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内核有多稳 ·  昨天  
书单来了  ·  5部值得通宵看完的历史小说,大呼过瘾!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当乡村不是“他者”:法国20世纪农民作家群像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开年第一封神之作!50亿预定,口碑炸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05 18:30

正文


作家亦舒说:

花开花落,顺其自然。得失从缘,随遇而安。

人活于世,所求不过舒服二字。

但是,很多人却因想得太多而疲惫,放下太少而烦恼。

想要活得舒服,就需要取舍有度,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可怕?”

评论区有个高赞回答:

“永远都在想着消极的一面,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悲观主义。”

的确,人生漫漫,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乐观者,遇事淡定从容,能在低谷中看到希望,绝处逢生。

悲观者,经不起任何风浪,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自甘堕落。


小说《人间失格》中的叶藏,就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从小性情孤僻且敏感的他,无法感知幸福和快乐。

人人都羡慕他家境优渥,他却以良好的出身为耻,偏执地认定自己是异类,活得惴惴不安。

随着年龄渐长,他变得越来越颓丧,行为也越来越放荡不羁。

在上学期间,他不仅逃课去画塾写生,还终日混迹于纸醉金迷的娱乐场所,为了支付昂贵的烟酒费,甚至不惜典当身上的贵重物品。

可他越是堕落,越感觉人生疲累无望。

为了逃离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感,他曾试图跳海自杀。

被人救起后,他不但没有丝毫重生的喜悦,反而愈加疯狂地自我放逐:抽烟、酗酒……

长此以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他不堪重负,最终只能在精神病院了却残生。

叶藏的悲剧,源于他悲观颓废的处世态度,他走不出思想的牢笼,看不见生活中的光亮。

他只看见生命的无常,世界的肮脏冷漠,人性的虚假丑恶,甚至只相信死亡那一瞬间的纯粹。

纵观他的一生,明明也有不少温暖的人和事,可他宁愿丧气度日,也不愿重新审视生活。

很多时候,拖垮我们的不是磨难,而是消沉压抑的情绪。


切斯特顿说过:


悲观主义像鸦片一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虽然有时可以入药,但绝对不能当饭。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

如果一味深陷于痛苦的泥潭,只会让自己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人生实苦,挫折磨难是常态。

虽然你无法掌控命运的好坏,但是,你可以调节内心的悲喜。

当你勇敢地直面伤害,不愤怼,不逃避,方能冲破黑暗的桎梏,迎来万丈光芒。



歌德说过:“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确实,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光明与阴暗并存,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心放宽了,生活自然就顺了。


《黄庭坚传》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黄庭坚19岁那年,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入京科考时却名落孙山。

放榜当天,落榜之人纷纷捶胸顿足,唯有黄庭坚泰然自若。

他没有在意亲朋好友异样的眼光,回到家乡,继续闭门苦读。

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考,果然不负众望,位列三甲榜首。

当他准备进入官场大展宏图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屡次被贬的命运。

有一次,因小人构陷,黄庭坚被贬至荒凉之地——黔州。

朋友替他担忧,他却一笑置之:

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在那段清苦的时光里,他焚香读书,养花种草,修篱种竹,将破败不堪的住所,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悠然舒适。

生性洒脱的黄庭坚,总能在逆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而后将起伏无常的经历写成散文,趣意盎然。

正是凭借这种淡泊从容的心态,他熬过了所有波澜曲折,不仅重获朝廷重用,还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他因为一时的失意而灰心丧气,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名垂青史。


所以,生活美好与否,往往在于一个人的心态。

心存阳光的人,所到之处皆是繁花似锦,生活顺遂明朗。

相反,心底布满阴云的人,目之所及皆是枯枝败叶,生命也就黯淡无光。

人生路上,若遭遇狂风骤雨,就砥砺前行;

若偶遇花香满径,就闲庭信步。

如此,你才能内心湛然,无往而不乐。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思是说,鹪鹩在深林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是占了其中一根枝条;

偃鼠饮黄河之水,黄河再大,也不过是灌满自己的肚子。

动物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物质素简的人,活得更轻松;生活简单的人,走得更长远。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一位简朴纯真的人。

有段时间,他辞去教职工作,举家迁居重庆郊区。

他住简陋的屋子,穿朴素的衣衫,与家人一同犁地种菜,畜养家禽,虽然辛苦却非常满足。

劳作累了,他便倚在窗前赏鹅;

闲暇之余,他就沉浸在读书作画的世界里。

战乱期间,丰子恺与亲人四处流离。

逃难途中,他发现大人都是愁容满面,小孩子却兴致盎然,拿着香烟簏子叠出轮船、小桥、汽车等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丰子恺不禁感叹:

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看得最清楚。


我比起他们来,心眼已经被世间尘劳所蒙蔽。


的确,生活的本质,是回归简单,是心无挂碍,是保留最初的天真去看世间万物。

丰老笔下的作品,处处透露着生活的质朴温馨——猫儿打架、蚂蚁搬家、大白鹅的雅态、梧桐树的清幽、孩童的纯真……

很多人认为,以他卓绝的艺术成就,子孙必定承其风光。

而事实上,他的大多数画作都赠予了他人,传给后辈的作品屈指可数。

淡泊如他,从不为物质、名利所役,而是将一颗赤子之心,付诸于文学艺术创作,始终过着平淡而素简的生活。


看过这么一句话:

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可是生活本就是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

由此可见,生活本就不复杂。

当你把那些不属于生活的事物剔除干净,就会发现,幸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广厦万间,卧眠不过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

与其终日缠绕于繁杂的物欲、俗事上苦不堪言,不如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过从容自在的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