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凯里市境内的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上游。(贵州东南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提要:黔东南州按照扬优势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和“六个有利于”的要求,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作为促进全州经济稳步提升的关键性举措。
轰鸣的机器,奏响的是产业合唱;新上的项目,积蓄的是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坚定不移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抓项目,集中力量、聚焦资源、集成政策推进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助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23日,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发展,助力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建设,促进多能互补,实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廖凌春说。
近年来,黔东南一个个新项目横空出世,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正是黔东南产业升级加速孕育新动能的生动注释。
黔东南州坚持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部署,跟踪督导落实,全力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重大战略、产业链条、政策投向谋划,共储备项目11712个、总金额25116.65亿元,“531”项目库不断夯实。2023年,黔东南州深入实施项目攻坚行动,39项攻坚任务稳步推进,35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黔东南州计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463个、总投资2752.4亿元;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上报国家项目385个,资金需求161.71亿元;围绕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上报省级项目877个,资金需求526亿元;新开工入库项目578个,总投资494亿元、同比增长2.5%。
实施项目攻坚,促进项目落地。2023年以来,通过印发方案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制定考评细则、建立项目“双清单”、开展项目“双服务”等举措,细化项目推进计划、压实工作责任,汇集各方力量抓项目落地落实。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授予57家项目建设攻坚工作先进集体、114名项目建设攻坚工作先进个人,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州形成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
2023年6月1日,在上海举办的贵州省对接长三角产业协作推荐大会上,台江县与天能控股集团成功签订贵州天能循环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包括高性能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和再生资源循环材料综合利用项目。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满怀信心地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从事实、从结果都证明了台江是一个能够让企业放心大胆地来投资兴业的地方。未来2到3年之内我们要突破百亿产值,打造成面向西南的桥头堡区域总部。”
包括天能集团在内,近年来,台江县引进了水发集团、金雅福集团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台江县还组建了4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今年以来,全县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16.72亿元,落地开工9个。
黔东南州坚持产业为先,致力于在产业招商、扩大投资上持续发力,项目建设持续向好。一方面,全面加大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编制了现代工业产业“一图三清单”,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通过“一把手”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等多渠道狠抓产业招商。2023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86.0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4%,2024年上半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11.3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58.6%。另一方面,激励工业投资。围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抢抓“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佛山帮扶机遇,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启动高新区创新改革,持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建成凯里高新区、炉碧经开区和台江经开区等园区城燃管道项目并实现供气,夯实园区产业基础。
2024年上半年,省级重点支持硅精深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2.11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6.7%;签约落地天柱年产3.5万吨高氯酸盐系列产品等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项目18个,开工建设15个。
贵广铁路提质改造达速运营,雷榕高速建成通车,剑黎高速总体形象进度达到93%;
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工程完工运营,41座在建水库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配套管网建设240公里;2个整县推进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城镇供排水管网建设370公里;
青山界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内建成运营,丹寨高端风电装备集群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