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界说
世界说是财新的国际新闻项目,关注全球资讯,讲述全球故事,和你一起积极生活在别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言  ·  一份关于家乡的书单 ·  昨天  
参考消息  ·  马斯克与人对骂:“让我笑一会儿” ·  昨天  
参考消息  ·  约翰尼斯决定辞职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北约:美国不会停止援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界说

德国局地强制要求戴口罩,西方防疫策略将因此转变吗?

世界说  · 公众号  · 国际  · 2020-04-07 20:30

正文


3月初,在德国第一次戴口罩去超市的经历依然令我印象深刻。虽然我并没有遭到白眼和明显歧视,但行人见到我依然绕道而行,超市里的顾客甚至不敢与我购买同一柜台的番茄。


而如今,佩戴口罩在进入超市时却能享受到被保安优先放行的小特权,似乎佩戴口罩才是注重卫生的标志。


变化不仅发生在家门口的超市。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6日发布的数据,欧洲确诊人数已经突破60万。严峻的疫情下,原本没有口罩文化的欧洲,已经开始考虑强制佩戴口罩的选项。西方世界的防疫策略,或许正在经历一次重大转变。


相比于永远脱销的卫生纸和消毒液,口罩一词的谷歌搜索热度暴涨(蓝:口罩;红:厕纸;黄:消毒液)/ 网页截图


“我很清楚口罩对于我们的文化而言颇为陌生,但我们如今寄希望于佩戴口罩”,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在3月29日通过电视讲话宣布,全国将于4月6日起施行口罩令,任何进入超市等室内购物场所的民众都必须佩戴口罩。


“任何形式的嘴部遮挡都是有益的”,目前,维也纳官方甚至已将围巾、棉布等其他形式的遮挡手段统一纳入“类口罩”范围。


其实早在奥地利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与斯洛文尼亚三国都已经先后引入了强制性的口罩令,但并没有引发很大的影响。奥地利版口罩令在第一时间却引发了在同文同种、且确诊病例即将突破10万的德国的反应——卡尔·蔡司公司的老总部所在地耶拿市宣布跟进奥地利,于4月6日起在超市零售、公共交通等领域引入强制性口罩令。


由此,德国成为了欧美大国中首个局部执行强制口罩令的国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国是否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居民佩戴口罩?


德国之后,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和法国尼斯已经宣布将强制要求居民外出佩戴口罩;西班牙也正考虑出台戴口罩的建议;而一向在该问题上谨慎的美国疾控中心也向公众发出通知:建议用布料捂住口鼻,以减慢病毒的传播。


口罩在西方的地位,是否将因此扭转?


“无用且有害”的口罩



“口罩保护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如果你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请勿佩戴口罩。”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欧美各国的卫生机构,整个3月,这一条不同语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的提示代表了西方主流舆论对待口罩的态度。


在德国,欧洲最顶尖的病毒研究机构、对德国防疫政策起到决定作用的RKI研究所也坚持了这个观点,其官网上至今依然写着:口罩仅对患者有效,因其能在口鼻部位阻挡咳嗽和打喷嚏时喷出的颗粒。


至于口罩为何对普通人没有效用,德国“钟南山”德罗斯滕教授进一步补充道:患者咳嗽时喷出的颗粒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在空气中稀释、雾化成气溶胶,普通外科口罩无法阻止人们从侧面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


没有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另一个变种则是全防护型的摊位 / 世界说


不仅仅是口罩无用论,在整个3月,口罩有害论也一度甚嚣尘上。


RKI研究所曾警告道:虚假的安全感会使得人们放松警惕,对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和勤洗手不再重视。尤其是对于佩戴眼镜的人群来说,眼镜的鼻架会与口罩上缘发生刮蹭,使得佩戴者倾向于时不时调整口罩并增加了手部触碰脸部的几率。另外,被呼吸打湿的口罩反而有利于病毒的聚积。


比起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是公认的有效措施。德国联邦医师协会KBV的主席戛森(Andreas Gassen)就表示:“(戴口罩)会提供虚假的安全感,事实上却毫无作用。真正起到效果的是距离。尤其是高等级的防护口罩必须要优先供给医护人员。”


一夜间发生的转折



然而,在奥地利和耶拿的口罩令落地之后,一夜之间,从官方机构到媒体舆论,佩戴口罩不再是禁忌,质疑“口罩无用”的论调也陆续浮出水面,就连各大权威机构也纷纷开始松口。


卫生部长施潘在保持“当下无需佩戴口罩”态度的同时,也开始承认民众自发佩戴口罩是个“好信号”。虽然仍坚持口罩仅对患者有效用,每周上新闻节目的德罗斯滕教授在访谈时也承认,在无法确保1.5米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戴口罩能起到部分安全效果。他同时也透露,自己去超市购物也戴上了自制的棉口罩。在其个人推特上,德罗斯滕教授还分享了自制口罩的小教程。


德罗斯滕教授在推特上也开始分享自制口罩教程 / 网页截图


在民间,对待口罩的态度在一周之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欧美国家对于佩戴口罩在文化层面上的抵触几乎人尽皆知。就如同坚持带病上班在德国和欧洲会遭受到指责一样,口罩等于病人这个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是口罩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德国人眼中,大范围的口罩令等同于将所有人视为潜在病毒传播者,疑罪从有的逻辑遭到抵触并不意外。


据我观察,当德国施行社交禁令和社交安全距离时,街头佩戴口罩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且几乎清一色为亚裔脸孔。即便是在根本无法保证安全距离的法兰克福机场,地勤人员也无人佩戴口罩。当时一位负责指引旅客托运行李的汉莎航空员工就告诉我,公司不允许员工佩戴口罩,除非该航班来自疫区。


第一批戴上口罩的人群是老年人这一高危群体。早在3月底奥地利还未推出口罩令之前,根据我的粗略统计,超市约半数以上的老年人都戴上了外科或自制口罩。


而在四月的第一个周末,大街上大约四分之一的青壮年也都戴上了口罩。


3月初我前往建材市场时,工人们仍对口罩和新冠病毒不屑一顾,土耳其裔一向被德国人嘲笑为“为了钱不要命”的群体,但是如今这些安装工人与运输工人都统一佩戴了FFP1口罩。在公共交通上,此前因为柏林交通公司将社交禁令期间的车次降到了十分钟一班,直接导致了上下班高峰时安全距离无法得到保障,上班族不得不主动戴上了口罩,柏林地铁甚至被取了个“新冠病毒快车”(Corona Express)的绰号。


肯德基员工已经主动佩戴口罩 / 世界说


自制口罩的翻身仗



正是表面上看起来“最没有用”的自制口罩在为口罩家族得到了正名的机会。除了RKI研究所所长维勒(Lothar Wieler)4月初“即使是自制口罩也有助于阻挡他人咳嗽和打喷嚏时的飞沫,因此也有意义”的表态之外,以DIY形式满足民众的口罩需求,并避免与医护人员抢夺有限的口罩资源是口罩大翻身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固执地将口罩与病患划上等号是方脑袋德国人的缺点,那么男人爱机床、女人爱缝纫的动手狂热则是日耳曼人的优点。自从鼓励自制口罩流行开来之后,居家办公憋坏的上班族、停课的中小学生以及退休的老奶奶们似乎都找到了新的乐趣——为家人朋友自制各种创意口罩。


除了开辟定制口罩新业务的各家裁缝店之外,跨界凑热闹的小微企业也越来越多:科特布斯市已停业的歌剧院开始将戏服改造成口罩、柏林的婚纱店Bianco Evento开始用婚纱材料自制口罩、已经停课的柏林时尚纺织学校也将回家作业改成了缝制口罩。


裁缝店的新生意:订制口罩 / 世界说


口罩能够走上前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渴望复苏的经济。


或许是因难以承受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对口罩持开放态度的政界人士也愈来愈多。此前,德国政府就因惧怕经济损失而迟迟不愿推行禁足令、过晚地叫停德甲比赛遭到了众多批评。


如今在经历了三周的居家办公和社交禁令之后,各地要求联邦政府逐步取消以上禁令的声音已经出现。探讨当下紧急状态的退出机制(Exit-Strategie)开始逐渐摆上台面。从未就口罩之类细节问题表过态的默克尔为此不得不站出来宣布:4月20日之前不会放松任何禁令。


在这种情况下,口罩,似乎就是拯救经济的一种方案,乃至逐步复工的一个必需选项。


德国第二大党社民党的党团副主席巴斯(Bärbel Bars)就相信,口罩可以是放松社交禁令的过渡方案。绿党更是认为,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是团结的象征。


另一位知名的病毒专家克库勒(Alexander Kekulé)同样相信口罩能够使得基本传染数R0从3左右降至1以下。为了逐步恢复经济秩序并使得商店重新开业,克库勒提出了继“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之后的新概念“灵活距离”(Smart Distancing),即佩戴口罩与保持社交距离的组合拳。


推广口罩,任重道远



自制口罩的热潮能否逆转口罩在德国、甚至是欧美大国防疫方针中的地位?


至少就强制性口罩令而言,依然困难重重。德国的情况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首先,联邦制下的政令无法统一是推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联邦-州-市镇的三级体系使得口罩令只能以零星的形式出现。


在市镇层面,继耶拿推行口罩令之后,北豪森市(Nordhausen)已宣布即将跟进,柏林中央区的区长因为此前被确诊新冠也正在力主推行口罩令。但相比于这两个积极响应的市镇级单位,慕尼黑、马德格堡、弗莱堡等城市则都对口罩令持否定态度;而哈瑙、哈勒和埃森等城市则在推行拒绝强制性口罩令的同时,鼓励市民佩戴口罩出门,距离法兰克福咫尺之遥的巴德洪堡市更是为市民免费派发口罩。


法兰克福街头行人的三件套:口罩、手套以及抢购的卫生纸 / 世界说


相比于百花齐放的市镇级别政府,各联邦州的表态明显更为保守。


默克尔在此前与各州州长的视频会议上已明确,各州自行负责具体防疫措施的原则。无论是此前防疫措施最为激进、素来紧跟奥地利的巴伐利亚州,还是耶拿所在的图灵根州,都拒绝了推行或鼓励口罩令。萨克森州更是表示在复活节结束之前不会考虑口罩问题,目前重要的是确保已有措施的严格执行。


各州州长的保守的背后,是推广口罩的另一个重要难点:库存和产能的严重不足。


虽然没有任何可信的数据能说明德国每天要消耗掉多少口罩,但是根据FFP2口罩2小时之后须替换的规定,以及德国12.5万在防疫第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数量来推测,德国一线医护人员的口罩消耗量理论上大约在每天150万至200万只之间。考虑到疫情在4月底之前无望大幅缓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带呼吸阀口罩需求量将高达5000万至6000万只。而这个数字还未纳入确诊新冠后自行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救护车人员、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普通非一线诊所医生需要的口罩。


德国埃森大学医院,一名正在佩戴面罩的护士 / 网络


根据自民党党团副主席托伊尔(Michael Theurer)在议会演讲时估计的数据,德国目前各类口罩的总缺口高达10亿只以上。


目前联邦政府采购到的口罩数量为3700万只,即便算上国防军采购部在肯尼亚弄丢的600万只口罩,再加上大众、戴姆勒等汽车企业捐赠的11万只口罩,也补充不了医护人员的缺口,更妄论为全体国民配备口罩。


三月初,德国卫生部与各州卫生厅达成协议,医疗物资的采购与分发将由柏林方面统一筹划。不过,据德国联邦医师协会的数据,联邦政府目前派发的FFP2口罩总数量仅为100万只,这与全国一个月5000万只的需求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