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城
堪称
浙江最“矛盾”的一个城市
它
柔情似水
三步一条小河、五步一座小桥
摇橹的乌篷船悠然而过
青瓦白墙如水墨画蔓延
西施曾在这里浣纱
陆游和唐婉曾在这里相恋
越剧婉转的曲调里,都诉不尽这水乡温柔
它
飘逸似仙
一座天姥山、一捧鉴湖水
就足以让古今多少名士倾倒
谢灵运退隐于此,游山玩水,发明了“
谢公屐
”
(你可以把它看作方便登山的古代版徒步鞋)
李白在此流连忘返,问道寻仙
高唱“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王羲之在这座小城赴了一场曲水流觞的盛会
俯仰之间,泼墨挥毫就是一篇惊世名作
它又刚强如山
千年前,这里就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的传奇
近代,这里更是涌现出了一批铁骨铮铮的名人
鲁迅、秋瑾、周恩来、蒋梦麟、马寅初……
每一个都燃烧生命、奉献自己
铸成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木心说它是“有骨的江南”,实至名归
秋瑾
它已有2500年悠久建城史
全市桥梁超过1万座,被称为“万桥之城”
它,就是
浙江·绍兴
从杭州出发可高铁直达绍兴
最快只要13分钟
绍兴的美食,也
别具一格
既讲究“不时不食”,河虾鱼蟹极尽咸鲜
又重视“霉、臭、酱、醉”
将重口味的发酵玩得出神入化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
达人@翔哥
一起探索绍兴的景点与美食
解锁这个宝藏小城的精彩
在国内,若要问哪座城市有
最纯粹的江南水乡气质
,绍兴一定名列前茅。
绍兴古称会稽,公元前490年越国在此建都。尽管如今绍兴也高楼林立,但只要避开车水马龙的大马路,走到那些
临水巷弄,你仍然能够看到这座城池最古朴动人的那一面
。
01 八字桥
八字桥是一座石梁桥,
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
,其后数次重修,已历经了八百年风风雨雨。
这座桥的设计非常独特,它建在三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四组台阶,因结构形如“八”字而得名。
八字桥附近的居民区多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走在桥上望向对岸,会慢慢感受到江南水乡骨子里的温柔。
02 沈园
一阕《钗头凤》,两地相思苦,陆游和唐婉的爱情赋予了沈园诗意灵魂。
沈园分为北苑、东苑和南苑三部分,其中
北苑是沈园的主体,即古迹区;东苑是情侣
园;南苑是纪念区,里面有一座陆游纪念馆。
沈园原为南宋时期越州沈氏的私家花园,在1985年的沈园考古勘探中,发现了六朝、唐、五代等历代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遗址,北苑基本就是以这些遗迹为基础复建的。
如果你是戏迷,那么
夜游沈园
或许更适合你。在每天的“沈园之夜”,都会演绎一场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以越剧为主,穿插绍兴本土地方戏。
03 书圣故里
跟火爆的仓桥直街相比,书圣故里少了几分商业化,多了几分文化底蕴。这里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不少地名都与他有关。
例如西街上的
戒珠讲寺
,曾是王羲之的住宅。南侧的
题扇桥、躲婆弄和笔飞弄
,得名于王羲之与卖扇老婆婆的故事。
题扇桥
许多房舍墙上印着王羲之的书法名帖。
题扇桥与咸宁桥之间的蕺坊桥,桥边有一棵苦楝树,后面墙上有《得示帖》,
很适合拍汉服或旗袍写真。
04 绍兴师爷馆
清代有句谚语叫“无绍不成衙”,
绍兴是著名的师爷之乡
,诞生过数以万计的师爷,在官僚治理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
绍兴能出那么多师爷,简单来说就是读书人太多,卷起来了。明清两代,绍兴府一共出过
9个状元、700多个进士,将近3000个举人
。
然而官职有限,一些人不得不候官补缺,先做幕僚等待时机。此外,很多读书人过不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从而选择当师爷。
据《清史稿》记载,一个有名的绍兴师爷骆照在直隶督署任幕僚,仅用
五个月就把八九年积累的案件审理完了
,颇受清廷赏识。
05 鲁迅故里
每一个中国人,对鲁迅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
鲁迅是绍兴人,《朝花夕拾》里,他以细腻深情的笔触描摹了对童年、故乡的回忆,其中频频出现的,自然少不了他生活的宅院,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包括
鲁迅祖居(老台门)、鲁迅故居(新台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还有一个鲁迅纪念馆。整个景区范围很大,走走拍拍至少要两三个小时。
所谓“台门”并不是门,而是指
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传统绍兴民居院落
,可以将它理解为绍兴版的四合院。
06 秋瑾故居
鲁迅故里西南塔山附近的和畅堂,是秋瑾的故居。
秋瑾这位“鉴湖女侠”,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也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她一生致力于反帝反封,最终壮烈牺牲,是鲁迅《药》的人物原型。
秋瑾故居坐北朝南,依地势而建,共五进,是典型的绍兴台门建筑。
1906年秋瑾回国后,这里便成了秋瑾从事革命活动的据点
,也是秋瑾与徐锡麟、陶成章等人共商革命大计的地方。
07 周恩来祖居
鲁迅、秋瑾和周恩来,这三位与绍兴相关的近代历史名人,并称“绍兴三杰”。
劳动路上的周恩来祖居,即保祐桥周氏祖居,是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台门建筑。祖居共三进院落,每进三间房,外观古朴而庄重。
周恩来祖辈世居于此,直到他祖父在江苏
任职
时才迁居到了淮安。
1939年3月,周恩来视察皖、浙抗日前线,以扫墓探亲的名义回到绍兴,在祖居与亲友团聚,现在这里陈列的八仙桌凳等都为当年原物。
08 西小路
这条南北向的街道,北起光相桥,南至鲤鱼桥,全长不到一公里,
景色不输仓桥直街和书圣故里,却几乎没什么游客
。
走进这里,时光好像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与西小路平行的,是纵贯街区南北的西小河,前些年有一部电影
《西小河的夏天》,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西小河东岸的
阳明故里
,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宅邸遗址,更为这条路添了一份人文气息。
09 柯岩
柯岩风景区早在三国时期就是一处采石场,除了有造型别致的嶙峋怪石,还有风光秀丽的
鉴湖
。
“浙江四大石佛”之一的天工大佛
,也在这里。
鉴湖也叫镜湖,东汉以前,绍兴一直遭受山洪侵扰,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决定修建湖堤,拦截会稽山流下的三十六条溪水,
形成了鉴湖,绍北平原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自唐代中叶开始,鉴湖逐渐淤积,到了北宋之后筑湖垦田越来越多,湖水面积大大减少。如今
柯岩这一段是鉴湖水面比较宽阔的地方
,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可遥想当年“八百里鉴湖”之壮阔。
在青山秀水之中,有一
天工大佛
,雕凿在采石遗留下的孤岩内,是一尊弥勒佛像,高十二米,石骨泥塑,为一块整石雕凿而成,巧夺天工。
10 安昌古镇
这座古镇被《孤独星球》称为“绍兴最迷人的古镇”,比起名声在外的江南六大古镇,
安昌古镇相对来说没有太多人潮喧嚣,水乡质朴的生活气息尚存。
三里长的青石板老街临水而建,北岸多为商市,南岸则以民居为主,两岸之间有十余座古桥相连。
安昌古镇里的
仁昌酱园,建于清光绪十八年
,生产中华老字号“仁昌记”酱油,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国》。
优质的酱油,造就了安昌另一美食——腊味,也叫做酱货。
安昌人可以说是无所不酱
,猪肉、鱼、鸭,甚至是鹌鹑,都能做成腊味,整个古镇弥漫着浓郁的酱香气。
在浙江的美食江湖里,绍兴菜有很强的地域性,就算和五十公里外的杭州菜相比,在口味和做法上都有很大差别。
不同于大多数人印象中江南美食的温文尔雅,绍兴菜以重口味见长。
作为黄酒之乡,许多食材到了绍兴人手里,少不了在酒坛子里醉上一醉。更不必说一道臭苋菜梗,令许多外地人退避三舍。然而菜肴里的鱼虾蟹鲞,又让不少人流连于绍兴美食的鲜。
01 绍三鲜
说到绍兴菜,绍三鲜是一道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大菜。
这道菜是把鱼圆、肉丸、木耳、金针菇、河虾、肉皮、大白菜、西兰花用鸡汤炖成一锅鲜,算不上高奢,却因
汇聚了绍兴山水田野之精华,而被绍兴人尊为“越菜之首”
。
绍三鲜虽是汤汤水水,味道却并不寡淡。汤汁四溢的香气让人迫不及待地动筷,丸子嫩而Q弹,与菌菇、时蔬风味相互交叠,入口是满满的惊喜。
02 醉蟹
在绍兴,醉蟹又分
“生醉”和“熟醉”
两种做法,其中生醉是绍兴本地人更痴迷的顶级美味,
酒香与蟹肉的鲜甜交融缠绵在一起
,鲜到登峰
造极!
生醉蟹的做法是生腌,选用鲜活的河蟹,洗净后用花雕酒、酱油、糖浸泡至少一天,使料汁的味道彻底穿透蟹壳,渗入鲜美的鲜肉中,让蟹肉蛋白呈现半透明的胶状。
对于外地人来说,可以先试下熟醉蟹
,不吃生腌的人更容易入嘴。酒香浓郁深沉,吃上一口,舌尖就陷入黄酒的温柔乡。还可以尝尝醉鸡、醉虾、醉黄鱼等。
03 黄酒制品
绍兴的街头巷尾,都少不了各种黄酒制品,最推荐你尝一尝的就是
黄酒奶茶和黄酒棒冰
。
在微凉的初秋,来一杯黄酒奶茶正好,奶茶醇香中叠加了酒香的甘甜,
与瑞幸酱香拿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不可错过的黄酒棒冰。
里面添加了糯米
,入口是淡淡的奶香,味道不算很甜腻,随着棒冰融化,其中的黄酒香气会逐渐散发出来。
04 次坞打面
次坞打面是诸暨次坞镇的特产,诸暨是绍兴代管的县级市,条件允许的话,去诸暨当地吃肯定更正宗,
但在绍兴市区同样也能找到不错的次坞打面
。
次坞打面是一种手工面条,
制作过程要用竹杠反复锤压数千次
,口感不同于江南面食的温婉,而有如北方面条的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