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快手兴起背后的逻辑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荒诞的世界里,张楚的歌里写「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我们少部分人生活在一线繁荣的城市里,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很贫困的地方。
其实,在我看来快手是一个非常中性的平台。很多人觉得很新鲜、很惊讶,或者很难接受。我觉得这很正常,换句话说,我们的世界被割裂得太厉害了。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就是让你有能力、有机会去看到和你完全不一样的人。
我在快手上关注了很多人,我发现我们国家二元文化越来越厉害,城乡的差距也非常大。中国有很多人因为贫困辍学,快手上有很多小孩的视频,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生活写实,因为我自己有接触,所以能判断出上面大部分内容都是非常真实的。
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生活在完全被父母忽视、被社会忽视、被整个教育体制忽视的环境里。但他们在这里,快手给了他们一个高兴快乐的平台,他们能够展示自己,你觉得这是Low吗?这其实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普通人能够在快手上获得精神上甚至是一些物质上的激励。
搬砖小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有一次在上海给一个中欧的女校友看,她一下惊呆了,她说这个人身材这么好。我说,是啊,人家虽然搬砖但也可以练出这么好的身材。其实大部分人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的,对自己关注以外的世界并不了解。
过去,为什么这么大一个群体会被长期忽略?主要还是由于以前的网络结构不够好造成的。以前的网络结构是精英主导的结构,建一个网页你需要资金、知识,需要去生成,还需传播推广,所以它的成本会很高。今天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是非常优化的,每个人都有传播的机会,生产内容的门槛也比较低,几乎是免费的。
快手之所以能够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神奇,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技术升级,这是由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结果。技术使得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通过推荐算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分发自己的内容,使得优秀创作的人能够更多地被关注。
以前这些人都存在,只是你触达不到,便以为他们都不存在。就如同赵本山在没有上春晚之前他就已经存在一样,春晚只是把他放大了而已。今天我们的算法比春晚更优秀,让每一个普通的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快手首页的三栏这些年几乎没有变化过,第一栏是关注;第二栏现在是发现,以前叫热门;第三栏是同城。同城这个窗口给了所有人一个平等的入口,有人发了内容,你可以立即看到,如果你觉得有意思便可以模仿着玩。技术推动了这些普通人的创作欲望,形成了一个内容生产的正向循环。
快手上许多影响范围很大的内容,比如社会摇、比如手指舞或是鬼步等等,都是群众「投票」的结果。算法通过不断地推送给喜欢某个内容的人群,人群又不断生产这类的内容,从而造成了热点,但这并非是刻意营造而形成的,快手的运营基本上是靠技术来驱动的。
快手虽然经历了从工具到社区再到社交的过程,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网络结构。我们不能简单定义它是一个社区或社交产品来约束它的发展,它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不断进化、演变。宿华希望把快手做成一个十亿用户的产品,这就要求快手这个平台的开放度要足够大,不会给自己设很多的围栏。就像微信一样,它不会说只接纳某一类人,不接纳另外一类人,微信向任何一个人开放。
未来,快手一定也会去影响那些精英化的人群,当然第一步是要改变他们对快手的刻板印象,毕竟多元丰富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