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境人Environmentor

SEH专栏|郑州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国南方居民镉负荷减轻策略——土壤-食物-尿液系统与毒代动力学模型

环境人Environmentor  · 公众号  ·  · 2025-04-10 13: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小编按: Soil & Environmental Health (中文《土壤与环境健康》,英文SEH)编辑部提议,环境人Environmentor将与SEH期刊合作,推出“SEH专栏”,将期刊上的优质论文及时推送给各位读者,欢迎大家关注!SEH是由朱利中院士和朱永官院士担任主编、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国际知名出版集团Elsevier合作出版的全英文开放获取国际学术期刊。SEH欢迎并鼓励同“土壤与环境健康”相关的新颖原创综述、研究文章、研究简报等,特别是跨学科的土壤健康与环境健康研究,既欢迎从健康的视角讨论土壤与环境领域相关现象的研究,也欢迎从土壤与环境的视角探索绿色与再生农业、人体与星球健康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导读

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阳和陈卫平团队在Soil & Environmental Health(SEH,《土壤与环境健康》)期刊发表题为“基于土壤-食物-尿液系统和生理学基础毒代动力学模型评估中国南方居民镉负荷(Mitigating cadmium-induced body burden for residents in southern China based on soil-food-urine system and 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 model;2025,3(2):100146)”的研究论文。

镉(Cd)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Cd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研究发现, Cd主要通过粮食作物(如稻米)和蔬菜等食物积累在人体内,肾脏是Cd积累的主要器官,长期积累会引发肾功能衰竭等健康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化和农业集中的地区,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Cd含量增加,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居民健康。为了准确追踪Cd在人体内的转移和累积过程,本研究应用生理学基础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定量区域人群Cd 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为区域人群健康防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图文摘要(Graphic abstract)


主要内容

基于PBTK模型模拟结果(图1),研究发现 Cd在区域人群肝、肾、血液中的浓度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 ,血液Cd浓度(反映近期暴露)从儿童期趋零增至70岁的1.39 μg g −1 (男)和2.89 μg g −1 (女)。其中,70岁人群肝Cd浓度达3.35 μg g −1 (男)和6.69 μg g −1 (女),肾Cd浓度达7.29 μg g −1 (男)和14.6 μg g −1 (女),女性累积量显著较高(性别差异显著,P<0.05),且肾脏因长期过滤Cd-金属硫蛋白复合物,成为关键靶器官。女性高Cd负荷与铁代谢相关:铁储备较低时,肠道吸收Cd的载体蛋白(如DMT-1)活性增强,且雌激素调控的铁锌排泄可能加剧Cd蓄积。研究强调需针对性监测女性及高龄人群的肾损伤风险。

图1 Cd浓度预测与测量比较(男女尿液、血液、肾脏、肝脏分布)





在此基础上开展情景模拟(图2),本地居民尿Cd浓度(均值女2.23 μg g −1 creatinine,男1.77 μg g −1 creatinine)显著高于欧美人群,主要和区域人群长期摄入区域超标稻米有关(区域水稻籽粒Cd含量为0.54±0.35 mg kg −1 且自产稻米摄入率高达94%)。其中,高暴露组(1-2 μg kg −1 d −1 )老年居民尿Cd浓度远超风险阈值,女性在30岁进入风险期,而男性从43岁进入风险期,这主要和性别差异及生理及代谢差异相关。为降低区域人群Cd摄入风险,建议:增加区域人群富锌食物摄入量,特别是女性建议需每日至少摄入6.25 mg锌(如2颗蛋+500 mL奶),以降低Cd毒害;②在高风险区应用石灰、水分管理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降低稻米Cd富集量。本研究基于生理学基础毒代动力学模型,聚焦Cd在土壤-食物-尿液系统的迁移转化,结果为区域Cd污染区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图2 饮食镉风险情景下男性和女性尿镉预测浓度(0-70岁)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Cd污染对中国南方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并采用PBTK模型追踪量化了Cd在人体内的转移与累积过程。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的Cd暴露可能导致肾脏和肝脏等器官的Cd累积,增加健康风险。模型模拟结果说明了不同年龄和性别在人体Cd富集时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因其生理代谢特点受Cd危害高于男性。通过降低稻米Cd富集、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锌摄入等措施可降低区域人群Cd暴露风险。随着模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未来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议,为区域Cd污染防治和民众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eh.2025.10014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张田 :郑州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

通讯作者简介:

杨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过程与模型模拟。

图片

来源: 土壤与环境健康SEH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20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在看”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图片

往期推荐

年度热点文章Top10(2024年)
中科大俞汉青院士、陈洁洁教授、华中科大黄明杰Nat. Commun.:精准定制高价金属氧化物的d带中心实现污染物完全聚合去除
香港城市大学袁志国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郑敏Nature Sustainability综述:污水资源化前沿路径
Nature:全球塑料垃圾中的“潜行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俞文正课题组Nature Water:三价金属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分子尺度理论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刘锐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洁洁Angew:纳米-生物杂合体界面间电子定向转移实现硝酸盐选择性转化
浙江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团队Nature Water:晶格工程实现纳米零价铁的高效选择性还原反应
山大刘建、港理工金灵等ES&T封面:联合提出“微塑料组”呼吁以整体视角研究微塑料以捕获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生态与健康影响
哈工大(深圳)任南琪院士团队陈以頔、阿德莱德大学段晓光ES&T补充封面:聚焦微污染物聚合转化研究
大连理工陈景文团队、哈工大姜杰团队、宾大Joseph S. Francisco教授JACS:全多氟烷基化合物在微液滴表面自发降解
ESE专栏 |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年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报告——提速重点部门转型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