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眸
看透娱乐,死磕真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乐游上海  ·  总计9000万元!2025“乐游上海”旅游消 ... ·  2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3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眸

从《平原上的摩西》到《我的阿勒泰》,迷你剧如何拓荒|对话齐康

毒眸  · 公众号  ·  · 2024-07-04 21:10

正文


塑造调性。
‍‍‍‍‍‍‍‍

文|杨睿琦

今年上半年评分最高的电视剧是仅有8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超过24万人打分的情况下,依旧拿到8.9的高分。
“散文诗一样的风格,电影一样的质感”,独具一格的观剧体验让观众们将《我的阿勒泰》称为“散文剧”,用户的良好反馈也让市场注意到“迷你剧”这一内容产品形式。
《我的阿勒泰》剧照(图源:豆瓣)
去年年初上映的《平原上的摩西》第一次尝试了迷你剧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从《平原上的摩西》到《我的阿勒泰》,两部迷你剧背后都有一个名字——齐康。
作为《我的阿勒泰》《平原上的摩西》的制片人、爱奇艺灿然工作室总经理,齐康早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参与包括《蓝色骨头》《棒!少年》在内的多部电影制作。
对内容产品形式的追寻,齐康远比观众想象的更早,2017年大热的12集悬疑题材网剧《无证之罪》也出自其手,这在当时以20集为主的悬疑短剧中显得格外突出。
《无证之罪》剧照(图源:豆瓣)
《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我的阿勒泰》三部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作者性 与调性风格,这一方面或许来自创作者们自由而紧密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与制作人的审美取向有关。
在这次对谈中,齐康不止一次将迷你剧创作与电影相联系。齐康认为,尽管内容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本质都是追求情感、表达情感。
虽然在创作上与观众进行了良好链接,但在市场发展上,迷你剧仍面临IP开发、供给不足、曝光周期较短等各种问题,带着这 些问题 毒眸(id:DumoreDumou) 与齐康展开对谈。
以下为 毒眸(id:DumoreDumou) 与齐康的 对谈实录:

毒眸 最开始做迷你剧的时候,你对市场有着怎样的的判断与预期?

齐康 :充满未知。前期投资需要非常谨慎、合理地规划成本,体量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要让创意得到真正落地与展现。因此我们会在制片层面想很多办法让成本使用更有效率。创作层面也会不断思考,迷你剧的题材、内容形态和其他内容产品相比到底有哪些差异?以及它给观众带来的满足感到底是什么?

毒眸 《平原上的摩西》和《我的阿勒泰》两部作品都有非常强的作者性与审美调性,这可以被视作一种“差异性”吗?

齐康 :我们会考量。一方面就像前面说的,我们会考虑迷你剧和长剧或者12集短剧的差异性到底在哪?表现手法有哪些差异?这就会让我们的作品有非常强烈的风格化呈现。另一方面,在表达层面上,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元的价值内核。

毒眸 一个问题是,不管是原著作者还是剧集导演,创作者们的个人风格都非常强烈。最终到一部剧集里,如何达成调性的一致?

齐康 :首先我们还是尊重内容以及它的表达基底。虽然两个项目的来源和起始点有一些差异,比如《平原上的摩西》是我先看到的小说,我会想,在我的想象中它的表达内核是什么?它的气质是什么?我觉得哪个导演更适合?就找朋友去引荐,找到大磊导演,大磊导演恰好也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大家一拍即合就去创作。

《我的阿勒泰》是导演滕丛丛先发现的李娟老师的作品,她找到我,我再去想这里面有哪些东西是触动我的?创作者们想要的方向是否是可以被保护的,或者说是否适合坚定去做的?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否一致?大家再一起去碰。

尽管项目来源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基于文本、导演、主创、制片人以及我们背后的公司体系对创作者的尊重、对故事的尊重。实现路径不同,但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毒眸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形容《我的阿勒泰》和《平原上的摩西》这种“底层的东西”,会是什么?

齐康 :《我的阿勒泰》是乐观、善意、从容,多一些憧憬,《平原上的摩西》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它包含着对逝去童年的眷恋,对于纯真消逝的伤感,以及人与人之间很难达成真正理解的伤感,人总是对很多情谊后知后觉,当你参透的时候,人已经“天各一方”,这是遗憾而伤感的。

毒眸 《我的阿勒泰》和《平原上的摩西》从观感上看都有一种“感性氛围”和“诗意”,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去平衡这种感性?

齐康 :谢谢你的这种感受。我想我们或许没有刻意去做平衡。在咱们的文学传统中,诗词在各种文体中占比非常大,而这种文体本身是浪漫化的,充满感性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受到这种文学形式的影响,或许在潜意识就形成了追求含蓄、浪漫的表达方式。这两部作品的原作本身文学属性就很强、充满了诗意,导演们、编剧们的文学底蕴也很足,虽然他们的故事基础、类型形态不一样,但最终审美和气息上会有相似。

毒眸 你觉得现在的迷你剧用户,或者说更容易接受迷你剧的用户,他们是否有一些需求或者喜好上的变化?

齐康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或许总是很匆忙、很焦虑,注意力变得更宝贵,也越来越有见识,我们希望更尊重观众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观众看到我们做的内容时候,得想办法获得观众的注意力,给观众在思想和审美上的满足感,这不容易。

毒眸 你觉得迷你剧站在长剧和电影的中间地带里吗?

齐康 :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是“媒介即信息/内容”。剧集本身就是电影艺术随着数字化发展、传输手段发展派生而来的一门艺术,随着诸如降噪耳机、投影、VR眼镜等终端技术的发展,剧集形态也要进化,或许”迷你剧“不仅仅是艺术形态的创新,更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毒眸 那你觉得迷你剧未来会有哪些新方向?

齐康 :题材、类型会越来越多元。本质上还是往电影本源那去找,好莱坞现在就已经将类型片进行分类,动作、悬疑、爱情、惊悚,这些都有可能是未来迷你剧的方向,未来出现仙侠题材的迷你剧也不是不可能。随着媒介的变化,内容产品的形态也会不断改变。

毒眸 你觉得和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相比,国产迷你剧还有哪些成长空间?

齐康 :我们对于类型的探索可以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叙事技巧上的精进程度、成熟程度也有提升空间,以及工业化水准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进步空间。任何地区的内容都有各自的创作沃土,不同沃土的养分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有我们独特的人文风貌、历史风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创作源泉。我们的社会经历了高速发展,这种体验以及相对应带来的‘满足感’,我认为是其他国家的创作者很难普遍体验到的。

毒眸 你觉得《我的阿勒泰》算是拥有这种“独特性”的作品吗?

齐康 :当然是,因为它发生在中国,有我们独特的地域风貌与故事内涵。但我们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这是一个讲述是人生的回望,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产生困顿,如何再次获取动力的故事。和用户的国别、民族没有关系,这是一个普世的故事,也共同指向一个哲学基本命题,”我从哪里来“。

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以现在市场出来的这几部迷你剧为例,投入都非常大,剧集的招商及商业化回馈效果如何?

齐康 :我们商业化的主要来源是会员、广告和版权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来看,这两部片子都在寻求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探索的效果较为显著。

毒眸 有没有想过这种高投入、长周期的内容产品可能会带来供给不足的问题?

齐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