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毕业季的尴尬和不舍,上了这么多年学的阿润,最终也需要踏入职场。
于是以为自己之前建立的手帐体系,可以稳稳地hold住职场,让自己的工作高效快捷。
谁知?作为一个实习生,在职场的第一个月真的是度日如年,要学的东西太多,突然来的任务,各种琐碎的事情等,压得阿润难以招架。
更别提所谓的“高效办公”了。。。
最近在读了六哥的新书《颠覆平庸》,六哥站在自己三十岁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了他多年关于职场的经验。
短短两个礼拜读完三遍之后,阿润突然觉得自己对于职场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于是结合书中职场部分的内容,改善了自己的手帐体系和工作的方式,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跟着六哥这个职场老司机写的书,我们作为职场小白可以有哪些思考和改进呢?
如果你也是一个刚踏入职场的小白,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有所收获。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如何尽可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击破“我不会”的窘境
2.进度可视化+构造“工作流”,让工作更高效
3.利用工作的“固定清单”,聚焦自己的注意力
刚到实习公司的时候,入职的第二天,组长就让我对于某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提出解决方案。阿润一下子就懵逼了。尝试着很多方面去考虑这些问题,然而仍然有很多的漏洞。
而六哥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尽可能全面考虑问题的模型(套路)却恰恰提供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即六个字
“人、机、料、法、环、测”
分别是指:负责人、设备、物料、规则和流程、环境、检测检查
▶
举个栗子:
比如不论在学校还是公司,我们可能都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活动。
假设有一天,你的上级或者老师突然让你来主办或者协同办一场活动,你肯定一脸懵逼。
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一下自己之前从没做过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中的“六个维度”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考虑好这个问题。
-
人:
活动需要哪些人来举办这个活动,他们分别负责哪些环节?
-
物:
活动需要哪些设备,需要如何申请和获得?
-
料:
活动中需要准备哪些物料呢?预算是多少?
-
法:
整个活动的流程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环节的时间截点是何时?
-
环:
举办活动的场地的环境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
-
测:
检查、讨论、头脑风暴,还有哪些需要检查和改进的?
通过这么一个套路,我们可以尽可能全面地去hold住一个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的问题,或者帮助我们去思考,我们是否已经仔细思考了,从而可以更加从容地去“击破”我们不会、不熟悉的窘境。(学习之后,亲测有效~)
在书中,六哥提到了一个词“工作流”,个人的理解:讲的其实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原理。
阿润的理解是:“工作流”的基本套路就是
1.收集我们需要的“材料”、“信息”
2.对我们收集的“原材料”、“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3.最终输出成我们想要的“产品”、“文章”、“报告”等我们想要达成的效果
▶
举个例子:
比如房地产销售这个岗位:
1.收集:
收集房源信息、客户信息
2.整理: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宣传,配对(打电话、上门、发传单)等
3.输出:
促成买卖双方的信息和需求匹配,想要达成的效果就是签订合同,买定离手
▶
再举个例子:
比如学生考试:
1.收集:
收集老师课上画的重点、各种考试参考资料
2.整理:
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熟悉,形成自己记忆中的内容
3.输出:
将自己的理解的知识点,写在考卷上,输出成一份考卷上交
在理解完基本的“工作流”套路之后,阿润结合自己平常写的手帐、使用印象笔记的习惯,对自己的工作笔记进行了一个可视化的流程的改进。
阿润把自己工作计划可视化的内容氛围两块:
①
每日工作计划
②
每周工作计划
▍
每日工作计划
每日的工作计划一般都为了方便自己看和及时跟进自己的具体任务。
(通过工作手帐来实现,笔记本是《井田志》)
-
收集:
把自己每天“已知的工作任务”在“任务收集箱”中收集起来
-
整理:
对于每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需要做的事情根据事情的“优先级”进行安排和计划
ps:在整理阶段:
阿润个人又根据自己平常工作的习惯,把任务分成了四类——
①紧急任务
②重要不紧急的任务
③碎片化的任务
④日常固定的工作任务
-
输出:
就是对安排好的工作进行执行
-
盘点和反思:
阿润自己在工作手帐笔记的左边给自己添加了一栏,专门做自己每天工作结束之后自己的反思。
其中包括:
①
今日感谢的人和事
②
今日不足的地方
③
针对不足的地方自己应该如何改善?
④
其他
ps:这样的好处是,及时面对的是“突发任务”的时候,可以从容地根据自己“工作流”先把它们放入“收集箱”,然后根据优先级来进行重新调整自己的执行顺序,做到心中有底,从容不迫。
▍
每周的周计划-印象笔记
同样的,对于周计划,阿润这是用“印象笔记”这个工具,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
使用“印象笔记”的原因是,工作的周计划更方便与组长进行对接,方便共享和及时更改
(作为有点强迫症的金牛座真的不是很喜欢周计划已经写好了之后,又被划掉重写)
▶
以自己的周计划的模板为例:
总共有八列,分别代表的是“这周的总的周计划”和周一到周日的每一天的具体的主要工作计划。
在周计划这一栏收集“本周要做的工作”信息,然后把它们一一安排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每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就在相对应的框框前打钩,也是十分的方便和可视化。
关于“固定清单”其实之前阿润有听过,也有实践过。但是对于它的原理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在阅读到这本书中的“时间管理部分”的时候,六哥提到了“意志力”这个东西。
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们在思考做出决策的时候,就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而我们的意志力应该被用在我们最需要的事情上。(即:必须你亲自做的、别人代替不了你的、回报率很大的事情)
而“固定清单”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节省我们的意志力消耗,并且提醒我们完成琐碎的事情,提高我们的幸福度。
通过每天上、下班的一个小小的仪式,不仅会让我们工作的时候效率更高、更有成就感,同时也会让我们更好地在工作之余好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