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高端专栏,犀利观点,欢迎投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2025春节档最大赢家:超8000万日活之后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越烧越狠,2025游戏公司也开始“没钱”了? ·  5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特斯拉的独特气质、星际殖民和碳化硅革命

创事记  · 公众号  ·  · 2019-12-17 16:30

正文


文/金捷幡

来源: 金捷幡(ID:jin-jiefan)


在看了好几遍《星际穿越》之后,就特别想买特斯拉股票。

一直不敢吹特斯拉,因为它独特的气质并行于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程项目。 很多人听到这个要么说你傻X,要么说你吹牛X,最好的情况是说你居然相信老谋深算的骗子编故事。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销量早就高居世界第一,电车是个什么鬼东西早就被勤劳勇敢的人民揭了个底儿掉。 你特斯拉不过也是穿着西服马甲的一堆电池加一个马达而已么。


扭转这一印象是很难的,尤其群众看到特斯拉的高价格配上简陋的内饰和较低的装配质量。


接下来,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个你也许听过的故事碎片。


一、清晰的目标


在最近二十年,伊隆·马斯克的人生目的已经逐渐变得清晰无比: 使人类具有在其它行星生存的能力(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


注意,是移民其它星球,而不是像登月那样浅尝即止。


为什么呢?


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和《星际穿越》里作物灭绝的假设类似,在面临毁灭时(比如小行星或大瘟疫等各种意外来袭),逃到其它星球的能力最好还是提前准备好。


站在个人的立场上,钱对马斯克这样的人已经意义不大,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才是毕生追求。 他自己说: 没有什么比得上漫步太空和群星共舞 ( I can't think of anything more exciting than going out there and being among the stars)。


在十七、八年前,马斯克听说送宇航员上火星一趟需要至少5000亿美元。 显然没人有这么多钱,除了美国政府。


马斯克决定自己花钱发几盆植物去火星拍几张照片。 他希望用给火星带来生命的形式,像60年代登月那样重新点燃美国人的激情,来重启辉煌的载人太空计划。


马斯克去了三次俄罗斯,试图花几千万美元购买俄国人的洲际导弹,作为送这些植物的载体。 各种不顺利的过程让他意识到,登火星和火箭的成本高昂,并不在于国家愿不愿意出钱,而在于当时的太空技术太陈旧也太贵了。


因此,马斯克在2002年创建了SpaceX,研发自己的火箭技术。 这时特斯拉还未成立。

经历了十七年各种失败和濒临破产,今天的SpaceX在运载能力和成本上已经傲视群雄。


二、星际飞行


一般人到这里就功成名就了,但马斯克的目标只完成了前一半: 火箭的重复使用和大推力的实现方法。


规划中的更大推力火箭(BFR)现在叫Super Heavy,用来搭载百名乘客的叫星际飞船(Starship)。 在马斯克看来,只搭载几名航天员太不经济了。


我能看出来,马斯克最珍爱的公司是SpaceX,而不是特斯拉。 特斯拉虽然也雄心勃勃,但和太空梦想没法比。 他即使很缺钱的时候,也没有让SpaceX上市。 因为马斯克并不想让SpaceX被股市绑架,从而沉迷于商业卫星发射赚钱。


在各国火箭今天还不肯放弃几十年前的古老发动机时,SpaceX已经开始设计用新一代猛龙发动机替代战功卓著的梅林发动机。


Super Heavy+Starship+Raptor Engine: 马斯克征服火星的蓝图终于齐备了。

(星际飞船, Photo: SpaceX)


但是复制一千套的钱还不够,技术也还不成熟,怎么办? 先拿地球人练练手。


既然火星都能去,先组织月球7天旅游团吧,顺便赚些钱。


更妙的是,这套飞船从纽约起飞到上海降落当然也是可以的。 旅途只要半个小时。


据测算,燃料加发射等成本应该不到2百万美元,搭载100名乘客每人2万美元,比私人飞机便宜多了。 马斯克认为到时候成本将比飞机头等舱要便宜。


月球旅行和跨洋飞船这些,马斯克许诺我们应该能在10年内看到,因为他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火星殖民的开始。


三、改造火星


很多人说,登陆火星我信,你说让百万人在火星上居住打死我也不信。 这个确实是最受争议的一点。


有意思的是,人类如何在火星上持续生存和繁衍,很多细节都被认真规划过了。 比如火星上充满了二氧化碳,适合植物生长,而植物又可以产生氧气。

地球上的氧气,据说就是藻类和各种植物产生的,在火星上再玩一遍,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事实上,很多证据显示,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物。

(改造火星, Photo: SpaceX)


火星两极有足够的冰,融化了甚至能形成海洋。 碳氢氧三种元素可以组合成各种东西,比如做燃料的甲烷。 马斯克说这是SpaceX BFR选甲烷做火箭燃料的原因,因为需要返回地球。 这个大“骗子”真是天衣无缝。


有人说,星际移民死亡率肯定很高,很显然是这样的。

早期从欧洲移民美洲的人里面,死亡率也是超高的: 比如五月花号上的人,一年死掉一半。 澳洲的早期移民,也都是社会底层和囚犯。

那时的人,绝对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美洲和澳洲是什么样。 150年前的清朝人,也绝不会想到我们现在有飞机和电脑。


人类在火星上,能源从哪里来,显然是个首要问题。 在地球上,其实几乎所有的人类能源来自于太阳(核能和地热除外)。


亿万年前的生物吸收了太阳能,变成我们今天的煤和石油。 现在的食物,也是通过草食或肉食直接或间接把太阳能吃进我们肚子。 理论上有太阳和水,生物就能生存。


只是在火星上,没有化石燃料供我们使用。 太阳能发电则是最直观的选择。


所以,特斯拉和它的太阳能子公司SolarCity就联系起来了。

四、零排放

火星上的卫星互联网(Starlink)、轨道交通(Hyperloop/Boring)和电动汽车(Tesla)都已经规划了,只是这些实验要先在地球上做。

特斯拉给我们画出的蓝图大概是这样的: 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的能源将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

亚马逊的贝索斯也承诺,2040年亚马逊将做到零碳排放。 他说,“如果年发货量100亿件的亚马逊可以做到,任何公司都可以。

也就是说,不再烧煤和烧油来发电,也不再开内燃机汽车。 不管你信不信,这样起码没有雾霾了,空气会很棒。

为了达到这一点,电动车要达到和燃油车一样的动力和价格。

显然从材料成本上来看,在产量足够大的情况下,电动车一定更便宜。 电动车大扭矩的特点在动力上本来就可以秒杀燃油车。

电动车的弱点只剩下续航能力和充电站网络,所以特斯拉把所有的尖端科技都投入在这个上面了。 这就是特斯拉和其它各种电车的重大区别,因为只有特斯拉一家身上背负着沉重而宏大的使命。

很多燃油车企做电车,要么沉浸在赚取政府补贴中,要么沉浸在用燃油车平台改造电动车中。

确实消费者也不懂,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五、特斯拉的技术领先在哪儿?

评价特斯拉在汽车设计上的追求,“登峰造极”四个字首先冒了出来。

特斯拉目前驱动单元的设计寿命是160万公里,而且不需要维护。

原本电动车在动力上已经占据优势,但是马斯克仍不满足。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特斯拉的风阻系数在所有量产车里是最低的,甚至低到传统车厂不能理解的程度。

前几天发布的Cybertruck皮卡外形诡异被广为嘲笑,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大皮卡的风阻甚至低于多数燃油轿车。

特斯拉的电池制造和电池管理技术都非常领先,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就不展开了。

特斯拉掀起的巨大革命是所谓“软件定义汽车”,这个讨论众多我也不展开了。 软件包括OTA和辅助驾驶也是车主们对特斯拉的口碑如此好的最主要原因。

特斯拉即将启用的第三代硬件采用独家设计的全自动驾驶芯片,视频处理速度超过每秒两千帧,将真正有能力处理360度的8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的实时状况。 这也使马斯克有底气拒绝昂贵的激光雷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