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锡盟融媒 民生  ·  护航“开学季”,筑牢“防护网”! ·  16 小时前  
苏州新闻  ·  正在公示!恭喜苏州这些高校! ·  昨天  
苏州新闻  ·  正在公示!恭喜苏州这些高校! ·  昨天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昨天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昨天  
微行动联盟  ·  山西省24届一模卷、押题卷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

父母志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09-2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孩子学习不积极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孩子笨,而是懒惰。文章通过讲述朋友孩子的例子,引出“积懒成笨”的现象,并指出许多孩子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困难。同时,文章也提到父母的态度和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强调父母需要适当管教孩子,避免孩子陷入“假勤奋”状态。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学习不积极的原因不仅是智商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懒惰。

许多孩子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困难。这种现象被称为“积懒成笨”。家长需要警惕这种现象,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观点2: 父母的态度和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父母需要适当管教孩子,避免孩子陷入“假勤奋”状态。同时,父母也要坚持让孩子养成规划、积极主动、自检自查和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关键观点3: 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父母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规划归纳、积极主动、自检自查和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正文

作者 | 木槿妈妈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孩子并非不聪明

只是懒得学习


前几天,朋友来家里做客。


聊到孩子小升初的话题时,她说自己特别焦虑,虽然前段时间在放暑假,自己却完全没有处于放松的状态,失眠、掉发,皆因儿子轩轩的学习令她心力交瘁。


原来,今年小升初,轩轩考试成绩不理想,三门主课语文60+,数学80+,英语60+。


在我的印象中,轩轩一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分数让我感到万分意外:“我记得轩轩语文和英语挺好的,这次考试怎么在及格线徘徊了?”


“懒,都是因为懒,单词、语法都要背,他一学习就耐不住性子,刚坐下学习10分钟就要跑出去玩了,你说他一句,他回你三句,给我气的。”说罢朋友长叹一口气。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脑海里出现了四个字: 积懒成笨


还记得一位教龄20多年的班主任曾感慨: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许多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而后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因为有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持,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最终成绩远远超出老师和父母预估的孩子。”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笨,而是懒。


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在同等水平,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奋。


一个人若是懒得学习,懒得思考,懒得认真,懒得坚持,最终只能自食其苦,自毁前程。


新学期,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那些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的孩子

正在被“懒”拖垮


听过一句话:


“初中刷掉懒的,高中刷掉笨的,积懒成笨活该被刷。”


真实且扎心。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后慢慢拖垮孩子的意志,甚至放弃学业。


考完试,当家长问起孩子这道题为什么做错时,大多数孩子惯用的一个托辞就是:这题我会,我就是太粗心才做错了。


  • 因为粗心,记错了公式,算错了答案;

  • 因为粗心,审错题目,导致答非所问;

  • 因为粗心,在草稿纸上算对了,但是抄写答案时写错了。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写作业,做习题,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时候家长就要多想想,“平时都对,考试就错。”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孩子在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拿粗心当借口。

有一位14年教龄的老师总结出孩子懒惰的两种类型:

1. 肢体懒惰: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在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

2. 用脑懒惰: 这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不“思考”。

正如迈克尔·桑德尔所说的那样: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把学习和思考统一起来,能避免孩子单思不学,避免所想变成空想和妄想。

低质量的勤奋不如高质量的用功,用心思考是记忆、消化知识的致胜法宝。

真用功的孩子,身上都有这几点特质——

温故知新: 睡前会把当天的知识在脑子复习一遍;

拒绝拖延: 每天定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注重积累: 勤阅读,写日记,摘好词,背好句;

擅于提问: 上课会听课,下课会提问,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循序渐进登上顶峰。

成绩不会说谎,如果付出时间和成绩不成正比,父母就要反思孩子是否处于“假勤奋”的学习状态了。

尽早让孩子摆脱“假勤奋”标签,才能在学习上收获“真功夫”。


每一个懒惰的孩子
背后都站着容易妥协的父母

梁实秋曾说: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

父母恰到好处的管教,教出的是踏实勤奋的孩子。

父母无条件的妥协,养出的是懒散浮躁的孩子。

前几天,看到了新媒体作家刘小念写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

一个出身在普通人家的孩子子吉,考上了广州的一所重点大学。

毕业后每天晚不睡早不起,找不到工作怪就业环境不好;

随后去考公务员,考试失败后又说试题出得偏而怪;

父母着急的托人找了无数个关系,好不容易帮他争取到一份在银行实习的机会,他却嫌弃这份工作毫无技术含量,与自身专业不对口,拒绝再去上班……

几番折腾后,子吉的父母终于明白:他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脚踏实地的心态。

在我看来,子吉成年后经历的种种失败,皆因自身的懒惰和父母的一次次妥协。

《颜氏家训》有言:“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着狠心,他们会在孩子想偷懒时,坚定地拒绝,逼迫他们勤奋。

网上有一个五年级在读的小女孩,她的妈妈给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制定的学习计划,而且妈妈每天也会陪孩子一起完成。

久而久之,小女孩越来越自律。

每天六点半起床晨读;放学回家也不需要父母监督,自己会主动写作业;周末的时候自己阅读和练字。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态度模棱两可,就会留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已经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打破规则,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他们既给了孩子尊重,又让孩子不能突破底线。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放纵的少年
也不愿见你卑微的成年

网络上曾有一个问答:

上学期间,那些懒得学习,混日子的人,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

有个高赞回答:

“有一份不自由的工作。”

叔叔家的儿子,初中时候成绩很不错,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前十。

但是高二那年,他开始沉迷网络,每天都要去网吧打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他一直堕落到高考前夕。

最终以300多分的成绩上了一所专科院校,读着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继续混日子。

毕业后,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为了谋生,他被迫辗转在各个小餐馆做服务生。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直到有一次累到晕倒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

在学习上偷懒,就是给自己挖坑,不吃学习的苦,就要被生活欺负。

身为父母,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快乐。

但这快乐也要分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该学习的年龄选择了放纵,在该努力的阶段贪图轻松享乐,他之后的道路定会万分曲折。

请告诉孩子,你现在读的每一本书,所记住的每一个知识,是为了让你未来有底气捍卫自己的人生。


新学期,预防孩子“积懒成笨”
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