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原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主要活动与成果推介;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荣誉学位教学平台以及数字人文教学的推广交流;《数字人文研究》的推广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记侠  ·  没有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重复 ·  昨天  
壹娱观察  ·  年度最佳游戏为何不是《黑神话:悟空》? ·  2 天前  
壹娱观察  ·  年度最佳游戏为何不是《黑神话:悟空》? ·  2 天前  
软件室  ·  永久删除,建议你谨慎使用! ·  4 天前  
软件室  ·  永久删除,建议你谨慎使用! ·  4 天前  
说财猫  ·  欠36万被公开催债!百度造车,有点尴尬 ·  4 天前  
说财猫  ·  欠36万被公开催债!百度造车,有点尴尬 ·  4 天前  
天使调研  ·  12月10日 天哥算法推演 ·  5 天前  
天使调研  ·  12月10日 天哥算法推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人文研究

课堂案例分享|ZHI艺:以有限的ZHI,接近无限的美

数字人文研究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科技自媒体  · 2024-12-15 10:25

正文

ZHI 艺

以有限的ZHI,接近无限的美


本期作者

彭益飞 大二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大类

朱俊霖 大二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档案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被誉为“锦中之冠”。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其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古代南京云锦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蚕丝下脚料,这为绒花制作工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绒花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经过化涤、锤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最终呈现出色泽金黄、光亮柔软的特性。南京是中国金箔的发源地,如今南京也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中心。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发展,但未有较为完整系统的数字化平台,ZHI艺便完成了这项任务。


项目发起


2016年,南京市政府新闻办发起“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团队跟随国际设计师探访云锦、金箔、绒花等非遗技艺,采集了大量工艺素材。此后,项目组与公益组织“稀捍行动”深度合作,对这三项非遗技艺进行深度梳理,不断扩充资料数据库,最终收集到高清图片1758张、口述史录音461分钟、视频691条,于2019年正式启动了非遗虚拟展示平台“ZHI艺”。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文化创意系副系主任,项目总负责人。

ZHI艺团队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研究生、摄影师、设计师和技术工程师等。同时,项目组还邀请了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工艺大师作为顾问团队,对工艺流程与内涵的梳理给出专业性意见与指导。


项目目标


ZHI艺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以“以有限的ZHI,接近无限的美”为口号,致力于从认知、制作和智识三个层面展示传统手工艺之美,为当下的创造提供想象之源与文化之根。‌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南京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进行数字转化及虚拟展示,并通过“ZHI艺”这一非遗虚拟展示平台,对南京的传统手工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

  项目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ZHI艺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展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云锦、绒花、金箔等非遗技艺。该项目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多家单位协办,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深入揭示工艺与文化内涵:与其他媒体相比,ZHI艺平台对作品、工艺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揭示,能够真正吸引大众、传播知识并植根情感。这种深入的展示方式使得该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教育方面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数字化与知识生产:ZHI艺项目采用最小计算策略,鼓励工匠通过数字化和在线展览将技能和知识传递给他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这种数字化方法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促进了知识的可持续生产,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三个主展厅的设计理念:ZHI艺分为“知”、“制”、“智”三个主展厅,分别代表创造的基础、工艺的起始和智慧的体现。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还强调了手工艺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个主展厅的设计理念

“知”(Knowing)是创造的基础,包括匠人所掌握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相关知识,是非遗“非物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代代的匠人,不仅是造物者,更是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相关知识的拥有者,在他们手中,每一件器物都蕴含着当时当下特有的气韵与风貌,供后人解读、欣赏。

“制”(Making)是工艺的起始,最初所有的工艺,都是手工艺。无论其最初是为皇家而生还是为平民而起,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依靠手来完成。由人工完成又由人进行传承,因此有关制造过程的经验与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制作技艺难以被完好无损地记录与传承,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造成了困难。

“智”(Understanding)是传统的承袭,是记忆中层层叠叠的历史,而承袭必然发生于两个主体之间,代代相传的智慧是技艺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记忆中层层相叠的历史。个人的生活经历史转瞬即逝,但是代代相连形成的记忆锁链却永远存在,并指向未来。这也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给下一代人讲授?讲授出的内容又是如何被人理解和接受的?

 主要实施步骤

1

考察了解:ZHI团队考察了南京的三种传统工艺:云锦织锦、金箔锻造和绒花制作,三者都与丝绸业密切相关。通过国际驻场设计师计划,团队与设计师,工匠,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文化机构的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参观了当地的工作室,采访了设计师和工匠,讨论并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2

收集数据:团队通过四种收集数据的方式:(1)拍照,(2)制作短视频,(3)搜索免费版权图片,(4)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学生严格遵守数据采集协议,并且必须清楚地了解工艺发展中每一步的名称和目的,所有材料都是由工匠和当地博物馆授权,并作为他们自己的档案在我们的网站上呈现。

3

设计网站:由于内容是轻量级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基于HTML5/PHP的高度灵活的网站,用于图像,视频,文本和互动游戏。所有模块都是基于图像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辑。

互动游戏

游戏设计:ZHI艺设计了两款小游戏。其一以云锦为题,对其进行配色。玩家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云锦图案。通过互动的方式,玩家可以更直观地学习云锦的配色技巧和图案设计。


逐花异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其二为绒花主题的探索小游戏。用户可以全景欣赏绒花作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保存分享。绒花作品惟妙惟肖,让用户看到了绒花工艺的千变万化。


奇幻物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细节展示

在介绍云锦、金箔、绒花之前,团队先着重介绍其背景,显得更加具有故事性。云锦介绍以“白”“赤”“黄”“青”“黑”五色入手,介绍各个颜色的古代含义与意义,如“白”字的本义为“虚空”。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赤色为鲜红色,代表火与太阳,是原初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之一等等,让用户对云锦的色彩象征更为清晰。

介绍金箔则从中外远古信仰说起:太阳崇拜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狂热精神,而黄金被当成太阳的化身。古埃及人的谚语中记载“黄金是可以触摸的太阳”;古巴比伦人称黄金是“太阳神洒落人间的汗水”;而中国古代先民则把太阳叫做“金乌”。也简单介绍了其他国家的黄金工艺,让用户对于金箔制造工艺更加感兴趣。

特点与优势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ZHI艺”数字人文项目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古籍、文物、艺术作品进行3D扫描、数字复制和虚拟展示等手段。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2

记录文化故事: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工艺很重要,工艺背后的人也很重要。陈静老师及其团队在工艺的收集过程中,不仅对工艺传承者的制品进行数字化记录,还做了工艺传承者的口述史报告,鲜活地呈现出非遗背后的工匠及他们的故事,这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保留。

3

促进‌国际标准对接‌:研究团队通过古籍量化分析、染色复原实验、色彩空间构建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建立了一套对接国际标准的云锦色卡‌,不仅在国内到认可,还对接了国际标准,解决了非遗手工艺在国际传播中的标准化问题‌。

挑战与不足

1

缺乏可持续性和持久性:网站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基金会的支持,并与工匠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网站的运营和维护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若项目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则难以长久维系。且原项目组成员大多是学生,毕业后很难再一起合作。

2

大众化传播度不高:ZHI艺项目以线上网站展示为主,并未开放线下实体体验馆,大众难以获得沉浸式体验。如果可以开设线下体验馆,让用户置身现场,体验会更棒。

3

缺乏用户反馈机制:在设计互动性和沉浸感的同时,项目可能忽略了用户的反馈机制,如何吸引用户深入参与并根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是提升项目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云锦色彩知识的数字化与重建》Lin W, Mengyue M, Wang J, et al. Digitizing and Recovering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ur of the Nanjing Brocade[J]. SCIRES-IT-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2, 12(1): 95-110.

[2]《简而美——以传统工艺的ZHI项目为例》Chen J, Li M, Lin W, et al. Simple but Beautiful: A Case Study on the ZHI Project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J]. Digital Humanities Quarterly, 2022,16(2).



文字 | 彭益飞、朱俊霖

排版 | 朱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