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有很多坏情绪,这是不是抑郁症?”
后台这样的问题很多,而每次十点君都建议大家去找心理医生,因为说到抑郁症就太专业了。
但总是这么答也不是办法。所以,今天决定分享一本书。
“人类内心大多数的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心理的落差,即失望。但这个人生的秘密,一般人却很少发现。”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
《落差》
,是一本关于“如何面对我们内心失望”的经典心理学书,
甚至美国白宫内部都采用此方法,帮总统进行心理治愈。
因为即使是美国总统,也会对生活产生失望。毕竟,失望是生活的常态,工作不顺心,感情不顺利,对最好的亲友失望至极……即使身居权位、坐拥财富,一样无法幸免。这就是人生。
而书的作者是
法国心理学家米歇尔·勒朱瓦耶
。米歇尔教授是全球最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也是美国总统的“御用心理治疗师”。
作为
白宫“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重要成员
,在学术专业基础上也具备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真正能够解决普通人情绪问题的“大神”。
▲
日常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每个抑郁者都是健康的,他们只是忽略了真实的自己。”米歇尔教授说,抑郁症和抑郁并不相同。抑郁症是一种缺失,是病;而
日常的负面情绪更多的是抑郁状态,不可避免。
他说,事实上几乎每天我们都有可能遭遇到生活的失望,那种感觉,就如同心灵瞬间被黑暗包围,无法安宁。
于是,失落、忧郁、愤怒、迷茫、空虚、孤单、无助、不快乐、缺乏安全感……这些感觉也随之而来,内心秩序混乱。
但也不要小看这些情绪,如果长时间陷入其中,就会毁掉人生。所以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让人痛苦的并不是失败,而是失望。
无数人因为不懂这一点,而陷入迷茫痛苦的人生。但其实人们只要通过一些易学的心理学技巧,就可以自助走出消极。
“人们往往重视身体的健康,却忽略了内心也需要养护。”
法国EGORA杂志评价这本书时说,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自修课,它训练我们通过尊重情绪和成熟的思想重新找到自我,因为健康都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人生漫长,无人能够避免失败,所以拒绝坏情绪的根本,是学会面对内心的失望。
因此,十点君今天特别挑选了书中一些简单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
打破思维的定式
作者说,很多人的失败都来自于“自以为是”。我们以自己固化的逻辑去思考明天,然后开始失望未来,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比如,小时候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的人,从孩提时开始,听到“汤姆和......”你会不假思索地加上“杰瑞”。
受这种类似下意识的影响,一些人就习惯于做出最坏的考虑。
别人提到“测验”,他们会想到失败和灾难;别人提到不可预料的事件,他们会想到危险。
所以,坏情绪某个角度可以视为一种坏的思维方式,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纠正它。
于是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一种“思维阻断”的方法:因为在你无法走出自己坏情绪时,很多时候是因为你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思维定式。而走出的第一步,或许是阻断你的固有思维。
“思维阻断”练习,主要有四个步骤:
1.把你认知的相关词联系起来。
比如:机灵——猴子、日食——太阳、奶牛——牛奶。
2.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
说出或写出左边的字,确认脑海中直接联系到的是右边的字。比如写下机灵,立刻想到猴子。
3.然后,打破它!
写下机灵,但一定不要接着想猴子,想其它的任何东西;写下日食,不要再想太阳,想其它的任何东西。
4.最后一步,替换你的问题。
再想几组词,加入表达你生活状态和对应情绪的词,比如:加班——焦虑、下雨——忧郁、买房——压力。
最后,重复之前的方法,阻断你那些“自以为是”的坏思维。
除此之外,这个方式还可以用于建立有益的思维方式。
书中作者举了个有趣的例子:他说,其实适当的“迷信”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健康。
人要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快乐思维,就如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迷信,穿上幸运色衣服,今天都将变得幸运等等。只要适度和正向,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同时,他建议把一些消极思维定式的语句赶出大脑,
比如:我天性如此。我注定这样。我不配。更加小心谨慎总没有错。我了解自己。
-2-
疑惑十字符
下面这幅图就是书中介绍的“疑惑十字符”,它会在你怀疑自己生活失败时给你力量。
纵轴代表缺点和错误,横轴代表成功和失败。
作者说,当我们对人生迷茫时,可以寻找新闻中、历史上或朋友中的例子,寻找出他们中最成功或最失败的那个,同时找出他们中犯错最多或从不犯错的那个。之后在疑惑十字符里填上他们的名字。
然后,你再来思考下,他们在生活中是否幸福?
而你会惊奇的发现:缺点和失败最多的人,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幸福;而没什么失败和缺点,生活却受挫的人也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就会懂得:生活的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成败与优缺点。
最后,当我们冷静审视自己,也把自己放进十字符中,就会发现,
我们从来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幸,而现在所谓成功和优秀的你也未必真正的比别人幸福。
-3-
发现自己内在的声音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充满智慧的自我。只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去倾听内心这个我的声音。
作者说,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想要去遗忘,或者回避某些念头,选择避而不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我们的金钱、健康或者情感问题。然而,那些我们试图忘记的事情,比我们谈论或看到的内容更难被遗忘。
越想要赶走不愉快的念头,它们越挥之不去;越是愿意倾听自己的声音,你就越不会受到这些情绪的侵扰。
作者举了一个很经典的北极熊实验例子:
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去想除了北极熊之外的其他东西。短时间内,甚至结束练习后的一周,他们反而会不停地想到北极熊。
书中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也表明:让志愿者不要去想他们实际或者潜在的金钱或健康问题的,往往都陷入抑郁;而那些被要求思考这些烦恼并自己内心对话的志愿者,则更少陷入抑郁。
那么,如何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作者提供了几个小方法。
1.定时器。
把定时器定时十分钟,然后不管它。在定时器响起时,听听自己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乐观想法是什么。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个想法,如果这个想法太抑郁,重新进行一次练习。
2.清晨时的大脑讯息。
刚刚睡醒时,潜意识对我们的压抑较弱,内在的声音更明确。在床边放一个小本子,记下睁开眼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乐观想法。你会发现:如果涉及一个计划,你会在一整天中回味或寻找实现的途径。
3.在森林或城市中散步。
身体运动会消除潜意识的压抑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以及走过的地方。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4.听听洗澡时大脑发出的声音。
洗澡时头脑中出现的一系列想法证明了内在的声音并不是在我们等待时就会出现。它可能会在你洗澡时从天而降,也可能在其他意料之外的情境下出现。注意随时捕捉自己内心的声音。
5.默读。
在看书时,你不仅仅刺激了大脑中负责阅读的区域,还活跃了大脑的语言区域,因为读书会让大脑发出属于它的声音。有些文章会让大脑亢奋,从而产生很多积极的话语。
-4-
寻找积极的自恋情绪
尼采说:“通往幸福的途径是…自我欣赏,崇拜你自己。”
就像别人为你拍照时,会不自觉地面露微笑、收回小肚子一样,收起你的缺点和消极,展现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你最会与最美好的自己越来越像。
自恋情绪也分成积极和消极两种,作者提供了寻找积极自恋情绪的几个方法:
1.培养自己的显性评价。
人对自我的评价其实是最具有偏见,这是一种隐性形象。就如开车的人,永远不如车外的人更了解这辆车真实的情况。但这种隐性的自我评价,却最容易影响一个人。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列出自己成功或愉快的时刻。如果想不起来,去问问你的父母或朋友,他们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些让你满意的理由描绘了一幅正面、显性的画面,形成一个正面显性的形象,会间接影响你内心自我评价的隐性形象。
2.分辨积极与消极的自恋,用自豪代替自负。
自豪与自负,如下图所示,是有差别的。
▲
自豪者和自负者的区别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不要自负,要自豪,因为自负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自豪则可以让我们抵御失败、适应失败,并挑战下一次成功。
3.自拍的魔力。
2013年,牛津英语字典的年度热词就是“自拍”。这是一种培养积极自恋的现代方式。
当然,“自拍狂魔”是不可取的,但你可以适度给自己拍照。这种“自拍”行为不是出于摄影学的目的,而是心理学需求——用一张照片让自己更好地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建立起“积极自恋”。
4.用微小的进步,来肯定自己越来越迷人。
为自己制订合理的变美计划;学着喜欢锻炼和运动;列出自己最满意、最骄傲、最让别人喜欢的十个优点,把它们展现并强调出来;认识到每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瑕,近距离观察一朵花也会看到它丑陋的地方。
再微小的进步,都能够建立一个人的自信。所以,不要求一日变美,也不要绝望的认为自己就是天生如此没救。强化原有的优点,为自己的外形做一点点改变,你会真实的感到自己越来越迷人。
因为,事实真的如此:0.1就是比0大。
-5-
预料最好的才能体验最好的
作者在书中表示,所有关于健康的研究,都证明了预期的重要性。
一个乐观的预期,会成为健康的助推器。
乐观的病人会恢复得更好,乐观主义,甚至能够预防梗死和脑血管疾病:一项针对参军年轻人的研究证明,乐观的人血液中的血栓含量更少,血液更难凝固。
医学研究中,还有一种被称为“nexting”(期待)的能力——你期待最好的,你做出准备、付诸行动,结果通常不会让你失望。研究表明,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已经拥有14%的成功率;而无法乐观预料未来的人,则失去了这14%。
因此,乐观主义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天真,而是有科学数据证明的更靠近成功的方法。
瑞士心理学家让
·
皮亚杰说,当人们能够让自己接受理性的乐观主义时,他们就成人了。所以,有人取笑一个乐观主义的人幼稚时,是一种巨大的无知。他不懂,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悲观主义者,才是未长大的孩子。
当然,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是如此,两者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
这里分享书中一个对比表格:
▲
幼稚想法和成人思维的区别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6-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心情抑郁,却会因为朋友的心情抑郁而受到影响。难道心情抑郁会传染?
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在书中举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抑郁竟然是最具传染性的情绪之一:
抑郁的小白鼠会让身边的同类同样悲观,它们吃得更少,动得更少,并消耗更多的糖分安慰自己。
所以,有过度负面情绪的朋友,请谨慎交往。如果要帮助他,请让他学会心理自助,严重的话请咨询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