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坚持教授治校的治理结构,经过十年发展,已培养出数以万计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并成功启动海外市场运营,致力于促进东西方双向交流,成为融贯中西、整合全球最佳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商学院

站在澳洲看出海: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企业出海的优选试验地?

长江商学院  · 公众号  ·  · 2025-04-02 20: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市场作为出海第一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既具备西方成熟市场属性、又与亚太市场紧密相连的经济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优选试验地。


长江商 学院全球独角兽课程学员、博满集团合伙人庄熠多年来 专注于全球科技投资及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见证了一众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出海历程。她在文章中分享了 对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资本市场动态以及企业出海路径的深刻洞察, 希望为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考。


庄熠

博满集团合伙人

江商学院全球独角兽课程学员


在当前全球出海热潮中, 澳大利亚是一个相对被低估的高潜力市场。 它不仅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具备稳定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与较高的人均支出水平;同时,本地产业链的空缺与制造业长期“空心化”,为海外企业留下了大量高质量市场空间。


一方面, 澳大利亚拥有高度透明的政策环境、成熟规范的市场体系, 并且对新兴品牌持开放包容态度,为中国品牌的初步国际化提供了稳定、安全的落地环境。企业在这里所获得的用户反馈、市场验证,具备高信噪比,能为后续拓展欧美或东南亚市场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澳大利亚拥有较为集中的华人社区,它既是早期市场的缓冲器,也是品牌建立和扩展的重要跳板。截至2024年,澳大利亚华人数量约 140万左右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约 5.6%;普通话是全澳最常用的非英语语言,约 3.2%人口在家中使用普通话。更进一步的, 澳洲华人中产阶层比例较高,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也更强。 对于中餐、国货、美妆、茶饮、教育科技、母婴产品等领域,可作为品牌“种子市场”。



图: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在澳大利亚的开业盛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具有一种在全球市场中极为稀缺的“中立型形象”:


它是标准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法规合规、产品标准、审美偏好等方面,与欧美市场高度一致;


同时,它又处于亚太区域核心位置,在消费品、健康、生活方式等领域,拥有较强的文化认同与品牌影响力——尤其在亚洲市场中,常被视作“先进国家代言人”。


这意味着:在澳洲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不仅能赢得西方主流市场的信任,也更容易获得亚洲消费者的好感和追随。因此,对于有志于打造全球化品牌的中国企业而言, 澳大利亚正是一个“低门槛、高反馈、高背书”的理想试验场。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多个真实案例,梳理中国企业在澳洲市场的出海尝试,以及澳洲企业的全球影响力构建之旅。以探索在这个“被低估的高潜力市场”中,如何构建面向全球的竞争力。


01



中国企业的澳洲出海: 价格竞争到品牌竞争


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合作,建立在几十年稳定往来的基础之上。从早期的资源互补,到如今多元化的消费品与科技出口,两国早已形成了高度互依的经贸格局。


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既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以2024年为截面,澳洲从中国进口总额达到757亿美元体量。其中,电子产品/设备 (157亿) 、机动车 (61亿) 、家具灯具和预制建筑装修材料 (41亿) 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类,占据进口榜单的第1、3和4位。更值得关注的是, 进入澳大利亚的中国产品,正在沿着价值链条不断向上攀升——从过去的“产品出海”,逐步演进为“品牌出海”。


代表产业:电商及小型消费品


澳大利亚自2022年进入了高息周期。生活成本的高企,以及年轻人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加深,促进了电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 (平台类型的企业在这一年中增速达到了39%) ,也为中国企业的出海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思路。截至2024年,澳洲电商在零售行业的穿透率约为17.7%-22.3%,对比中国市场46%-50%、英国市场26%-28%、美国市场21-23%,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澳洲电商发展速度(来源:澳洲邮政)


在早期阶段,大多数中国产品通过渠道商进入澳洲市场,例如Kogan、JB Hi-Fi 等主流零售平台承担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角色, 中国厂商更多是供应链中的“幕后玩家”, 很少有机会直接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认知和粘性。


澳洲电商市场份额(来源:IBISWorld)


我们以75寸电视机价格作为一个侧面,展示渠道/品牌潜在可以带来的利润空间:2015年,澳洲最大电子产品电商之一Kogan意识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在深圳设立采购及装配团队,推出自有品牌电视机。根据公司财报,在2019年,其“自有品牌”策略贡献了公司50%的毛利润,即近5000万澳元。直至今日,Kogan仍是本地重要电视机品牌之一,定价与市场上其他主流品牌相比,其价格优势可达34%至一倍以上。



而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重塑。Temu (拼多多海外版) 、Shein 等中国电商品牌以极强的渗透速度,成为了澳洲电商的中坚力量——根据Roy Morgan 报告,截至2024年6月,两家品牌分别录得了17亿澳元和11亿澳元的年销量,活跃用户分别达到了380万和200万人,斩获澳洲时尚电商消费近20%的市场份额。


不再仅仅依赖澳洲本地渠道商,而是 以品牌身份直接进入市场,与消费者建立第一方关系, 掌握定价权、品牌话语权乃至用户运营权。这种“跳过中间商”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利润空间,也大幅强化了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国品牌正在本地市场快速积累用户认知与口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而非“卖出去”的代表,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参与,已经从单纯的商品交易,转向更深层次的品牌构建和长期运营。


Temu和Shein澳大利亚用户组成(来源:Roy Morgan Research)


代表产业:新能源汽车


如下图所示,2024年,澳洲销量前三的电动车中,中国背景品牌占有两席——比亚迪 (BYD) 与MG (名爵,隶属于上汽集团) 。这两家车企代表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出海模式。一者强调“全栈直营、科技形象”;另一者则以“借壳国际品牌、深耕本地渠道”在主流市场扎根。



比亚迪在澳大利亚市场采用了“轻资产 + 强品牌”的本地化策略,逐步实现从进口商模式向直营品牌运营的升级。


进入澳洲初期,比亚迪选择与本地合作伙伴 EVDirect 合作,通过总代理模式快速打开市场。但与传统OEM依赖经销商不同,比亚迪同步在澳洲设立了本地子公司,主导品牌运营、销售网络、售后体系等关键节点,实现了对终端的高度掌控。


比亚迪在澳洲采用的是高度集成化的“全栈式运营模式”:

产品方面, 首发车型Atto      3 定位紧凑型SUV,定价精准打入主流市场区间,强调性价比与科技感。

渠道方面 ,在EVDirect基础上,拓展直营体验店 (如悉尼、墨尔本CBD) ,与线上预订平台协同发力,提升品牌可见度。

售后服务方面, 与mycar等当地维修网络合作,快速搭建覆盖全澳的服务体系,解决“买得起但用不起”的信任痛点。

品牌建设方面, 比亚迪在澳洲大力投入广告和社交媒体传播,重点突出“绿色科技”形象,以差异化取胜于传统油车品牌。


截至2023年底,比亚迪在澳洲市场的月销量已稳定突破千辆,并开始筹备后续车型 (如海豹、汉EV) 的投放。相较于仅以产品出海的企业,比亚迪的“品牌主导 + 本地化协同”模式,无疑更适合在成熟市场构建长期价值。


比亚迪ATTO 3的澳大利亚售价(来源:比亚迪澳洲)


02



从澳洲到全球:一个标准制定者的战略起点


当然,澳洲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实验田”。 对于具备长期视野的企业而言,澳大利亚更是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品牌根据地,更是通向全球的战略跳板。


澳洲市场 兼具与国际接轨的消费审美、高购买力、成熟的监管框架, 在产品、品牌和合规层面具备极强的“全球适配度”。与此同时,其资本市场体系高度开放,链接亚洲、美洲和欧洲,能够在一个相对精简的市场体量下,让企业触达全球战略资本的支持。


在这里,品牌不仅可以完成商业模式的打磨和验证,还能在早期阶段 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的资源网络与影响力基础。 这种在“可控规模内练级、在全球坐标中成长”的特性,是澳大利亚作为出海目的地最被低估的价值之一。


图:澳洲ASX200指数的投资者,有46%是国际资本;且达到该指数门槛相对较低,仅约为6亿美元 (来源:博满资本服务)


图:澳洲企业与亚洲市场长期深度联动(来源:博满资本服务)


代表产业:有温度、有深度的高端消费品牌


以伊索 (Aesop) 为例,这个诞生于墨尔本街头的高端护肤品牌,成功走出澳洲,成为享誉全球的生活方式代表,并最终以25亿美元的估值被L'Oréal全资收购,其路径正是“深度出海”与资本助力相互交织的经典案例。



伊索上海开业,被评为“全球最美门店” (图片来源:爱范儿)


伊索以其独特的极简美学、植物配方和哲学式品牌语言迅速脱颖而出。品牌从一间街头护肤实验室起步,稳扎稳打,在澳洲本土建立了稳定的消费群和文化认同。与此同时,真正让 Aesop 走向全球、扩张为超过 400家门店、估值超过 25亿美元的国际品牌,背后 离不开澳洲独特的全球化资本运作路径。


第一阶段:本地品牌的初步扩张 (1987–2003)


•早期由创始人 Dennis Paphitis 自主经营,聚焦澳洲高端百货和精品渠道,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


•主要靠现金流和自有资金稳健扩张至澳洲主要城市,初步进入亚洲市场 (香港、日本、新加坡) 进行试点。


第二阶段:引入私募资本,启动国际化 (2003–2012)


•2003年,EQT Partners (瑞典私募基金) 旗下的 Natura &Co 收购其多数股权,标志着品牌开启国际化进程。


•EQT 的加入,带来了成熟的零售扩张策略、供应链优化能力和全球品牌管理资源,协助 Aesop 快速打通亚太、欧洲市场。


•在此阶段,Aesop 店铺数量从几十家增长到超过 100 家,品牌语言逐渐国际化。


第三阶段:整合进全球资本平台,完成全球铺设 (2012–2023)


•2012年,巴西美妆巨头 Natura &Co 进一步收购 Aesop 100% 股权,将其作为集团旗下重点国际高端品牌运营。


•在 Natura 的全球供应链与门店网络支持下,Aesop 进入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核心市场,店铺总数迅速突破 400 家。


•Natura 推动 Aesop 的 DTC 电商能力、数字化零售升级,增强品牌用户数据洞察与客户终身价值管理能力。


•到2023年,Aesop 已成为集团最具增长力和全球认知度的资产之一。


第四阶段:被全球最大美妆集团 L’Oréal (欧莱雅) 收购 (2023)


•2023年,L’Oréal 宣布以 25亿美元的估值全资收购 Aesop,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品牌收购。


•对 L’Oréal 来说,Aesop 是其进军“超级高端天然护肤市场”的关键布局;对 Aesop 来说,则开启了通往更大规模全球化的下一个阶段。


代表产业:深耕垂类应用的软件服务


再来看 Canva,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澳洲科技公司,是近年来全球增长最快的设计类SaaS平台之一。它的愿景非常清晰:让“人人都能设计”。创始人 Melanie Perkins 在悉尼大学读书期间敏锐捕捉到非设计专业人士对“简单好用设计工具”的需求,并将这一想法孵化为产品原型。Canva 早期聚焦教育市场切入,通过极简拖拽式界面打破传统设计软件的专业壁垒,很快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更重要的是,Canva 并没有因为地处澳洲而受限于区域市场,反而充分利用本地的全球化市场环境、技术人才和资本开放度,在早期就吸引了 Blackbird Ventures、Felicis Ventures、Sequoia Capital、Bond Capital 等全球顶尖投资机构的持续支持。随着用户增长和产品成熟,Canva 逐步扩展至北美、欧洲市场,并在产品中不断融合 AI 技术,例如一键生成图文排版、智能品牌识别、自动翻译和图像生成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差异化竞争力。


截至2024年,Canva 拥有超过 1.5亿全球用户,覆盖超过190个国家,企业客户包括谷歌、沃尔玛、Deloitte 等国际大型企业,估值突破260亿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私有SaaS公司之一。



Canva资本运作时间线


•2012年:创始人 Melanie Perkins 在悉尼推出前身产品 Fusion Books,切入教育市场,打下产品验证基础


•2013年:正式成立 Canva,获得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Blackbird Ventures (澳洲本土基金) 和 Matrix Partners (美国)


•2015–2018年:连续完成多轮 A/B/C 轮融资,吸引包括 Felicis Ventures、Skip Capital、Sequoia Capital 等国际知名风投

•2020年:在疫情推动在线协作需求爆发的背景下,Canva 用户数迅速增长,估值突破 60亿美元


•2021年:完成 2亿美元融资,估值首次达到 400亿美元,进入全球SaaS估值第一梯队


•2024年:持续推进 AI 产品布局,深度整合自动化设计、图像生成、文案建议等功能,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关注度


Canva的成功再次证明,澳大利亚不仅能提供初创企业发展的“安全温室”,更能孕育出全球化能力极强、具备长期技术演进潜力的超级平台。


03



从澳洲起步,走向全球未来


在全球化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中国企业的出海不再只是一次“走出去”的尝试,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参与。而在这场参与中, 澳大利亚,或许正是最容易被低估、却最值得被认真对待的那一站。


这里有西方市场的成熟机制,也有亚太文化的亲和语境;有消费升级的机会,也有品牌塑造的空间;有制度的透明,也有资本的开放。它不喧哗,却真实;不急躁,却厚重。正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我们见证了 Aesop 走向全球,也陪伴了 Canva 成长为科技独角兽。


我们相信,这片“低调的发达市场”能为出海企业提供的不只是试错空间,更是扎根世界的底气。我们也始终愿意,作为一个长期深耕澳洲的金融服务机构,成为中国企业与澳洲市场之间,最稳定、最值得信赖的桥梁。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比亚迪、Shein、Temu 等一批先锋企业在本地生根发芽,迅速成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期待,有更多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创业者、品牌创始人来此考察——这里不仅值得试水,更值得长期耕耘。


欢迎点击 阅读原文 ,告诉我们你对澳洲的期待和出海澳洲的挑战,

有效问卷会收到长江提供的惊喜礼品!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end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长江商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