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芭莎娱乐
随时随地分享娱乐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中淄博  ·  热播剧女演员遭车碾压,现场视频曝光 ·  昨天  
煮娱星球  ·  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呢? ·  2 天前  
文明湖北  ·  木偶短剧《喜事新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芭莎娱乐

眼里是清风朗月,心中是满满诗书,世上美人那么多,可董卿却只有一个!

芭莎娱乐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2-27 12:00

正文

近,刚追完《诗词大会》又开始狂追《朗读者》的芭姐也算是结结实实地被董卿圈了一回粉


本来这么多年以来,全国人民都觉得这个董卿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都曾在无数个央视的活动现场里见过她


在近十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见过她


在几乎所有主旋律的典礼,节庆,或综艺里见过她


我们印象里的董卿,总穿着最妥帖的旗袍,带着最合宜的笑容,够漂亮够端庄,但那种国家符号式的“得体”总让人觉得不那么接地气


而所有央视主持人拓宽戏路的方式却都很像:因为你嫌我太严肃,太高高在上,所以我就放飞自我给你看,让大家觉得,离开演播室,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撒贝宁是如此,李咏也是如此


可董卿却偏偏选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在《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综艺节目里她把所谓的“不接地气”做了个彻彻底底。


当热爱被刻进骨血,燃烧着的董卿惊艳了一个没有诗和信的年代


离开了春晚的浓红艳紫,董卿总是穿着一身素色西装站在台上, 在《诗词大会》里,她出口便是“天生我材必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


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的探讨


是“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的坚持


她的每一次开场,都能引得全场掌声雷动;每一处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地或感慨,或鼓励,或探讨,都能让人满满惊艳:


在竞技类文化综艺《诗词大会》的第六场比赛里,参加比赛的百人团中有一位父亲因为工作不能陪伴女儿,所以为了方便女儿记忆诗词,他把女儿要背的诗词谱成曲,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爱和教育


彼时,董卿被这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打动,她脱口而出俄国诗人叶赛宁的《我记得》,满眼温柔,满眼感动——虽然她看着镜头,却好像早已置身另一个并存书海和花香的时空


第七场里,选手王轶隆因为家中母亲突然重病,而决定遗憾离场,赶回家照看母亲


此时,董卿化用了龙应台的《目送》给他鼓励和祝福:“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终究有一别,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倒计时的那种心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这是一个空缺,但更是一个圆满,希望王轶隆的妈妈早日康复。


第八场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位盲人,可即便如此,这位父亲依旧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盲文书籍,并且亲自教孩子诗词


面对这位选手的父亲,董卿引用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盲人馆长兼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的一句话表达鼓励也以示敬意:“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第五场里,有一位只读过四年书,却爱了诗词半辈子的农民大叔来参加比赛


看着现场这个满眼质朴,略带忐忑的大叔,董卿说” 因为那诗啊,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一句” 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这个现场里,一个最美丽的错误 “让芭姐感动至今


这样的董卿,让我们太陌生,陌生到恍然入眼,就只能瞠目结舌地说一句“太惊艳”,甚至连比赛评委郦波都不吝用纳兰容若的“ 若似明月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给予她最高的赞美


更有无数教授,学者,以及网友,观众们都纷纷为她叫好


台湾东吴大学副教授曾泰元甚至忍不住质疑“ 主持人董卿怎么会这么厉害,厉害到她对诗词的熟稔程度简直可以下场比赛,跟选手一较高下


而由她兼任制作人和主持人的综艺节目《朗读者》更是带着豆瓣9.2的高分傲视群雄


经历过《诗词大会》的惊艳和《朗读者》的洗礼,如今的董卿终于又 顺利在自己人生的关卡之上再下一城


很多人说这档《朗读者》很像前不久芭姐给你们安利过的综艺《见字如面》,同样是读名人名作,同样是找名家坐镇


可仔细看来却又截然不同:节目一开场,就是董卿直视镜头,温柔又犀利地提问“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


而在真正的朗读开始之前,董卿跟朗读者们的对话却更为深入人心,原来最重要的从不是”朗读“,而是那些有故事的朗读者们怎样在别人的字句里读着自己的人生


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他的翻译之路却是起始于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而作的一首《别丢掉》


50年前,他翻译了这首诗向自己暗恋的女同学告白,可奈何佳人早已心有所属,所以他的一腔热血只能付诸东流


可50年后,在许老蜚声译坛之时,那个多年前寄出的情诗却收到回信,虽然彼时已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这封跨越了50年的回信也只有寥寥数语,无关痛痒


但当许老现场读起这首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时,我们透过镜头,似乎依稀可见,50年前,那个明月夜里读着情诗的男生


还有那个在爱而不得间挣扎半生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我借着你的字句,说着我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朗读更动人


而董卿,像这个节目的旁观者,却又像整个世间百态的朗读者,她总会在最适宜的时候,提出最精炼也最动人的观点


她总会用最温柔鼓励的心情,去体会每一个朗读者和作者的喜怒悲欢


正如董卿自己所说: “《朗读者》是她从事电视工作二十年,终于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回归初心,去做一档以文化为内容的节目”


“《 诗词大会》于她而言则不是竞技场,而是一场优雅的狂欢”


她把热爱都刻进了骨血,让远去的文明在血脉里复兴,她站出来呼唤了一个被封存在课本里的遥远时代


那个时候,一封家书,抵得住千年烽火;赠一枝桃花,就遥寄了整个春天


这方舞台上的董卿,曾让无数人恍惚,觉得是不是在北京还被叫作北平的时候,或更早,在西安还被叫作长安的时候,真正的才女就该是有这般的模样


眼睛里有清风朗月,骨子里是满满书香,这个时候,有谁还在意这样的女人究竟眼角长出了几条鱼尾纹?明明她站在那里就会发光


《诗词大会》参赛选手王若西曾引用诗人张潮《幽梦影》中“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的词句给董卿以盛赞


也让我们明白,原来对一个女人的最高褒奖不是倾国倾城,不是艳冠群芳,而是你的灵魂里藏着星辰和大海,你的气质里收敛着最博大的胸怀和厚重的信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