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素,包括视场、分辨率、景深、工作距离、畸变、视差、图像传感器尺寸、预放大倍数、系统放大倍数等概念。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与分辨率相关的术语,如每毫米对线、像素数、TV线以及C/CS接口的标准。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光学镜头的相关知识,包括焦点与焦距、光圈系数等。整篇文章旨在分享光学成像和光学镜头的学术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素。
文章详细阐述了光学成像系统的核心要素,包括视场、分辨率等,并解释了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观点2: 与分辨率相关的术语。
文章介绍了与分辨率紧密相关的术语,如每毫米对线、像素数、TV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分辨率的概念。
关键观点3: C/CS接口的标准。
文章解释了C/CS接口的区别和用途,以及它们在工业界中的普遍使用。
关键观点4: 光学镜头的相关知识。
文章深入介绍了光学镜头的知识,包括焦点、焦距和光圈系数等,使读者对光学镜头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观点5: 文章的学术分享性质。
本文旨在分享光学成像和光学镜头的学术知识,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文。
正文
光学
成像原理简介
一个成像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视场:能够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物体上的部分
·分辨率:能够最小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
·景深:成像系统能够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远的距离之差
·工作距离:观察物体时,镜头最后一面透镜顶点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畸变:由镜头所引起的光学误差,使得像面上各点的放大倍数不同,导致变形
·视差:是由传统镜头引起的,在最佳聚焦点外物体上各点的变化,远心镜头可以解决此题。
·图像传感器尺寸:图像传感器(一般是ccd或cmos)有效的工作区域,一般指的是水平尺寸。对所希望的视场来说,这个参数对决定预先放大倍数(pmag)是很重要的。多数图像传感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是4:3。
·预放大倍数:是指视场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这个过程是由镜头来完成的
·系统放大倍数:是指显示器上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值,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放大倍数。它也可以写成预放大倍数与电子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电子放大倍数则是显示器尺寸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
·分辨率:分辨率的大小表征了对物体上细节的辨别能力,下图简单的说明了物体上的两个方块区域成像到cmos/ccd相机上。可以看出,因为图像传感器上像素间的距离已经确定,如果想要区分物体上很近的两点,它们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
与分辨率相关的术语有以下几个:
·每毫米对线(lp/mm):一对线是指一个红色的区域和一个空白的区域。分辨率就是用每毫米上对线的数量来表示,因此分辨率常常被看作是空间频率。这个频率的倒数是指最小可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用毫米来表示。这个参数可以用来表征镜头或者相机的分辨率。
·像素数: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可以用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来表示。如图所示,一对线与两个像素相对应,换句话说,如果要使两个红色区域分开,就必须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间的空白。
·tv线:在模拟制式ccd相机中,用成像后可分辨的黑白线的数目来表示。这个值是没有单位的,不能够与每毫米对线相混淆。
·c/cs接口:这是工业界ccd和cmos相机普遍使用的螺纹标准,螺纹规格是32tpi,即每英寸32线。如下图所示,对c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17.526mm;而对cs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12.5mm。
一个c接口的镜头可以通过一个5mm的接圈接到cs接口的相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