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投资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可能存在的两种偏见:家乡偏见与内行幻觉。这两种偏见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导致他们无法探索新的投资渠道和过度自信。文章还提供了克服这些偏见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乡偏见与内行幻觉的定义和表现
文章详细解释了家乡偏见和内行错觉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家乡偏见指的是对自己家乡熟悉的事物过度偏好,对内行错觉则是因为基于情感因素而非理性分析产生的过度自信。
关键观点2: 投资者偏见的后果
投资者因家乡偏见和内行错觉可能会导致投资范围狭窄,收入有限,并加大投资风险。过于依赖自己的熟悉领域或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忽视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
关键观点3: 克服偏见的建议
文章给出了四条克服家乡偏见和内行错觉的建议,包括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纪律、内行人的意见只作为决策参考而非依据、勇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等。
正文
编者按
:以前给大家转发过一次小茂茂的文章,不想这么快再推荐了,没想到小茂茂最近产量很高,质量也很有保证。
这让我改变了想法,趁着周末,再给大家转发一篇小茂茂最近的力作。
此文原题《
家乡偏见与内行幻觉
》,讲的是股民心理,但基础逻辑又可扩散到其他领域去进行运用。
小茂茂笔记
公众号,目前已经有七八十篇原创文章了,内容涉及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各个方面。
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中,每个人都带有偏见,虽然我们经常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偏见会不由自主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家乡偏见与内行幻觉。
家乡偏见,指的是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熟悉的事物、观念存在过度的偏好与积极评价的倾向,而对于家乡以外的事物,可能存在相对较低的评价与忽视。而这一偏见,可以延伸为: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盲目的赞赏,而忽略了他们认知以外的事物。
在投资领域,带有家乡偏见这一思想的投资者经常会出现。他们过度投资自己认知以内的企业,却忘记了去尝试新的投资方式。
比如说美国的资本进出自由,投资者既可以将资产投资美国,还可以投资在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或者印度。理论上,投资者应该将自己的资产配置在回报率较高的领域,或者在其它的国家配置一些资产,进行风险分散。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投资者都会显示出很强的家乡偏见,将90%以上的资产投资在自己国家的金融市场上。
而家乡偏见带来的结果就是:投资者受到狭隘的心理影响,他们永远无法探索出新的投资渠道。他们只知道在自己认知以内的小天地里进行投资,这样一来,自己的收入范围变得无比狭窄,无法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由于自己投资的范围过于集中,也加大了自身的投资风险。
内行错觉,这种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的投资行为。一般来说,人们会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所谓的“熟悉” 来自情感性因素,而不是基于对事情基本面的了解。在投资领域亦是如此,
一些专业的投资者或投资专家,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过往的成功经历,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过度自信,从而忽视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举个例子,有一家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高管们都很兴奋。然而,从研究的角度分析,这家企业主业不清晰,表面上看是高科技公司,实际上是靠政策搞工业地产,从长期来看很难有大作为,所以参与持股不一定能盈利。但是高管们却不认可这个结论,他们觉得自己是内部人士,觉得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于是很多人重金参与了这个计划。结果几年之后,这家企业的股价一直处于低位,甚至比当时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时的价格还低。
我们在日常的投资中,经常会出现这些偏见与错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克服它们?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
第一,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纪律。要杜绝“弱关联”投资决策,尽量忽略那些熟人网络,如同乡、校友,或者任何弱关联的社交网络建议。在这些信息里,偶尔能淘到黄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淘到沙子。
第二,任何内行人的意见都只作为决策参考,不能作为决策依据。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当下的市场行情,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
第三,要学会走出舒适区,经常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受到了惯性思维的误导,产生了思维偏见。
第四,要勇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投资是一项永恒的事业。人类社会也在永恒的发展变化中。在坚守投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要不断观察和思考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新变化,从而发现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