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 江苏:加强县域统筹,高质量编制实施村庄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4-28 19:05

正文

本文字数: 2700字

阅读时间: 约5分钟


近期,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 。《通知》强调加强县域统筹,整体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要求各地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通知》指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江苏推进乡村振兴和村庄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苏地势平坦、水网稠密,人口与城镇高度密集、土地资源高度紧张,乡村地区更是呈现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用地粗放等显著特征。江苏立足省情实际,注重县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设计融合和政策集成,高质量编制实施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精准发力”和乡村建设“有的放矢”。

主要做法


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乡村地区规划体系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江苏多年县域发展和乡村地区规划实践表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不能就“村庄”论“村庄”,而要先站在市县域城镇化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宏观视野,把各个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分类和布局先弄清楚,再来找准目标、科学规划、集成政策、有序建设,避免过程性浪费和低效投入。
江苏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坚持“先布局再落子、先规划后建设”,指导市县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通过编制镇村布局规划,明确村庄分类、布局和发展引导要求,引导各类项目有序建设,促进村庄发展方向“不跑偏”。通过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按需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用地布局、建设安排和风貌管控,加强美丽乡村的规划引导,促进村庄规划建设“不走样”。

强化县域统筹,着力优化镇村体系布局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把镇村布局规划作为优化县域村庄布局、统筹城乡设施建设、指导村庄规划编制、规范农民建房等的依据。2006年的第一轮规划,主要是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留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村庄划分为规划布点村庄和非规划布点村庄。2014年的第二轮规划,主要是落实新型城镇化要求,防止乡村大拆大建、留住“乡愁记忆”,把村庄划分为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明确各类村庄不同发展导向。

2020年完成的全省第三轮规划,注重在统筹优化县域“三生”空间布局、守牢底线等基础上,系统谋划乡村发展,优化镇村体系布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自然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和其他一般共五类村庄,其中前三类属于规划发展村庄,是未来乡村发展、人口集聚和乡村建设的重点。按照“村酝酿、镇统筹、县批准、省厅汇交”的程序编制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针对乡村发展环境变化,建立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制度,允许各地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动态完善规划成果。目前全省1.6万个行政村、12.9万个自然村中,共明确约2.1万个规划发展村庄(指自然村),分布在近1.1万个行政村中。

坚持政策协同,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村庄规划编制、农民建房、产业布局、设施配套等政策,加强涉农政策整合和部门协同,保障规划逐级传导、逐步实施,促进涉农资源高效配置、产业科学布局、项目有序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与镇村布局有机融合,确需布局在乡村的,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守好产业“准入关”,自然资源部门把好项目“布局关”,依托规划发展村庄进行布局,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设施配套方面,既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强调设施配套差别化,引导留乡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统筹村庄规划编制,推进规划管理全覆盖
根据村庄分类引导,采取差别化的规划编制和用地保障措施,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对近期有建设需求的规划发展村庄,在编制模式上可采取单独编制、镇村联编、多村合编等多种方式,在内容深度上可参照简易版、基础版和深化版等不同深度进行编制,在用地保障上优先支持规划发展村庄建设需求,促进人口集聚、用地集约、设施集中、政策集成。对近期没有发展需求的其他村庄,可由县级政府制定“通则式”管理规定作为村庄规划管理依据,逐步实现规划管理的全覆盖。

在组织推进上,采取“六个一”推进举措,建立巡回指导、业务培训、质量评价、资金奖补等工作机制,指导各地聚焦重点、高水平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切实提高规划质量和实效。同时设立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专门用于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并统筹用好乡村增量和存量空间,积极推动县域内农村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减量。

主要成效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乡村振兴更加精准。 加强县域统筹、分类引导村庄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省共识,各地在推进乡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等工作中,注重以规划发展村庄为主要载体配置资源要素。

村庄布局持续优化,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各地高度重视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涉农工作统筹推进,分区域、分类型、分梯次明确乡村建设重点。通过镇村布局规划明确留乡人口集聚载体、通过村庄规划优化用地布局、通过村庄设计指导村庄建设,结合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管控导向,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耕地连片保护,推动建成了一大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村庄规划高效推进。 江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和配套政策,各地正在系统谋划、积极部署推进规划编制,全省已形成高水平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的浓厚氛围。目前,全省已开展9000多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其中已有5600多个完成审批,部分县区已出台乡村“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

结语


下一步,江苏将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加强县域统筹力度,持续完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以“高水平编制、全覆盖管理”为目标,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出台乡村“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逐步实现全省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更加精准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更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来源: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指导: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