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公司的野望,线下零售的忧虑,商业地产的彷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活动 | BUILD YOUR ... ·  2 天前  
人力葵花  ·  各岗位薪资等级表(2.0).xls ·  2 天前  
人力资源法律  ·  工作纠纷与领导互殴被打骨折算工伤吗?| ... ·  2 天前  
人力葵花  ·  入职、在职、离职风险排查.xls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哥的小黑屋

小林制药的错,安倍晋三的锅

家哥的小黑屋  · 公众号  ·  · 2024-03-28 21:15

正文

这两天小林制药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他家生意做得比较大,在国内已经有不少热销产品,也是日本跨境电商和代购特别喜欢种草的品牌。
大概情况是24日报道,小林紧急召回了约30万份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因为部分消费者服用后出现肾脏疾病。报道称,此前已有13名消费者报告了与该保健品相关的身体不适,其中有6人需要住院治疗。
这两天媒体连续关注,发现小林制药除了自己在用“红曲”之外,也有其他厂商使用了小林制药的原料。小林制药生产了18吨的原材料,自家用了2吨多,剩下的都流向下游产业链了。
而且......小林制药自己也不掌握全部流向。
事情就比较大了。
日本的各个机关开始出来收拾局面,岸田文雄也发表讲话,说需要讨论如何未来避免类似事件。
国内的讨论,大家关注点比较多。
很多人关心的是“红曲”的问题,毕竟和日本那边单独提炼出来相比,中国人使用红曲的历史相当长。日常接触最多的——红色的腐乳,可是很多人每日必备,这要是对身体有害那还了得?
然后很多人关注的是日本人再一次展示“躬匠精神”,毕竟又有好多人为了这事儿要道歉。问题是这件事情可不是突然发生的,又是一次经典的处理缓慢+小问题变大问题。
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出现这个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
虽然小林制药是药厂,但这次出问题的产品,是“机能性表示食品”。
对,他是食品。
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很多日本药妆店卖的各类药品和保健品,主打的就是一个五花八门。
药一类的东西消费者还是很谨慎的,无论你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大家没事儿不会瞎买着玩儿,多便宜也不囤这个东西。但是日本药妆店还有一类看着像是有保健作用的,会把游客们“搞蒙”。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容易把日本的这类商品直接对应为咱们国家的保健品。
这是有问题的。
先说一下咱们国家的保健品,我们日常说“保健品”,其实是一种不正规的说法。
正确的说法是:保健食品。
就是包装上带一个“小蓝帽子”的才是,法律上如果不带这个标志,又不是药品,那就无法宣传保健功能。
而且在咱们国家,宣传保健功能也不是什么都可以说,2023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给保健功能的规定,只有24项可以说。(具体这个官网上都能查到,就不罗列了)
比如说,一个保健品“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产品有对应的成分,就可以说。但一个保健品,不管你里面有什么成分,都不能说“缓解过敏症状”——规定里压根就没有这一项。
不仅是保健食品的宣传,制造生产上咱们国家也有很严格的要求。
就比如说成分吧,国产保健品食品的“备案原料”,其实相当有限。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营养素补充剂》
非营养素
矿物质:钙镁钾锰铁锌硒铜
维生素:维生素A/D/B1/B2/B6/B12,烟酸叶酸等等
类胡萝卜素、DHA
辅酶Q10、螺旋藻、破壁灵芝孢子粉、褪黑素、鱼油、人参、乳清蛋白等等
左边这些咱上学的时候都学过,是人体的必备营养素,当然是没问题的;右边这些也是长期证明下来有益健康的 ,消费者也可以放心使用
回到红曲的问题。
虽然说,红曲作为民间非常常见的着色剂、调味料成分,也有“对健康有益”的说法,但按照上面这个规定——不能作为保健食品成分。
再比如怕上火喝xx,凉茶这种纯饮料在南方的历史很长了,普通人也都接受对身体有益这个理念——但不好意思,不能当成保健食品,而且也不能宣称有保健功能。
聊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个疑问了:
日本人这个保健品管理,是不是有点松啊,导致了小林制药这个问题?
并不是。
这点咱们不吹不黑,日本对医药和保健食品之类的要求没那么差劲。
日本也有对应于咱们国家“保健食品”的这类商品,而且他们不止一类,有两类这种国家有严格要求的商品。
第一类和咱们国家很像,就是添加了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品,只要是添加了名单中的成分,按要求添加,就可以宣传功效。
仅从许可营养素的成分数量来看,日本的范围比我们还小一些。
●维生素:日本列出来13种,我们列出来14种;
●矿物质:日本列出来6种,我们列出来8种;
第二类叫特定保健用食品,需要国家进行个别的审查,允许宣传功效的一类食品。
这类商品属于一事一议。
你不说你这东西有保健功能么?那行,提交上来效果和安全性,让有关部门给审查一下吧。这个类目向下,日本允许的保健有效成分就比我们多很多了,咱们是有10种,日本一事一议批准了100多种了。
上面这两种大家看着也觉得比较严格,要么是只能从列表里选择成分、要么是需要事前跟审查机关打交道,
如果是这种的话,问题并不大。
而这次小林制药出问题的产品,是第三类。
机能性表示食品,这类食品来自于一个制度:机能性表示食品制度。它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规则,事业者可以根据食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等必要事项,在销售前向消费者局长报告,以表示其功能性的制度。
与特定保健食品不同,因为政府不进行审查,所以事业者需要自行负责,基于科学依据进行适当的表示。
关键词:报告、自行负责。
●报告,说的是这不是一个审查,是企业方提供各种资料,满足一定形式就OK;
●自行负责,说的是关于你号称的这个成分具体咋样,你自己做测试、考察等等,生产的时候你自己把握。
比如说红曲,按照传统的审查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迅速上市。
前面提到的这三种,总结一下就是这个表格。
机能性表示食品,虽然小林制药这次事件是第一次,但从上面咱们介绍的流程来看,确实更容易出问题。
要么,问题出在企业提供的各类保健依据本身就不坚实;要么,问题就会出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自己没把握好。
问题来了,为啥会有这么一项制度呢?
还得从2022年遇刺的安倍晋三说起。
机能性表示食品这项制度是2015年被引入的,在那之前只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另外两种监管比较严格的商品。
2012年安倍上台后,面对日本长期面临的通缩和经济增长乏力,推出了“安倍经济学”,其内容的核心就是“三支箭”。
第一支箭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支箭是灵活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是结构性改革。
今天我们讨论安倍经济学,大多集中在了日本央行搞负利率、玩命买国债和买日股,实际上这个机能性食品表示制度也是三支箭的内容之一,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具体案例。
用安倍自己的话说,要让国民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要让日本的健康产业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放开之前的监管,有助于让企业更大地发挥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让国民享受更多健康产品,不香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