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暖通风向标
深度挖掘暖通政策与资讯;及时传递暖通新品与技术;洞悉暖通工程隐患与设备问题;书写暖通人从业经验与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暖通风向标

“煤改电”工程范围扩大,高海拔地区清洁取暖大势所趋

暖通风向标  · 公众号  ·  · 2018-04-12 07:00

正文


暧通风向标

政策、资讯、新品、技术、经验、故事,关注即可 第一时间 免费获取



推广

暖通风向标

来源:华商报

编辑:暖通风向标

导读

hvacfxb

“清明时节雨纷纷,耍帅换装约女神。短袖一穿大降温,还没见面就冻昏!”


正当小伙伴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甩掉了前任,挂着鼻血迎接惹火的“夏姑娘”的时候,前任“冷姑娘”突然又想起了你,伴随着梨花带雨的“泪水”和对你的“怒气”,毅然坐上了北下的空气,来到了了你的身边,让你喷嚏连连 ......


此刻,就让我安静地当个“渣男”吧 .....


暖通风向标

ID:hvacfxb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气候寒冷,采暖期长。千百年来,农牧民主要用牛羊粪取暖,条件较好的城镇则以烧散煤为主。


记者调研发现,随着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一些城镇已试点“煤改电”工程,农牧民也开始用上了 电热炕、电热膜、发热电缆 等清洁取暖方式。而受传统生活习惯、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在农牧区推广清洁取暖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16个市县城区将实施“无煤化”改造


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及生态屏障,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一年中有11个月需供暖。


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强介绍,过去城区主要靠燃煤取暖,由于 高海拔的地理因素,空气含氧量稀薄,煤炭燃烧不充分,不仅供暖效果不理想,对生态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2017年,青海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在玛多县探索实施“煤改电”工程,将县城分为4个供暖片区,将各片区供暖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以确保管网末端供暖效果。


玛多县民族寄宿中学是当地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才让说,学校拆掉废旧的燃煤锅炉房,新建了藏式风格的综合锅炉房,安装了12台 新型电锅炉 ,完全满足了全校教室、师生宿舍的采暖需求。


初春的玛多县,室外早晚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而民族寄宿中学的教室里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了20摄氏度。“宿舍也比往年暖和多了,晚上睡得很踏实。”初一学生闹桑拉毛说。


记者了解到,玛多县城原有的13台燃煤锅炉目前已全部“下岗”,新建了4台10千伏 直热式电锅炉 和29台 高碳分子发热电锅炉 ,总供暖面积达27.4万平方米,覆盖了县城85%以上的区域。


“电采暖后,小区外再也看不到浓浓的煤烟尘了,家里也暖和了很多,关键取暖费也还和过去一样。” 家住玛多县城河源小区的尼玛吉说。


国家电网玛多县黄河源供电公司负责人田超介绍,玛多县清洁取暖项目全部投入运行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78万吨,减少碳粉排放1.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9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2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0.1万吨。


青海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玛多县城推进的“无煤化”改造为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推进清洁供暖探索了经验。 未来,青海将陆续在三江源地区16个市县全面推广清洁取暖。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地处黄河上游,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尖扎县计划对全县45台10吨以下小型煤锅炉进行关闭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30余个,预计今年底将完成全部改造目标。


尖扎县藏医院此前长期依靠燃煤锅炉供暖,每年燃煤约500吨,一年烧煤的费用加上人工等各种费用约要近40万元。 2017年底,医院进行电能替代,采用太空能采暖技术,1个月的电费约2.2万元。


电热炕等采暖方式走入农牧民家


冬季供暖既是困扰城镇市民多年的难题,也是广大农牧民渴望已久的一件大事。过去,农牧区主要靠烧牛羊粪做饭取暖,受超载放牧和肥料缺乏的双重影响,草场逐年退化。


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部分草场已禁止放牧,牧民获取的燃料也逐渐减少,新型生活方式及采暖方式已陆续在农牧区推广开来。


根据规划,青海在推进城区实施“煤改电”工程外,在城镇供暖管网无法到达的周边区域以及乡村牧户,着力推广 电热炕、光伏供热 等多种方式进行供暖。


当地按照整村推进为主、散户改造为辅的原则,积极探索 量子能锅炉、太空能热泵、电热炕、电热膜 等多种清洁取暖方式。政府将取暖项目纳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不仅为村民承担设备费用,还提供安装等“一站式”服务,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村民徐富有家安装的是电热炕,约4.2平方米。他说,烧牛粪和麦秆,烟大灰多,半夜还得添火,现在有了电热炕,干净省事又暖和。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青海已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项目867个, 上万户农牧民用上了电热炕、电热膜等清洁取暖方式。 仅尖扎县就已安装电热炕3302户,占全县农村居民的40%。


此外,依托青海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加大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同时,青海也积极在农牧区推广分布式光伏建设,解决农牧民生活用电和冬季取暖问题。


清洁取暖需多方发力久久为功


从延续了千百年的烧牛粪取暖到烧煤取暖,再到 利用量子锅炉、电热炕 等技术用电取暖,清洁取暖给三江源头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把牛粪捡拾烧了,对草原而言也是一种过度的索取,牛粪本来就应该回归草原增加其肥力。”一名生态管护员告诉记者, 实施清洁取暖不仅仅是减少污染排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恢复和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可有效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