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奶粉智库”设为星标,才能准时接收推送哦在奶粉冲调问题中,奶粉起泡是宝爸宝妈高度关注的话题。当宝宝喝下气泡过多的奶粉,可能会出现吐奶、肠胀气等问题,于是很多宝爸宝妈向粉哥咨询奶粉起泡的原因,以及如何消泡?对此,奶粉智库做了个实验,一起来看看冲奶粉如何快速消泡?!
△实验工具(1个玻璃奶瓶、1个烧杯、搅拌棒、筷子、恒温壶、温度计、计时器等)本次实验由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进行,是一项控制变量实验,主要通过冲调同一款3段幼儿配方奶粉,并严格按照实验样品的罐体建议冲调温度、冲调比例进行冲调,实验目的旨在探究不同冲调方式产生的泡泡情况,以及如何能更快速地消泡。特别说明,实验仅对本次样品负责,仅供参考。首先,粉哥想要告诉宝爸宝妈,奶粉起泡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冲调时有少量轻微的“奶盖状”气泡,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奶粉起泡程度有着轻微差异,一是与奶粉中的蛋白质(尤其是乳清蛋白)含量、活性有关;二是与奶瓶的光洁程度和奶嘴气孔大小等有关;三是与冲调手法和冲调水温有关。为什么有的奶粉起泡特别明显?其实核心是跟冲调手法有关系——冲调时摇晃助溶的力度过大或方向不对,会将过多的空气带入奶液中,导致奶粉大量起泡。对此我们先来看一下,正确冲调手法(双手揉搓)和错误冲调手法(大力摇晃)下的起泡情况。注:本次实验,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随机挑选了一款3段幼儿配方奶粉为实验样品,在先水后粉、水温(45℃)、水量(120ml)、勺数(4平勺)、奶瓶等相同条件下,分别采用了双手揉搓10s和上下摇晃10s两种方式进行冲调。
实验者将奶瓶置于双手手掌之间,轻轻地夹紧,并采用轻柔、匀速地方式沿着水平方向来回揉搓10s后,发现奶液基本无气泡产生。实验者单手紧握奶瓶,沿着垂直方向快速、大力地上下摇晃奶瓶10s后,发现起泡情况非常明显——奶瓶内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泡,且伴随着绵密细腻的小气泡,气泡产生的高度约为40ml。可见,起泡程度和冲调手法有很大的关系。那如果宝爸宝妈为了让奶粉更快速、更好溶解,在冲调过程中大力摇晃奶瓶,使奶液产生了气泡,又该如何快速消泡呢?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采取了上述上下大力摇晃10s的冲调方式为前置条件,并特别挑选了网传热度较高的倾斜奶瓶轻轻摇晃、倒置奶瓶摇晃、用筷子缓慢搅拌、用搅拌棒缓慢搅拌、两个奶瓶互相倒,以及静置观察共计6种消泡方式来分别进行实验。6种消泡方式大不相同,究竟哪种最快速?注:6个实验均采用45℃水温、120ml水、4勺奶粉、上下大力摇晃奶瓶10s的方式展开。
实验者上下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倾斜奶瓶约45°,顺时针轻旋手腕使奶液旋转流经瓶口位置,分别记录了摇晃10s、15s、30s三个不同时间段下,奶液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摇晃奶瓶10s后,奶液大气泡明显消失,但仍有绵密细小的小气泡,小气泡高度相比大力摇晃之后下降了一半,此时气泡高度约为20ml;摇晃奶瓶15s后,小气泡消失程度明显,且气泡变得更加细腻,气泡高度下降至10ml左右;摇晃奶瓶30s后,气泡基本消失,奶液上层仅有轻薄且细腻的“奶盖”。实验者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翻转奶瓶180°,并顺时针方向轻旋手腕使奶液旋转流经奶瓶底部,分别记录10s、15s、30s三个不同时间段下,奶液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倒置摇晃奶瓶10s和15s的效果相似,奶液大气泡明显消失,但仍有绵密细小的小气泡,小气泡高度相比大力摇晃之后下降明显,此时气泡高度约为10ml;摇晃奶瓶30s后,奶液基本无气泡,奶液上层仅有轻薄且细腻的“奶盖”。实验者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用筷子沿着顺时针方向轻微搅动奶液,分别记录了同一搅动力度下,15s、30s、60s三个不同时间段下,奶液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筷子轻搅奶液消泡的效果并不理想,搅动15s时,奶液大气泡仍然存在,且气泡高度与大力摇晃之后相比基本无变化,高度约为38ml;搅动30s时,奶液气泡高度下降至25ml;搅动60s时,奶液气泡仍然存在,高度约为12ml。实验者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打开搅拌棒开关,并沿着顺时针轻搅,分别记录了同一搅动力度下,15s、30s、60s三个不同时间段下,奶液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搅拌棒搅动奶液消泡的效果同样不理想,搅动15s时,奶液大气泡仍然存在,且气泡高度与大力摇晃之后相比仅轻微下降,高度约为32ml;搅动30s时,气泡高度约为20ml;搅拌60s时,奶液气泡仍然存在,高度约为15ml。实验者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将该奶瓶中的奶液顺着烧杯的杯壁倒完,记录了此时烧杯内奶液的气泡情况;紧接着再倒回来,又记录了此时奶瓶内的气泡情况。实验结果:两个奶瓶互相倒的消泡方式效果亦不明显。实验者发现,奶液在倒进烧杯的过程中,部分气泡会残留在奶瓶内,另一部分气泡会进入烧杯;而当奶液再次被倒回奶瓶时,气泡一部分残留至烧杯中,一部分依然存在于奶瓶中,约有23ml,但大气泡的数量相对有所减少。实验者大力摇晃玻璃奶瓶10s后,立刻将奶瓶放置于桌面上,并迅速打开奶瓶瓶盖,静置不动,分别记录了1min、3min、5min三个不同时间段下,奶液气泡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静置观察的消泡方式非常不理想。实验者发现,静置1min时,奶液气泡高度相对于大力摇晃之后基本无变化,仍约为40ml;静置3min和5min时,奶液气泡高度相差不多,分别约为32ml和30ml。根据实验结果,实验者发现,倾斜奶瓶轻轻摇晃和倒置奶瓶摇晃两种消泡方式更高效,仅需约30s的时间奶液气泡就会明显消失;其次,两个奶瓶互相倒的消泡效果不太理想;而用筷子和搅拌棒搅拌的方式,虽然能消掉大气泡,但绵密细腻的小气泡仍然存在;消泡效果最不理想的是静置观察——静置超过5min,奶液气泡都还十分明显。
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其实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相较于大力摇晃奶瓶后再消泡,一开始就采用双手揉搓的方式更加可取,其不仅大大减少气泡的产生,还更加省时。宝爸宝妈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果宝宝喝了气泡很多的奶粉,就会容易把空气也喝进肚肚里面,从而出现胀气、打嗝、放屁等现象,进而可能导致吐奶、营养不良等各种症状哦!所以宝爸宝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冲奶方式。如果确实因为冲奶手法的原因产生了大量气泡,奶粉智库母婴评测中心推荐采用倾斜奶瓶摇晃和倒置奶瓶摇晃这两种更为简单、方便同时高效的方式来消泡哦~另外,本着不浪费原则,本次实验用到的所有奶粉均被我们小伙伴喝掉啦~好啦,今天的实验内容就到这里啦,宝爸宝妈们是采取的什么方式消泡呢?欢迎留言哦!如果你有更好地实验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比奶粉,上奶粉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