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己酉月 壬子日
老子在《德道经·论德》章中,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的规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 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从宇宙能量运动的角度而言,这是道化生德,德朴散为五,而五德再逐步散失的一个定律。 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而言,这却是老子从道德文化的本质属性上,对整个人类社会形态中精神文明下滑变化规律所做的一个预言。人类社会必然会从一个马克思所定义过的处于“道德的高峰”的道治德治社会,逐次地下滑至仁治、义治、礼治、智治,当信治仅存之时,必然经历乱象丛生的不同社会阶段。而且在各个社会阶段,信德在其中都发挥着承载和支撑作用,但是愈到后面的社会阶段,信德能量的存畜愈加淡薄,当礼德的治理不足以维持的时候,社会中阳土信德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克制智能阴水的泛滥,并支持智德阳水处于强势,所以在礼治社会之后,心礼火难生脾信土,脾信土也独力难支,故而历史上并未出现一个典型的真正的超常道的心智时代,而只是迅速滑入薄土、沙土、泥沼式的常道意识形态治理阶段,而霸治的乱象与周期律也就经久不息。
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都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科技的发展足以将飞行器送上遥远的外太空,虽然可以通过网络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汇于掌上,但是对于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争夺资源而进行的战争等社会矛盾问题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人类的意识形态还远远未能实现正道之治。“予善信”在意识上还并未开始建立,但是科技却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原来向外延伸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又开始模拟与向外延伸和取代人类的常道意识,仿制人类左脑皮层的常道后天意识生理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的常道后天意识本身缺乏“正善治”的过程,也就必然招致互联网上成为各类正负阴阳信息与能量胶着争斗利益的“网络意识战场”,显示出社会的科技水平与人们普遍的意识水准不相匹配,精神文明不足以“正善治”地驾驭与使用物质文明科技的互联网。人类如果不高度重视修之身,立信正意.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土壤培补厚实,放任科技盲目地无限向外延伸人类的常道意识,任由霸治的发展与王治的潜灭,那么互联网的N个+,将并不是人类之福,反而会成为人类之祸。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仿制人类后天常道意识生理功能的尝试,如同做人之道一样,同样需要立信,离不开信德信仪的规范制约。不能重蹈人类的身心之乱,它们都是受“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历史周期律所制约的。
图1-9以形象的画面展现了信德的重要性。信就相当于“九成之台,作于羸土”中“羸土”这个区域,是实的,与大地紧密相连。而智、礼、义、仁、德、道全部是虚的,在空里面,它们所依靠的实,都在它的下一层级上面。它们没有物相的附着物可以寄附,需要通过信德的承载而表现出其寄附状态,它们的存在要靠信德表现出来。离开信德空言仁是假仁,离开信德谈如何仗义也是虚的,因为它们没有信德的承载。礼德、智德也是如此。这幅图首先用画面来说明,如果没有大地上厚实的信土来承载,无论道、德还是仁、礼、义、智,都会因为失去根本的支撑点而发生坍塌。这也类似整个宇宙内的现象。用中国古老的幾学方法论进行分析,不论是道生德养的质象的质元、物元,体元,还是物相的暗能量、暗物质、三维物相的土质性的星球,如果将宇宙中的这只占4%的物相土质星球抽掉,剩下的宇宙即使再宏伟广袤,也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信德的这一特征,对于我们理解老子“五千言”的定名非常重要。社会上不少学者认为老了讲的应当是《道德经》而不是《德道经》。但是,就像这幅图上所示意的,道的确高妙,却是遥不可及。老子说得很清楚:“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的信德还是否存在?尚有几分?有没有资格谈道和德?我们连信德都没有了,道德信仰缺失,自信心都消失了,那不是空言大道吗?虽然道境非常明亮,“德一”境非常漂亮,仁德让人感到由衷的慈爱,逐级顺势而下的道路两侧开满了鲜花,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但可惜的是,我们人类却正是沿着这条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逐步地从上往下滑落下来的。
回归德与道,立足在做人,做人起码要把信德先立起来,智德才能恢复,愚意转明智才能够出现,愚转智才能一步步地倒回去。正如老子所说的:“反也者,道之动也。”我们不能把自己看作道,以为既然人类是一步步滑下来的,那么自己本身就是道,只要守住道,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这种想法否塞不通,因为大部分现代人都不是上士。老子说“上士闻道”还要“堇能行之”,舍生忘死赴大道才能成功,更何况是中士、下士,就更需要把信德、信念、信仰这个基础首先建立起来,然后一层层地逆向性地回归重建起来,才能德全而归道。
摘自:《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简述
八月阴中收声,故不再打雷—— 秋分物候
秋分以后主要是要防治秋燥——秋分的正善治养生
秋日饮食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口识养生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简述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白露物候与天文内涵
寒从脚起 热从头散——白露的正善治养生
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白露的民俗文化
接露水的历史故事
处暑的常道之意和非恒道之义——處(处)暑的寻根探源
枫叶渐红,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赏秋的好时节 ——处暑的民俗文化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