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科普 | 很多人都弄错了!元宵要这样吃→ ·  9 小时前  
国家数据局  ·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优秀项目案例集— ... ·  2 天前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用DeepSeep赚钱的10种靠谱模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结构设计创新——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结构设计专场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5-17 18:24

正文

主办部门

清华同衡 建筑分院

清华同衡 节材研究与结构优化中心

清华同衡 钢结构设计研究所

特别支持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

媒体支持

中国建设报 、《建筑结构》杂志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钢结构》杂志社

时间 丨2018年5月25日13:15—16:30

地点 丨清华同衡16层 1625 百人会议室


5月21日-26日,“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将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将齐聚同衡,共话“空间·空间·空间”。


本届学术周 “结构设计创新”专题论坛 在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的指导下,于 5月25日下午 举办。本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工程学院的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同衡的副总工程师,就 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轨道交通周边高层建筑减震方法研究、《高强钢结构设计规程》编制及其研究进展、从力学机理思考大跨度结构设计问题、地下空间优化与无梁楼盖研究创新 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日程

13:15~13:30 嘉宾签到及观众入场

13:30~13:35  主持人开场及介绍来宾

主持人:王昌兴 清华同衡 副总工程师

13:35~13:45  特邀嘉宾致辞

袁  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副会长

13:45~16:30  主题演讲

13:45~14:15

主题报告丨从力学机理思考大跨度结构设计问题

刘彦生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清华大学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高层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设计分会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分会预应力结构专业委员。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所承担的大跨度和高层超高建筑结构设计有:清华大学百年讲堂、上海中国国际博览中心、清华大学北京CBD校区、上海不夜城天目广场、中央美院迁建工程等。多次获得工程设计优秀奖和科技进步奖。


14:15~14:45

主题报告丨《高强钢结构设计规程》编制及其研究进展

施  刚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结构所副所长

主要从事钢结构和建筑幕墙研究和工程应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40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主编行业标准《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和协会标准《低屈服点钢应用技术规程》,参编国家和行业、协会标准10部,包括国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国标《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国标《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钢结构建筑)》。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多个学会的理事、三本国际期刊的编委。


14:45~15:15

主题报告丨轨道交通周边高层建筑减振方法研究

潘  鹏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主要境内学术兼职包括: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结构抗倒塌委员会委员,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境外学术兼职包括:国际建筑和施工研究创新协会委员、日本兵库县国家地震中心(E-defense)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隔震和消能减震(振)结构;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优化方法;3)大型复杂结构抗震实验技术和大规模地震响应弹塑性分析方法。主持或参加多个国家和部委科研课题,主编或参编多部国家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先后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出版结构实验技术专著1本,消能减震(振)结构设计教材1本,建筑结构抗震原理和方法教材1本。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公示)。获201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2013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结构三等奖,2010年北京市优秀工程建筑结构专业二等奖。曾应邀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讲学。曾作为清华大学专家组成员和国家地震应急评估专家队队员赴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等灾区救灾。


15:15~15:30 茶歇


15:30~16:00

主题报告丨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

陆新征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 所长

兼任《工程力学》期刊主编。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防灾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7部,被引用1.2万余次。成果被我国国标、行标、ACI规程、美国NSF多灾害模拟平台及国际重要结构软件采纳,并应用于北京“中国尊”等标志性工程。参与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等抗震救灾。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16:00~16:30

主题报告丨地下空间优化与无梁楼盖研究创新

王昌兴

清华同衡 副总工程师,结构优化中心主任

全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副组长,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委员, 国家地震灾害应急评估专家组成员, 国家学科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 住房与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节材)。 在建筑结构节材、结构优化、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实践。


关于“清华同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