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美核潜艇抵韩,朝鲜强硬表态 ·  22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马斯克:应关掉美国之音 ·  昨天  
参考消息  ·  香港特区政府发声:“谴责、反对”!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兵不厌诈!DeepSeek下棋赢了ChatGPT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一份关于家乡的书单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25-02-11 08:15

正文

毛姆《寻欢作乐》:与家乡格格不入的观念


《寻欢作乐》初版于1930年,书名cake and ale来自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培尔契爵士对马伏里奥的评价:“你以为自己道德高尚,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在《伊索寓言·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中cakes and ale也只指美好的生活,“平心静气地享用豆子和培根,胜过心惊胆战地吞咽蛋糕和麦酒。”


故事其实很简单,文学泰斗德里菲尔德离世,他的遗孀邀请男主角阿申登为老人家做回忆录,原来阿申登少年时就认识这位端庄持重的老人家,揭露了德里菲尔德早年不堪的往事。


当时的阿申登还是牧师家的少爷,而德里菲尔德还是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出身仆人家庭,为了生计做过很多职业,更不要说他的妻子罗茜,是一个在外人看来轻佻的酒馆侍女。这样的身份,让阿申登的叔父,也就是牧师不齿,他强烈反对阿申登与他们交往,甚至为镇上来了这样两个人觉得不光彩。可阿申登被两人的外貌、热情和文采吸引,与两人交往密切,阿申登还经常为两人与其他人争辩。结果大半年后,这对夫妻欠了一笔钱,连夜逃跑了。


其他人都看不起罗茜,但在阿申登眼里,“她是一个单纯的女人,她很健康、直白,喜欢让别人欢乐,喜欢爱。始终真诚、质朴、毫不做作。”




亨利·理查德《回家的路》:在城市混不下去,回家也无所适从的人

https://read.douban.com/ebook/2695165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Henry Handel Richardson,1870-1946)原名Ethel Florence Lindesay Robertson,生于墨尔本的—个爱尔兰医生家庭,曾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作家。由于文学上的双重标准,她写作时采用了男性化的笔名理查森。


《回家的路》讲述麦昂尼一家一开始在伦敦生活,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他们返回了澳大利亚,一切却和他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第一站的伦敦,在夫妇二人眼里,这里寒冷、阴郁、肮脏;这里的噪音、笨重的服务生、老旧发霉的住所、不干不净的空气、人在大都市中微不足道的感觉、太过陌生没有亲切感的人际、以及他们无法胜任的高额花费,都让他们对寄居大城市产生了排斥感,是“一个脏乱街道组成的混乱迷宫”。在“能见识的我们都见识了”的自我安慰中,终于踏上了回到家乡小镇的征途。然而,抵达小城莱斯特的火车站台,他们看到的是“人像牲口一样迟钝麻木,对泥泞雨天的抑郁氛围无动于衷”,而接手的诊所更“是个卑劣的骗局”。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败感,不知是对现实不满足或虚荣心或别的什么信仰或思想作祟的反应,还是慨叹人生的无果?或是远大的目标与野心壮志未酬。



托马斯·沃尔夫《无处还乡》———没有亲人的家乡是否还叫家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