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海洋大学徐晓峰教授课题组AFM:基于升温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科院大连化学所「国家杰青」吴忠帅团队拟招聘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科院化学所张金明、张军团队 ...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海交通大学刘湍/林秋宁等AFM:构建兼具可 ... ·  5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大咖云集!刘忠范院士、陈晓东院士、周郁院士等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复旦大学闫强团队 Nat. Commun.:发展出对痕量生物信号具有非线性放大响应能力的聚合物纳米组装体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23 12:34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提升纳米粒子对生物信号的响应灵敏度是增强响应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对症下药”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已广泛开发了侧基响应型和主链响应型两种聚合物响应模式,能够实现对生物体内生物信号的“1-to-1”响应和“1-to-N”响应。然而,这两种响应模式的临界响应阈值处在CT = 10-3~10-6 mol/L的范围内,难以匹配细胞环境中大多数生物信号的痕量浓度(10-6~10-9 mol/L)。这一棘手问题限制了响应性聚合物材料在细胞中的实际生物应用。


图1. (a-c) 聚合物的传统信号响应模式(1-to-11-to-N);(d) 通过调节纳米碗膜凹陷度实现对生物信号的非线性响应模式(1-to-Nα


为克服该领域长期存在的这一瓶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闫强课题组发展了一类聚合物非球形囊泡组装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碗形囊泡的膜凹度(σ),实现了对生物信号1-to-Nα的指数型非线性放大效应,并以此构建了能够对生物痕量SO2气体信号进行超灵敏检测的纳米平台,聚合物对SO2生物信号的临界响应阈值CT可提高5个数量级,达到10-8~10-9 mol/L水平(图1)。


2024102日,该成果以《纳米碗表面凹度对生物信号临界响应阈值的非线性放大效应》(Nonlinear amplification of nanobowl surface concavity on the critical response threshold to biosignals)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课题组采用冷冻电镜等微观可视化表征方法,跟踪了聚合物囊泡随pH的形貌演变,证实了囊泡膜在pH8.3降至5.5时,组装体可光滑球形逐渐变形为单一位点凹陷的碗形囊泡,且膜凹度σ可从0提高到0.9。这种变形机制主要是由于组装体内聚合物链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和基团间π-π相互作用增强,导致链内聚力提高的结果。


进而,研究发现了纳米碗的凹度与其对SO2信号分子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无凹陷的纳米球仅能实现“1-to-1”响应;而具有深凹陷的纳米碗会由于具有更高的聚集诱导发光基元的堆积密度而对SO2呈现高度敏感,其临界响应阈值可提高至纳摩尔级别,与细胞内真实SO2气体信号的浓度相匹配,从而证实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形态可以非线性影响其响应能力的结论(图3)。这项研究首次证明聚合物自组装体内链的聚集状态与其功能之间存在至关重要的依赖关系,成功构筑了第一例能对SO2生物信号实现1Nα响应的新型聚集诱导发光材料,为在痕量水平上原位检测其他生物信号提供粒子形状选择上的技术指导,为开发更多高性能的智能检测器提供了新的构建思路。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论文唯一单位;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博士生李雪凤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闫强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053-3

相关进展

复旦闫强课题组 Angew:仿生细胞的“深呼吸”运动与跨膜交通调节

复旦大学闫强课题组 Angew:边“呼吸”边聚合 - 气体燃料驱动的非平衡纳米合成器

复旦闫强课题组:发展光点击原位自组装(LISA)构建层级可调的螺旋组装体系

复旦闫强课题组:基于硫键弱相互作用的大分子可控自组装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CO2作为“气体胶水”桥连动态分子网络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 基于受阻路易斯对原理打造第二代CO2响应性聚合物体系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首次报道基于硫键弱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可控自组装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系统综述:基于生物刺激源的响应性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可控自组装

复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利用蛋白变构效应驱动蛋白质精准螺旋自组装方面取得进展

复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在活性硫物种响应性聚合物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课题组在生物信号分子响应性聚合物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复旦闫强课题组开发出一类H2S生物分子响应性大分子囊泡组装体系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