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家和赢家心态","1:\"%23f9eda6\""],[20,"\n所谓的输赢都是别人的眼光。\n在乎输赢,是在在意别人怎么看你。\n\n所以在关系中做自己很难,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n评价难免,怎么看待评价,在于自己。\n越是怕输的人,越是输得惨。\n因为怕输不敢尝试,所以永远在原地。\n\n跟我妈聊完几个熟人之后的感悟。\n\n2.责任:\n责任不是谁给谁的,而是发自内心愿意承担。\n\n给责任,并不是给压力,而是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价值。\n我跟我姐与我妈相处完全不一样,而我妈在我们两面前的表现也完全不一样。\n正好说明这一点。\n\n如果再升华,还有一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在负责。别人可能不小心给了你一个错误的选择,你也有叫停的机会,也有换跑道的机会。\n不要因为为了证明谁是错的,因为你是唯一一个要为你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人。\n\n3.当下:\n我们总是期待未来,而不关注当下。\n其实,当下也很好。\n孩子小,有孩子小的好;老公唠叨也有他唠叨的好;家人关心有家人关心的好;孩子有自己的事情,也有他的好……\n关注当下,从焦虑中突然解脱出来了。\n哪怕是在谷底,也看看谷底的风景,这样,当我站在山顶时,也可以对比一下,两边有怎样的不同。\n\n写在最后:\n以上是11月的一个简单的总结。\n\n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n我是妮妮。\n\n"]]">
日更第2年的第339天。
11月,上了赵周的《学习力导师》,看了很多本书,开了《妮妮的品牌课》,看了很多部电影,也重新思考了人生。
001 关于电影:
是娱乐还是学习?
是看别人的故事?还是在别人的故事中,看自己的人生?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一句话:你这样累不?看电影不是娱乐吗?
可是,如果单单把电影当成娱乐,不是也少了很多乐趣吗?
观察者决定观察结果。
而不是能力,心情,决定观察结果。
这说明什么?
你以为你学了很多知识才能看到更多东西,可是,有另一种可能是你只需要换一下你思考的角度就可以了。
最好的练习在哪?
看电影。
比如,你用导演视角来看看,你用
老鹰之眼
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全局观呢?
上班时走同样的路,会想,我是不是也是《土拨鼠日》里的男主角?
每天走同样的路,做同样的事,如果我想得到更好的结果我该做点什么呢?
故事的结局如何,那个时间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所以,尽管每天都相同,但其实每天都有不同。
002 关于【妮妮的品牌课】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开课前我想:如果今天是下周该多好。
我有点害怕我搞砸了。
事后再想,没有什么呀,一切都挺好的。
物料准备得不错,我讲得也不错,反馈也不错。
那说明什么?
每个人都有恐惧,对未知,对不确定性,对没有做过的事情,恐惧是很正常的。
如何克服恐惧?
首先是接受它,然后待事情完成后,再来回想当时的恐惧,最好能够记录下成功的感觉,这样当你下次再来面对恐惧时,就会更加坦然。
信心是靠打胜仗的信心积累。
复制成功最简单的办法,不是方法论,而是记住成功的感觉,复制到新的场景中。
003 关于读书和学习。
11月上了赵周的《RIA学习力导师》,回来后整个人都轻松了。
把书当医生。
是我上完这个课最有收获的一句话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有段时间我很郁闷:我觉得我看完一本书,不记得书里的内容。我看的书,体会到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买了得到的听书,也买了樊登的听书。
对比之后,看书的压力也非常大,之前一本至少一本,现在一周也看不完一本。
总想把书里的内容搞清楚。
在上完课后,我发现:我看书的重心不对,看书是以我为重心,我想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书里解决了什么问题。
回来之后,我看书快了很多,更加功利,用完就放手。
他是怎么引出这个话题的。
以前可能更关注结果,会看方法论。
不关注,引出话题的过程。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过程?
别人是怎么让你听懂的,你就要换成你自己的话,讲得你的读者和听众也看得懂。
厚书读薄,是提取重点的知识点。
薄书读厚,是要把前因后果,适用过界,全都推导出来。
1句话如何可以讲1个小时,讲到下面的人听得还要再听,这就是本事。
靠的是什么?
就是多个层次不断的切换。
回到日更这件事,从1000+字到3000+字,练习的就是层次打破,逻辑的延伸。
所以这个课给我的第2个启发是,找到了下一步要突破的方向。
库伯学习圈。
从事情中学习,原本我自认为做得还不错。
事情,反思,方法论,验证。
是库伯学习圈的4步。
我常常也会将自己的经验提取成方法论;在蓝门之夜,和公司内容都在做这样的沉淀。
但是,听完课之后我发现还有一个提升的地方,
那就是,这个方法论可以迁移到其他的场景吗?
从工作到生活,能够跨场景的方法论,是我下一步的方向。
所以,明年有了进步的方向。
004 关于工作。
最近对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1.方法沉淀。
做过的事,总结成方法论,不要重复摸索同样的路。
可以在方法论上迭代,但不要重复从0开始。
2.关于角色。
去指导而不是自己做。
将方法论,或是找到的关键点找到后告诉同事,指导她去写,而不是我自己写。
虽然自己写一篇时间比较短,但是,如果很多篇都是自己写,那就太费时间了。
会借力,不仅会给同事成长空间,也会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做自己位置上的事情。
3.关于未来。
当下不管是公司内部,内部反馈,还是领导层的讨论,2020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清晰。
所以,未来可期。
对了,我还开了一个专栏:帮你问勇哥,另一个公众号在更新。
005 关于关系。
这次回家,跟家人聊天时间比较长。
有几个关键词:
1.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