何具体的事物。然而,人并不是活在真空之中,自我的某种功能的弱化反过来就会更依赖外部的支撑。一个拥有美貌的女子可以很自我,可以脾气不好,可以什么都不会,甚至可以自以为是,因为那些渴望获得她的美貌的人,可以暂时的忍受这一切并满足美女的各种诉求。周围的人跪舔的越厉害,就会把美女抬的越高。表面上看起来美女越来越高贵,实际上,美女们深陷一种尴尬的境地:要一直维持这种精致和体面所依赖的外部条件越来越高,而唯一能用于交换的核心资源却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贬值,而且后起之秀的竞争者只会越来越多。被人抬上到高处很容易,但要自己走下来却不可能。有时候绝路并不在地处,而在高处。高处不胜寒,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能纵身而下,一了百了!


许多高级职位的竞争为什么异常惨烈,甚至不择手段?因为高位捆绑着太多的资源和体面,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被抬上某个位置,就不仅仅占据着那个位置,也是置身于一张以那个位置为节点的社会网络之中。从位置上下来,不仅失去捆绑在位置上的资源、权力、待遇和体面,也失去了整张网络。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或许能够忍受前者,却很难忍受后者。一个习惯了众星捧月的美女,自我的所有价值都源于周围人的反馈。知识分子往往也是如此!


非升即走


中国高校从美国同仁那里引进了一种制度叫“非升即走”模式,也就是广泛的招收年轻老师,然后让他们像角斗士一样进行竞争,最后只能有少数人留下来获得编制成为正式员工。这种临时工的合同一般是6年,这次杀人的凶手正是这种临时工,应该是没有通过评审获得正式编制,从而心生恨意杀了他们院长。


许多人站在杀人犯的角度为他不平。说6年的试用期还不能保障一定能获得正式编制。一旦落选,6年的时间就浪费了,而且到了一定年纪,高不成低不就,会陷入人生的困境。


看过《美丽心灵》的人应该记得这样的镜头:写出博弈论的天才纳什也被老师催论文催的头皮发麻压力很大。因为其他人都找到去处了,唯独他交不出博士论文,也没有工作的去处。然而在最后关头,他写出了把权威理论掀翻在地的博弈论。这是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貌似也是在激烈竞争的重压之下弄出来的。西方社会上层精英和底层平民是彻底脱节的。上层精英的竞争不管在哪个领域都非常激烈,然而,他们能够坦然的接受这种激烈的竞争,拼命让自己成为王中之王,从一群优秀又极度努力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那些同情杀人犯的人宣称中国高校从美国引进的这种制度过于残忍。那是因为高校是最后的铁饭碗。知识分子的骨子里是渴望铁饭碗的保障和安逸的。你去看看各行各业哪一个不是这样的竞争模式?企业里有末尾淘汰制,金融行业更残酷,哪怕你是上个季度的明星,这个季度的业绩不好,开会的时候就坐靠近厕所的位置。哪怕你是合伙人,如果你持续亏损,也会收缴你的权力,甚至扫地出门。这就是生存竞争的常态,哪一个被刷掉的人没有耗费大把的心血去争取过?不行就是不行。军官们的竞争更残酷,打了败仗就直接死了。为什么高校的老师不能竞争上岗呢?至于压力,谁活着没有压力。这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为了活着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贬值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贬值最厉害的还不是人民币,而是普通家庭女人的美貌和普通家庭男人的学历。这种贬值的幅度和速度让普通人好不容易拥有的稀缺资源在阶层鸿沟面前变得越发无足轻重…


然而,当事人的自我认知却延续着往昔的惯性。读过《 A444:为何大家会害怕土猪拱大白菜? 》就能理解主流观念悄然改变,引领着人们的关注重点和是非对错也逐渐的发生改变。然而,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生存策略落后于生存环境的变化都是自己人生悲剧的源头。


早年的教育成本由国家支出,现在的教育,成本由家庭支出。这不仅仅是教育的产业化发展和财政负担的剥离。还有一条更隐蔽的暗线,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教育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不管你们能不能找到工作,国家都需要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这就如同在池塘里放鱼苗。我这个水库有这么大,就需要放这么多鱼苗进去。你们之间相互竞争造成一些鱼死了,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到年底的时候,整个水库中有多少条长大的鱼活着。从理性和宏观的视角来看,社会就是那个水库,每个人就是水库中的鱼。如果鱼的密度不够,而且一直都是小鱼,整个水库就不值钱。要发展更高端的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条大鱼,而是整个水库中鱼的体量和密度都变大。如此一来,整个环境对个体的生存状况而言肯定是恶化的。为什么呢?五十年代,一个中学生都算知识分子,因为遍地都是文盲!所以,知识分子会被捧的很高。事实上,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生产量就非常低,人数也非常的少。所以才会被抬的那么高。英国人发明的大众教育经过德国人改进之后,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大规模批量生产知识分子。就如同韩国的整容技术和中国的美颜相机能够批量生产美女。所以,昔日的稀缺资源就越发的持续贬值了。


人民币现在都在持续贬值,但你感觉不到。因为你置身于这个使用人民币的环境之中。同样的道理,美貌和学历的贬值,当事人也感觉不到,除非随着时间的跨度拉大,经过前后对比出现严重落差,才会让少部分人意识到这一点。而大部分人却会选择自我催眠。所以,当一些先觉者在“非升即走”的机制中发现自己无望的时候,会主动的提前选择别的路。有的博士会主动跑到好一点的重点中学去当老师,自己主动去创造一种相对竞争优势。但绝大多数人宁可不断的自我催眠,最后一念之差走上了极端之路。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毁了,觉得自己没有退路,觉得对方故意刁难自己才落得如此下场。为什么许多年纪大一点的美女,男生都不去招惹。真正横在面前的障碍并非她们的各种现实诉求,也不是什么年龄和生育价值,这些都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她们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非正常的内心状态:偏执、敏感、多疑、不安、无力、心有不甘和受害者心态。那些自视过高却走投无路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是如此!


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438:躺平也改变不了趋势!

她都来相亲了,你还要怎么样!

X25:你忍一下吧,我有点大!

A443:能不工作,尽量别去工作!

A444:从励志少年到拱大白菜的猪


研习《 结构学 》,加入觉悟社: 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 每天25块,下注挣回来, 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 找入口去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 :觉悟社

结构学自序(新)!

结构学概论(最新)

F3:结构力量

为反贼张目!

梦醒之时,已经三十!

没有退路的一代人!

A542:从现在开始,抓紧手中的钱!

穷是万恶之源!

X29:拒绝长大的人群!

女士优先车厢!

不要愤愤不平,都是好事!

她都来相亲了,你还要怎么样!

田园女权真正攻击的对象是女人!

E35:我们在月之暗面发现了什么?!

A496:为什么兔子在阿富汗很主动?

A430:美国强力介入台湾的理由!

A444:从励志少年到拱大白菜的猪

A442:你最重要的工作将会是教育小孩!

A443:能不工作,尽量别去工作!

急!该如何引导小朋友的这种问题?

A394:要理解扶贫政策的真正意图!

A324:无法避免的内卷!

A421:破罐子破摔!

E10:升级所需的密度!

A284:啊!万箭穿心!

A335:必须与焦虑长期共存!

A300:这是投机的大机会还是大陷阱?!

A315:认命吧,做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A434:围绕粮食问题展开的厮杀!

A433:重男轻女是一套社会体系!

A361:人成长的三个关键时刻!

A395:能管好情绪和身材就赢大多数人!

A425:这些是书上不会写的!

A311:要理解住房不炒的真正含义!

A383:自卑的人为何让人讨厌!

A422:印度彻底被人耍了!

E30: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夺!

A366:从货币驱动到财政驱动的转变!

A394:要理解扶贫政策的真正意图!

E29:一眼看到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