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关注了保研论坛,优秀学长学姐的保研经历激励着我一步步前进,最后我也成为了那样的人。希望今天能传递从前辈那里吸收来的能量,把它继续传递给每个迷茫的人。我们一起努力,要始终坚信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
本科院校专业:
陕西某985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前五学期排名:
6/102
前三年排名:
1/102
GPA:
4.45/5.0
英语成绩:
IELTS-6.5,CET4-537,CET6-445
个人荣誉:
国家奖学金两次,校优秀学生两次
科研:
一篇三作英文SCI论文,一项国家级大创负责人
竞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金奖,数模国赛省奖,校奖
最终去向: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一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就在80分的边缘,年级排名大概40%。大一末的时候转专业去了自己喜欢的学院,偶然机会在大佬室友那里听到了保研这一回事,于是在大一末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奋起直追。
但是大一学年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绩点,所以我通过请教学长学姐得知
一些学科竞赛可以在保研时加分
。我抱着一半热爱一半追求保研的心态,积极组队,不断努力后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金奖,数模国赛省级二等奖,还有一些校级奖项。
努力都是会有回报的,终于我在大二末的时候成功逆袭,成为专业第三,拿了国家奖学金。大三的时候开始进行科研训练,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三作身份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在竞赛和科研方面,和一些广泛涉猎的同学不同,我比较
追求高质量并坚持做到极致
,所以我在学习之余,把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争取做到最好。这些经历一方面丰富我的履历,另一方面磨砺了我的心智,让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懂得面对挫折。
大三一开始我还没有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从五月份才开始关注目标院校官网招生信息,开始准备个人简历,导师邮件等的文书信息。我在选择研究方向,是否要直博等方面花了很长时间考虑,直到六月份这些才大致确定下来。
六月份开始报名夏令营,我当时填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光子所、浙江大学光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光纤通信研究所的夏令营,下面我来一一说明情况。
清华大学信息光电所的夏令营是不发offer的,只有直博,会在九推的时候发指标,且对绩点要求较高,要求前五学期排名在年级前5%一点都不能含糊。我前五学期的排名是年级第六,而且六级成绩较低,当时我很遗憾没有进入夏令营,打算好好准备九月份推免。我在7月份联系的清华导师,但是导师告诉我没有指标了。
保研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还是尽早联系导师,哪怕留个印象也是比较好的。
再说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6月份发了夏令营通知,我就立马联系了心仪的导师,在邮箱里发了个人简历,老师对我很感兴趣,在发完邮件的第二天直接给我打电话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面试,表示很欢迎我去上交。
复旦和浙大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的六级成绩压线飘过就很尴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交了材料,果不其然夏令营申请界面一直停在正在审核,一直到夏令营结束都没有任何音信。在这里奉劝小伙伴们一定要
坚持学习英语,把六级成绩或者托福雅思考到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这样夏令营起码不会被卡在第一关就过不去。
夏令营在7月份如期而至,只有两轮面试,第一轮在7月份,第二轮是导师面试。一轮面试共有7名专业老师,先用英语问了一些问题,后来
提问了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外来的研究方向
,
有些问题问得很细很深,不懂千万别乱说,和老师交流交流会更好
。面试总共10分钟左右,总结一下就是要自信大方,真诚严谨。另外线上面试还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光线明亮、网络稳定是基本要求。最后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直博offer。
我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同时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学硕,专硕,直博还是硕博连读。
学硕
是偏向研究型的硕士
,学制一般在三年左右,毕业后可以选择深造读博,也可以直接工作,毕业证是硕士学位;
专硕
是偏应用型的硕士
,学制比学硕短,大概在两年左右,毕业后同样可以深造读博,但是由于培养方案偏向应用,大多专硕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毕业证书为硕士学位;
直博
是指直接按照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
,学制大概在五到八年,毕业证是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可能存在延毕问题,所以选择一个好导师尤为重要;
最后是
硕博连读
,在入学第一年按照硕士培养方案培养,在第二年左右转为博士培养方案培养
,学制和直博差不多,但是相对自由,可以选择只读硕士,降低延毕风险,把硕士毕业证先拿到手。
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直博,主要是因为专业问题,各位小伙伴切忌跟风。
想清楚自己未来的规划,怎么选都不会错,与其站在河里向两岸痛苦地观望,不如狠下决心去做成一件事。
总结一下我的保研经历,有遗憾也有惊喜。最重要的是前期尽早准备,坦然面对失败,保持自信阳光的心态。面试时除了实力还要有真诚。
我无数次地陷入迷茫,不知如何选择,不知道现阶段的努力是否有意义,面对科研和竞赛中遇到的重重磨难,几度想过放弃。
但当我的步伐逐渐走得稳健,外界的非议和质疑全都烟消云散,心里的路也开始明晰。
每匹千里马都能找到欣赏他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