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剧观察
笔者从8月份就发布了电视台危机论的文章。可以说,在这半年间,电视台的颓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到了弱势频道已经拖欠工资,面临被并购的危险。
而在这种大局势下,作为电视台中流砥柱的电视剧,在经历了由于资本注入而开始繁华了一段时间后,弊端暴露。
今天,笔者就来说说电视台在电视剧的运营过程中的三大症结。
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电视剧播来赔本?
各种商业行为都是为了盈利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盈利的问题。
从大环境来说电视观众被视频网站分流,电视台整体广告收入同样被视频网站等各种新媒体渠道分流锐减。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剧两星导致了电视台无法像之前一样四家卫视拼播电视剧,分摊购剧款项。
从前只要出一部电视剧四分之一(其实在现实中,一部电视剧四台联播,肯定有弱势平台,而约定俗成的是,弱势卫视会付相对较少的份额,也就是低于全剧价格的四分之一)就能播出的剧目现在要承担总价格的一半,成本翻了一个翻。这样的政策,无疑让购买电视剧成本明显上升。
禁止电视剧播出播期间插广告则是对电视台播放电视剧运营的又一重创,直接导致盈利空间无限缩小。在禁令颁布之后,电视台还曾在“中插广告”上做过最后一次“争取”。
2015年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播出之时,屏幕下方还曾出现过扫二维码购物的互动形式。后来,再一次遭到“广电禁止”而不了了之。
目前,卫视广告大多仍是呈现出前、后贴,冠名赞助的传统广告形式,不允许任何中插广告出现。导致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无利可图,基本上是赔本买卖。
像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创意中插、弹幕压屏,网剧“花式广告”倒逼电视台恢复中插广告?”的文章,在文章中,以《精绝古城》为例,阐述了现如今网剧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实际上,随着运营商队互联网媒介形式的充分利用,在整合营销和广告营收方面,网剧和电视剧的地位在逐渐拉大。
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天平慢慢向视频网站倾斜,先网后台格局逐渐产生
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李浩表示,网络视频的崛起,对电视台来说,对收视率有一定的冲击。此外,以前是电视台拍的电视剧拿到网络上播,现在是网络拍的电视剧拿到电视上播。
深圳卫视执行总监黄仁忠更是坦言,私底下电视台同行们都在议论“再过5年电视台还存在吗”?
IP大剧《后宫·如懿传》未拍先热。据报道,江苏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分别以300万元一集的历史最高价取得首轮播出权,而腾讯视频则以900万元一集的天价取得网络独播权。该剧同期网络售价明显超出电视售价,网络视频平台的力量逐步看涨。
电视剧制作公司越来越青睐于资金雄厚,影响力逐步扩大的视频网站。越来越多电视剧披露了先网后台的消息。
2016年的“先网后台”还仅限于非黄档的周播剧,例如《青云志》《九州天空城》《假如蜗牛有爱情》《老九门》……
2017年,“网快台慢”“先网后台”的排播方式大规模蔓延至强势卫视的黄金剧场。
一方面,电视剧的审查制度要比视频网站严格。视频网站为了争夺大剧的首播权,从平台转向了投资和制作。视频网站纷纷把大剧变为自己的自制剧,而这种从产业上游开始加入的行为,也让这些头部大剧的播出方式成为先网后台。
《赢天下》《军师联盟》《春风十里不如你》《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备受关注,强势频道的重点剧目都采用了先网后台、付费播出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一部分传统电视剧因为各种原因在卫视发行受挫,首播权卖到了视频网站。比如腾讯视频的《乡村爱情8》《六扇门》,爱奇艺的《乾隆秘史》《穿越谜团》,乐视视频的《一起长大》《遇见王沥川》,以及在芒果TV的《兰陵王妃》,这部分电视剧就成了“网剧”。
这其中《遇见王沥川》《兰陵王妃》已经在网络播出后登录电视台,《六扇门》也确定了电视台播出档期。
网台互动,实际上是视频网站动了电视台的奶酪
7月27日,中国第一视频网站优酷宣布推出“优酷恋爱季”,正式拉开中国互联网视频领域内容战略主题化的序幕。
此次恋爱主题季活动由联播热门剧、自制综艺栏目、自制网剧的“品爱”“论爱”和“演爱”三部分内容构成,品牌和营销方面则实现了视频网站和电视台深层次的联播合作机制。
优酷的恋爱主题季意味着视频网站开启的网台互动模式,已从版权购买向联合播放、联合推广,再到联合出品模式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全面打通。
据安徽电视台和优酷网的介绍,目前网台互动的合作包括前期的共同合作宣传,分别买进各自电视版权和网络版权,广告主投放则分别走电视台和网络两个独立的体系,且在投放份额上也会有差异。
之后,双方的策划团队会进行对接,并制作出适合客户的营销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台少了互联网已经寸步难行,而借助互联网的话,投放互联网也成为了客户必备的选择。这也加剧了电视台电视剧运营的难度。
这些问题,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眼中几乎是无解的。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