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藏品阁
艺术品投资 · 我们更专业! 建立客户交流平台,方便与客户及时交流,发布最新藏品信息、公布热门收藏品、宣传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升值财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藏品阁

你知道吗?“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这件国宝上!

天津藏品阁  · 公众号  ·  · 2019-09-08 09:26

正文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它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这是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露面……

何尊

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这件国宝就是何尊,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然而,许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尊足以被称之为“国宝重器”的文物曾经竟然沦落到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差点被回炉铸铜。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1963年说起……

1963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租住了隔壁陈 的两间房子。

同年8月,在一个雨后的上午, 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 1965年,陈湖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废品收购站的师傅差一点就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送去了冶炼厂。


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了这件铜器,他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

最终,博物馆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下。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

何尊内部铭文


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 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经研究,铭文有122字。

何尊铭文拓片

“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这122字的铭文,记述的是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的故事。

“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中 ” “国”


那时,铭文“中”,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高高升起。让人不禁想起今天飘扬在各个重大场合的五星红旗。

那时,铭文“国”,是一个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像今天的共和国士兵在默默守护着和平。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

今天的中国,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展出的安排。

如今, 何尊 被收藏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其价值连城,举世瞩目,中国人应 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何”以为“尊”,只因家在“中国”!



往期

推荐

· 新版人民币,啥样的值得收藏?

· 人民币正式上新! 这些都和您有关……

· 硬分币值大钱? 值得收藏的品种您看好了!

· 关于和田玉,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

· 超黄金40倍,和田玉凭什么越来越贵?

· 他们,撑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

· 如今的艺术品市场,真的还能“捡漏”吗?

· 华谊“寒冬”如何度过? 王中军: 我有画!


藏家推荐

献礼祖国七十华诞,

传承不朽中国精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