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马云频频现身,行业开始颤抖 ·  5 小时前  
调皮电商  ·  外卖困境的京东解法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2024年中国新零售“百强榜”》候选名单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倪鹏飞:城市崛起如何避免“极化陷阱”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2-19 18:04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整体的崛起,从城市的视角来看,中国城市有过第一波崛起,就是中心城市的崛起、东部城市的崛起,还有一线城市的崛起。第一波崛起完成以后,中国现在正面临着第二波崛起,也就是三大城市空间的崛起。


内容来源:财新网

作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01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扩散外溢的新时代


从城市的视角看,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扩散外溢的新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空间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梳理发现有三个阶段:

1

极化聚集期 ,先聚集,也就是说先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进行发展;

2

极化扩散期 ,有扩散,但不是全面的扩散,而是局部的扩散,在这个扩散的过程中还有极化;

3

扩散外溢期 ,形成全面的扩散和外溢,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从城市的角度观察的话,就是说 中国城市体系有一定发展,但是发展地不均衡、不充分 。所以,中国城市继续发展,分为三个目标:

1

要到2020年完成极化期,开始极化扩散期,也就是说先重点发展,再进行扩散;

2

十九大提出2035年中国要实现基本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要有很大一部分的区域和城市有跨越、升级、崛起,这是一个极化扩散期;

3

到2050年,中国所有城市都实现跨越和飞跃,完成扩散外溢期。


如果把全球地图打开,我们就会发现,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城市的规模大小不一样、功能不一样,但是发展水平是很接近的。但是,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城市发展水平差异是非常大的,高端要素聚集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集中在几个一线城市。


那么,未来到2050年中国的目标,就是能够像美国、欧洲那样, 国内所有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应该大致相当,差距快速缩小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从极化向扩散转折的时期,个别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崛起和转型,但是它们现在同样面临着负外部性的压力,简单地说就是 “城市病”的压力 ,也需要扩散。而另外一些城市空间具备了跃升的条件,正好遇到了一线城市向它们扩散的机会。所以说, 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扩散外溢的新时代


02

中国三大城市空间的崛起


这种扩散外溢不是全面的扩散和外溢,而是有重点的,是向三大空间的扩散和外溢。


1)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就是中部城市快速地崛起和跃升,这与东部发展的压力、东部产业的扩散有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 中部城市的跃升意义重大 。中部地区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它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人口众多,有3.6亿人。我认为, 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崛起关键是要在东部崛起的基础上实现中部的崛起 。目前,中部地区恰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包括人口总量、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的人口红利,原来发展的基础条件,再加上现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已经把东部和中部连为一体,其中任何一个城市和周边城市的距离,用高铁连接起来,都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所以, 东、中部已经成网,这就决定了中部地区的城市能够实现崛起

2)从城市的层级来看,我们发现,目前表现最强烈的是强二三线城市在快速地崛起

第一个原因就是一线城市升级以后面临“城市病”的压力,要扩散;第二个原因是二三线城市自己有很好的人口条件、产业基础,最重要的一些省会城市、一些区域的中心城市,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因此, 这些城市进入了快速崛起的时期


当然,它们的崛起,对于中国的崛起,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也非常巨大。因为, 大国经济需要多点支撑,需要多个引擎 。要跨越“极化陷阱”,带动全国区域的发展,甚至支撑中国成为世界中心, 中国需要多个区域的中心 ,从区域的中心上升到国家的中心,甚至上升到全球层次体系的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带动中国的复兴,使中国走上全球经济舞台的中心。

3)中国现在空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就是城市群,但是城市群现在发展得也不是特别均衡,有发达的,有正在发展中的,还有潜在的城市群

我们发现,发达城市群的周边区域、大都市周边的区域正在迅速崛起,这些区域的崛起对中国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 解决大城市的“城市病”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 真正使中国的农村居民进入到城市来 。现在大家都希望进入城市,可是都到大城市里面吗?不可以,也不可能。但是,在大城市周边建很多小城市和小城镇,实现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就像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 既能解决大城市的“大城市病”,又能利用大城市的外溢效应,促进区域的共赢


我们提出的这三个层面的崛起是有依据的:

1

人口。 如果某个区域的人口在快速增长的话,那么它肯定是崛起的。

2

经济(GDP)。 人口也受到经济的影响。

3

房价。 房价既由前两个因素决定,也代表着预期,因为一般来说,城市房价的高低含有人们对这一区域未来的判断。


中国有四大区域战略,目前来看,我认为 最成功的是中部崛起战略 。之所以说这一战略成功,因为它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扩散的规律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五年来,中部地区的常住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回流,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一般来说, 人口更具有长期性 。这就突出显示了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线城市的崛起,也是比较明显的。 一方面是二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占比在迅速提升。具体来看,二线和一线城市的人口比重在迅速提升,三四线的比重在下降。今年的房价,二线上涨的速度更快,其次是三线。从GDP来看,二线城市的比重在全部城市中在迅速上升,增速是最高的。


我们发现, 发达城市群的周边城市,也就是小城镇在迅速崛起 。这从人口的角度不是十分明显,十分明显的就是长三角的周边城市人口的比重在上升,其中心城市的人口比重在下降。目前,其他城市群还是中心城市的人口在进一步提升。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像珠三角、京津冀这几个发达的城市群可能也会出现周边城市人口上升的趋势。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人口增量看,周边城市明显快于中心城市;从GDP看,周边城市快于中心城市;房价表现的最明显,因为房价有提前预测的特征。从房价来看,四个城市群的周边城市的房价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其他区域还不行,这个趋势还没有前两个趋势明显,但是已经有这样明显的趋势了。


03

确保三大城市空间崛起、实现多赢的建议


我们说这是一个趋势,但仅仅是一个趋势,它也是可变的,也是脆弱的。在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极化陷阱的。也就是说那些 好的城市发展永远好下去,但是扩散不到其他城市,这就叫极化陷阱 ,这在拉美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那么,中国已经有了扩散外溢的趋势,在市场作用下,已经出现了由聚集向扩散这样的发展阶段, 如果政府还像过去那样把资源都集中在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创造行政红利和差距,或者采取限制甚至驱赶的行政性措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没有随着市场、企业的需求扩散、一体化的话,最终扩散外溢是不可能成功的,就有可能陷入极化陷阱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可以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 要在那些热点区域,甚至潜在的热点区域,加大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让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接近,人口、产业自然就会流动了 ,所以这是一个总体的战略。


具体到三个层面来说:


1)对于中部崛起,要实施两大分区的战略

东部和中部应该是自主发展区,最好让市场来决定, 政府不要过多干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