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绘了金陵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通过展现长江的壮观景象以及历史背景,传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之情。文章赞美了唐朝统一天下的伟大业绩,并通过对长江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万里长江风光图卷的生动描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江的壮观景象和历史背景。
诗中通过描绘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的壮观景象,以及长江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展现了长江的浩瀚气势和博大的特点。同时,通过历史背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六朝君主统治时期的感慨和思考。
关键观点2: 对唐朝统一天下的赞美。
诗中的后四句通过歌颂唐朝盛世,表达了诗人对李唐一统天下的伟大业绩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关键观点3: 诗人的生动描绘。
李白通过对长江上游、三峡、中游、下游的生动描绘,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种描绘是其它诗人所无法做到的,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长江的深情。
正文
金陵望汉江
【唐】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派:河的支流。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
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后四句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
其他诗人,由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对万里长江绘出全图。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样有游万里长江的经历,但也未必像李白对长江那样的钟情,或虽钟情而不善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