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圈子
三十万金融精英在关注的公号。投行人士的专业知识、实操经验、业内动态等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分享欲不对等,令我的八年友谊陷入危机 ·  22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年王炸英剧,揭开了顶流女作家的“历史悬案”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该怎么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圈子

接下来,中国经济怎么办?

投行圈子  · 公众号  ·  · 2024-07-14 00:05

正文

作者: 姚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联席主席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本文为作者6月23日在正和岛内部2024案例共学大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内容精编,版权归属原创在,致谢。 转自总裁 读书会/智超讲财商

大家上午好!今天分享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形势,一方面是国内的走向。
中国不会在世界上被孤立


刚才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理解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上一轮全球化已经结束了,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习惯生活的时代还是上一轮全球化,像60后这一代人,很多人还生活在80年代的语境里,即上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上一轮全球化的特点在哪里?融合、趋同。
融合是什么概念?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我们知道上一轮全球化是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美国可以说是站在生物链的最顶端,秩序是它创造的,而且它是最强大的国家,可以用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界融合。
90年代,我们去美国留学时所接受的思想是,自由贸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自由贸易是胜利者写在旗帜上的宣言。美国是二战的胜利者,也是冷战的胜利者,它要把自由贸易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因为这个,美国要求全世界向它趋同,不仅经济上向美国趋同,在社会上、政治上,都要向美国趋同。
那时候的中国似乎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我们最终都要从此岸过渡到彼岸,彼岸是谁?就是美国。这是我们接受的观念。


2008年金融危机特别是2010年之后,世界变了,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突然意识到有自己的路要走,这条路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实然的东西。
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所谓的失望,过去五六十年的时间,美国想把中国纳入美国所主导的世界里,希望中国向他们趋同,失败了。实际上朝鲜战争失败之后,美国就检讨过一次,问谁失去了中国。
过去十年里面,美国再次检讨,为什么再次失去了中国,他们的心情难以言表地后悔。4月份,我去美国国务院见到美国的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他说请你们记住,过去40年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帮助过中国。坎贝尔在过去来说是对中国相对友好的人,我听出了他的失望。

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上,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经济竞争是一种表面性的,因为在经济领域,理性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你不理性就会失败,要是掺杂太多的情感,这个企业就做不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的经济也搞不好。
中美竞争的底层实际是被情感支配的,不要以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理性支配的,我读历史看到国与国间的交往最重要的仍然是情感。
这个情感是什么?
美国不想让中国主导世界事务,包括地区事务,才有了所谓的地缘政治竞争。这是理性吗?这其实是情感,是我原来在这里了,你想把我从这里挤走,我不干,这是动物的领地原则,跟人的理性没什么关系。
中美之间的竞争最为根本的是意识形态的竞争。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头,我们编造了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干什么的?给我们的生活创造意义。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如何去活着?我们需要意义。
西方在编故事方面比中国人更加严谨,也更加执着,西方宗教是一神教,相对比较排外,只有我自己的故事是最好的,只有我自己的上帝是最好的,你的故事和你的上帝都是被征伐的对象。美国人自认为是山巅上的国家,不可能容忍中国走另外一条路。最终的竞争是意识形态的竞争。

我想和大家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这条路,中国是不可更改的,这种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竞争,恐怕是好几代人的事,有人还抱有幻想,中美关系是不是还能缓和?这个世界还能好吗?
在经济层面,理性还是会占主流的,我们所看到的所谓整个世界在脱钩断链,世界在离中国而去,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基本的经济逻辑仍然是主流。
所谓的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只不过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的重新布局而已 ,比如美国要跟我们打贸易战,跟我们搞科技脱钩,它成功了吗?表面上好像成功了。
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不断下降,仅去年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下降了17%。如果看美国的进口,中国从美国第一位的出口国变成第三位。很多人开始说,中国不行了。
前几天我在讲,我们卖东西卖到非洲去和卖到美国去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个话没说错,可是在网上都在骂我。其实我们把计算机卖到非洲去,这个价值更高,美国人手一台计算机,多卖一台计算机没有什么,而非洲的效用更高,因为他们并不是人手一台计算机。
国内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一说法?我们对美国还是仰视,这个产品卖到发达国家去才是好的,卖到比我们欠发达的国家去,那不行。中国人要改改这种想法,总书记说我们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平视世界,我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

虽然中美直接贸易在下降,但事实上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在上升。 按照 原产地原则 计算,美国进口里面中国产品的份额大概从2018年的20%,现在上升到25%。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开始全球布局了,我们的很多出口不是从中国直接出口的,而是从其它国家出口的。
美国现在也搞明白了这个,要对东南亚发起 反倾销调查 ,能不能搞成?我们拭目以待,但我觉得这个难度很大。为什么中国胜出?基本的经济逻辑就是中国的综合成本优势,这个优势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
欧洲要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征收21%的反补贴关税,这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会有影响吗?我估计影响几乎是零。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成本优势太大了,对欧洲的成本优势是50%-100%。卖到欧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国内价格的两倍,征21%的税,欧洲消费者几乎感受不到,这是中国的巨大优势。

美国仍然提高了对中国的关税,特朗普说了,如果他当选了,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60%,对全世界征收10%的关税。估计欧洲也会跟着干,世界的贸易总量会因此降低。
这样的世界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可能对中国反倒是件好事。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成本优势太高了,征了关税之后先死的是其它国家效率比较低的那些企业,中国占世界的份额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这是经济学原理,我相信经济学原理会战胜非理性的预测,过去几年我的判断基本都是正确的。
经济层面理性是第一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用去担心中国在世界上会被孤立,中国会被排除在世界的产业链之外,中国的步伐不会停下来。

要理解中国的经济, 必须理解背后的政治逻辑


要理解中国经济的形势,必须理解中国政府决策的政治逻辑。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你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体制是怎么运转的,它的目标在哪里,就无法理解中国经济,不能就经济来讨论中国经济,否则就会想当然,而不是实然。
历史不是线性的,改革开放40年,我们很多财富都是这40年创造的,特别是最后20年,我们对那个时代习以为常,认为我们还想沿着那个时代走下去。
历史的轨迹不是线性发展的,回顾建国75周年走过的历程,我把它分成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毛泽东时代,也叫计划经济时代。那是一个集体主义的时代,我们的父辈勒紧裤腰带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对于习总书记所说的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割裂开来看这句判断是非常赞同的,这是他改革开放30周年时说的话。
我们吃了三张饼吃饱了,不能说哎呀前两张饼我们不应该吃,吃最后一张饼就可以了,那是傻瓜,你不吃前两张饼怎么能吃饱呢?
前30年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我们得检讨,但是不能一提前30年就说回到文革去,有这种想法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前30年有很多正面的东西,特别是完成了一场社会革命,还给我们的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对前30年的反动,这个反动是什么?个人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什么叫对外开放?拿来主义。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我们最好的时代当然是80年代——火热的80年代、学习的80年代,我们拿到国外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学。
对内搞活,什么叫搞活?搞活,就是什么都可以,是个人主义的迸发。中国前20年我们红红火火,为什么红红火火?因为社会革命,把这个阶级差别、利益集团打破了。

我研究发展经济学,我做国际比较,发展中国家不发展,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利益集团左右政治、绑架政府,改革开放前20年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把改革搞成。发展中国家哪个国家能把改革搞成?搞不成。
我们今天在做的不是搞什么改革,而是巩固90年代改革的成果。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前20年我们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到了改革开放后20年,出现很大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新时代之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改革开放就是40年,2018年之后我们叫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改革开放的第二个20年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校正。
改革开放40年是个人主义的迸发,但是走到极右边去了,新时代要干什么?把它往回拉一拉,前40年、特别最后20年走到最右边去了。当然我们要往回拉,往左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增加集体主义的成分,这是我们今天的现实。

具体做什么?就是要矫正改革开放第二个20年出现了的问题。什么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 汉代开始有了腐败,这又是一个经济逻辑,只要你有 委托代理关系 ,就会产生腐败,官员是皇帝的代理人,他就会腐败。但是新时代要改,大家一定要读习总书记的讲话,反腐还在路上。
还有官商勾结、官商联盟。习总书记2014年说了,官商之间要建立亲清(亲切、清廉)关系,很多企业家根本不理解这句话,绝大多数企业家是好的,而且是兢兢业业做事的,但是总有一些企业家有胡雪岩情结,有了钱就想玩政治,实际上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坏的安排。这个不行。

还有就是有些方面过度商业化了,20多年前我们提出来教育产业化,当时我觉得不对,但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九年义务教育没有一个国家搞商业化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公共性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教育产业化只有在某些部分是可以产业化的,我觉得唯一的部分实际上就是那些非研究型的大学里面,研究型的大学里面都不能搞产业化,会毁掉一个学校。我们那时候看到的情况,当个人主义迸发的时候,你发现它会走过头了,过度商业化。

还有过度金融化,有一段时间P2P满天飞,老百姓的财富全给洗劫了。 房地产规模那么大,把我们的资源都给吸进去了。当代决策者从美国经验里面总结出来一条教训是什么? 美国 产业空心化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过度金融化了,金融搞太大了,没人搞实业了。
中国要跟美国竞争,我们要搞制造业,要搞高科技的行业,那我们就得压缩金融业,包括房地产业。对房地产的整顿,对金融业的整顿都是来自背后这样一个原因。

还有反过度的西方化,包括经济领域、人文社科领域,习总书记提出来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我是举双手赞同的,我对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很不满意,如果我们这么走下去,中国的经济学会变成美国经济学的一块殖民地,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制定自己研究议题的能力,我们只能跟在美国人的后面,人家做了什么,我们赶紧拾漏补遗做点小研究。
我们要有自己的底气和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美国人对我们的期待比我们自己还高。昨天,我在北京书展参加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发布会,他们要组织一批像我这样的学者从中国的经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研究。
我们的很多学者没有看到,也没有那样的愿景要做世界性的东西,给世界出思想,就想赶紧写点文章发表文章,能够炫耀,那不叫学问,对中国没什么意义,对经济学的发展也没什么意义。
方向正确,但方法也重要,现在所看到的经济上所谓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执行层面出现的问题。中央文件一再强调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思想,但很多中层干部没有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思想,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事实上他们还生活在80年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